1. 首页
  2. 资讯

去哪儿旅行绑定银行卡

近日,有网友反映连续三次被“去哪儿网”以消费为名莫名扣款近千元,幸亏他及时冻结银行卡,仅被成功扣款794元,另外两次止付。据该网友提供的截图显示,其连续三次收到了扣款短信,扣

近日,有网友反映连续三次被“去哪儿网”以消费为名莫名扣款近千元,幸亏他及时冻结银行卡,仅被成功扣款794元,另外两次止付。

据该网友提供的截图显示,其连续三次收到了扣款短信,扣款金额分别为793.99元、133.33元和37.55元。不过由于他在第一次被扣款后立马冻结了账户,后两次扣款短信显示“因账户状态不正常而失败”。

也就是说如果该网友没有及时冻结账户,那这两笔170.88元钱也要被扣走。

而扣款的商户正是“去哪儿网”。

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据该网友反映,他至少在最近3年都没有使用这个APP消费过任何产品,更是从来没有绑定过信用卡。此外,还排除了家人消费的情况。

然而这类扣款竟然可以没有得到用户的授权,也无需用户输入相关的验证码、取款密码等便能直接扣款成功,如果用户没有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针对这件事,去哪儿网客服回复称,因为最近“去哪儿网”跟“携程网”两家公司进行业务重组,产品资源是共享的,后台数据整合,才出现了这样的失误,这一笔钱可能是被该网的“拿去花”金融产品扣的,但详细的过程需要进行核实。需要当事人提供注册账号、银行卡号等详细的信息,由他们查询后再进行认定。

而“去哪儿网”的“拿去花”客服则回复说是系统升级,误将该网友当成还款人扣掉了这笔钱,已记录了该信息,如果确认确实是误扣,将在审查后退款。

一个承认误扣,一个还需要认定,无论哪一种回应,都无法令人满意。

不过更要紧的是,到目前为止,该网友经过了多次交涉,至今这一笔钱仍没有任何说法。

实际上,网上被“去哪儿网”如此扣款的网友不在少数:

@印第安小鸡蛋:我根本没买过任何东西被扣了251元,能给个说法吗?

@尤舒拉:呵呵呵,去哪儿网不是一般的可怕,我都没绑定银行卡,只用这个银行卡还过‘拿去花’的钱,他们居然能从我这个银行卡中扣钱,在不需要验证码,没有经过我同意的情况下从我银行卡里扣钱,太可怕了,权限真大,银行那边居然能通过。

关于这类事件的解决办法,多数网友表示,后续沟通太麻烦,由于“去哪儿网”的客服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仅是安抚消费者等待,最终都只能选择卸载应用或者解除银行卡的绑定,不了了之。

据悉,网友提到的“拿去花”是去哪儿网与消费金融公司量化派共同开发的一款基于去哪儿平台开发的旅游消费金融产品,用户只需在平台上填写申请信息,激活开通,即可领取并使用最高30000元额度,最长30天免息期,可分3期、6期、9期、12期四档分期支付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期手续费远低于信用卡分期费率。

但该产品自上线之初就备受诟病,关于“拿去花”产品暗藏风险,未经许可强制开启,诱导用户的报道比比皆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去哪儿网”和“携程网”的这种做法,是否已涉嫌泄露公民的个人银行卡信息?涉嫌违反刑法的相关规定?

上述事件中的网友原本是携程用户,并未在“去哪儿网”消费或者注册,却被无端扣款,结合客服所称的两家公司业务整合,是否可以认为是携程的后台向“去哪儿网”提供了消费者的个人银行卡、网站支付密码等信息呢?

令人无奈的是,这类平台不仅存在误扣款现象,还爆发过多次信任危机。

在去哪儿被曝出存在擅自扣款的情况后,同样在今天,有网友发博表示,自己在锁定席位期间遭遇去哪儿擅自取消订单,客户的回应则含糊不辞,一会说是超时支付,一会说是校验失败,毫无商业道德可言。

这类现象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时间追溯至上个月,据@财经网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

用户提前两个多月,在去哪儿网上预定了酒店,却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被平台单方取消了订单。随后发现,被取消的酒店价格一晚上上调了200多元。酒店方面表示,并没有接到该用户的预订申请。去哪儿网口头回复称,由于代理商和平台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网上定价出现错误,平台应该承担一定的监管责任,向消费者做了解释说明并进行道歉。

去哪儿网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中文在线旅行网站,成立十余年来为旅游者提供了及时的旅游产品价格查询和信息等比较多的服务。其用户量十分庞大,但用户屡屡反映在这上面踩过坑。

当然了,发生以上种种“倒霉事件”之后,多数人都会采取投诉等方法保障自身利益。然而,出现了问题,不少大企业的客服却并不那么管用,许多人往往就自认倒霉吃了哑巴亏。但这都不能阻挡我们合理维权的做法。今天小狮子与大家分享一下,在与旅游相关的过程中,发生纠纷时,有哪些渠道可以有效维护我们的权益:

1、拨打12301全国旅游投诉举报平台,也可以登录网站12301.cn进行在线投诉;

2、登录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进行投诉;

3、拨打各地旅游局投诉电话,尤其是涉及旅游线下的纠纷问题,可以采用这个办法。

近日来,去哪儿网被爆出一连串的服务质量问题,本该以“服务”为重的企业却没有尽到服务客户的义务,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规避风险打擦边球,甚至不惜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然失去了大企业、大平台的责任,也损害了品牌在广大用户的形象。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必将成为去哪儿网等平台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爆炸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措施,而那个时候,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关注电脑报COMPUTEX 2018专题网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