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美食旅行视频播放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创下近二十年来中国纪录片最高收视纪录。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再次引得无数网友隔着屏幕咽口水。时隔四年,众人瞩目的《舌尖上的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火遍全国,创下近二十年来中国纪录片最高收视纪录。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2》播出,再次引得无数网友隔着屏幕咽口水。时隔四年,众人瞩目的《舌尖上的中国3》盛气回归,却自播出以来备受争议。与前两季相比,《舌尖3》或许没有续写好评如潮的辉煌,片中出现的美食甚至纷纷被当地人质疑不是正宗吃法。但是刨去争议之处,我们也应看到这一季纪录片摄制的用心:据悉《舌尖3》为了取材,踏遍了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拍摄地多达115处,将中国美食以轻松温暖的故事形式和细腻精巧的镜头,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人的饮食经验、味觉审美、生活智慧与价值观。品尝各地极具特色的美食,用舌尖感悟风土人情,催热美食目的地旅游市场。味道的记忆是最诚实与长久的,用味蕾感受来记忆城市,是中国人独特又坚固的方式。伴随着消费水平的升级与消费观念的改变,美食成为了一座城市的吸引物甚至是标签,成为文化对外的交流窗口,曾有携程公开数据显示,在旅行中有65.4%的旅客认为美食是旅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经济成本来享受更优质的美食体验,同时,13.2%的用户会选择“专门为了品尝美食而开启一段旅程”。“吃”作为影响游客选择目的地的重要要素,在规划过程中也是相当重要的考虑因素,通过打造以美食为核心的特色吸引,树立旅游目的地美食名片,展现文化的魅力。本文将介绍《舌尖3》中的美食发源地,探究这些地方如何用美食留住游客。云南丙中洛丙中洛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来到丙中洛的旅人,无一例外都会去到贡当神山,自上而下观览著名的怒江第一湾,山川之间,一条碧绿玉带弯出优美的弧线,串起两岸无数风光,壮阔无比。石板粑粑的制作器皿——石板是当地特有的一种青黑色页岩,通常选取背阴背风的山崖上的石块,用撬杆撬下后,将大小合适的石料,用刀砍削修整,背下山再打磨抛光,放在火塘边烘烤一两个月,水分烤干后就可以使用了。到过这里的人都说这是一个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沿着大峡谷溯怒江北上,滇藏线古老的驿道上,似乎还能追寻到昔日马帮的痕迹。当你走进这里,走过千年的茶马古道上,看到了绝壁峡谷中奔腾的怒江水,座座高大漂亮的教堂、寺庙,田野间恬静安然的村舍,茂密的原始森林,巍峨壮美的雪山,你便会沉醉在这片美丽的田园风光之中。

宁波象山在节目中还有一幕开渔时节渔民驾船出海的镜头,取景地正是宁波象山。象山县位于浙江宁波,延绵不绝的海岸线上,小城象山犹如一块被东海簇拥的碧玉,在海风吹拂中更显艳丽。秀丽的岛礁,闪烁的渔火,构成了一幅美若仙境的画卷。在象山一角,还有一座拥有600余年历史的石浦古城,这座古城也是一座渔港,当地渔民淳朴友善,来到这里,绝不要错过鲜甜的海鲜。除了渔港风情,象山还是《琅琊榜2》、《芈月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热播剧的取景地,品尝海鲜之余,游人还能穿越至古时,畅享一番仙侠之旅。

河南三门峡紧接着,画面切换至河南三门峡陕州的天然窑洞中,这里的七孔穿山灶可以不同火候的灶口同时烹制七个热菜,这是当地特殊地貌跟独特建筑形式下特有的烹饪方式。陕州地处黄土高原东口,为了抵御黄土高原的风沙,陕州地区自从五千年前起就有了可以为人遮风挡雨的天然窑洞。前不久,陕州地坑院景区还升级为国家4A级旅游区。作为参观窑洞的绝佳去处,地坑院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它的真实写照。地坑院的窑洞不仅坚固耐用,还兼有冬暖夏凉的特点,窑洞穴居因之成为一种原生态绿色建筑的典范,是前来此处旅行不可错过的风景。

浙江台州仙居舌尖3养篇所讲述的仙居美食,取景了仙居当地,在一趟食养的舌尖味蕾享受之后,看看当地的美景,也算是养心养神了。旅途中的人文与美食,也是所有喜欢旅途的人最想接触的,美食以养胃,人文以养心,而仙居的食养之旅,是不容错过的旅途时光。在《舌尖3》的第四集中,镜头停留在浙江仙居一处名为公盂的小村庄,这里被群山环抱,石林崖壁前后相连,横亘无际,常年云雾缭绕,甚至没有公路与外界相连,因此也被称为“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公盂景区四面环山,奇峰环绕,连绵的梯田所带来的四季美景,让人不断震撼大自然的奇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里,不正是现世的世外桃源吗?也难怪世人都说这里是最后的香格里拉,远离都市,远离喧嚣,满满都是清新与纯粹。视频里也出现了仙居最有古味的皤滩古镇,檐檐角角,斑驳墙面诉说着这里的古老岁月,户户挂着的红盏又将锦上添花,更显韵味。同样有着话不完的悠悠岁月的取景地的,还有高迁古民居。这里廊廊角角像极了旧时的长安,这里四方宅院又像是北平的四合院,这里确也是很多老人安享生活的地方。一个地方承载着旧时印记,又容纳了当下民众,足以显现它的包容,走在这样的地方,除了看到岁月痕迹,大概还能感受到无限的包容与宽广吧。在仙居这样的地方,人文与美食其实也是彼此不分离的,所谓食养,就是以食养身,这之中所包含的传统烹饪原则,药材炮制,都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去一个地方,品那里的美食,也就在品那里的民风民味。仙居土菜所带给我们的,是沿袭下来的家乡风味,浓缩了厚厚的人文,足以让所有人铭记。

河北蔚县在《舌尖3》器具篇中,河北蔚县的黑陶火了,而早在此前,蔚县就因其浓厚的新年氛围为人们熟知。在蔚县西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暖泉古镇,镇中心一眼清泉四季长流不歇,冬暖夏凉,古镇因此得名。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非常普及的一种工艺,在国内众多地方尤其是北方地区都有“剪窗花”的习俗。但是在这众多的剪纸艺术中,河北蔚县剪纸则自成一派,堪称剪纸艺术中的奇葩。

蔚县剪纸的制作工艺在全国众多剪纸中独树一帜,这种剪纸不是“剪”,而是“刻”。蔚县剪纸历史悠久,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蔚县剪纸吸收了河北武强木版水印窗花以及河北雕刻刺绣花样等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特色,以薄薄的宣纸为原料,用小巧锐利的雕刀手工刻制,再点染明快绚丽的色彩而成,构图朴实饱满,造型生动优美逼真,色彩对比强烈,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打树花是蔚县暖泉古镇的地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作为一项古老技艺,成为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熔化的铁水泼洒到古城墙上,迸溅形成万朵火花,因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为“树花”,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后来,暖泉镇每逢元宵佳节期间“打树花”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如今暖泉打树花已经成为日常表演。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此次该片摄制组来到克什克腾旗,选择塞罕坝高寒漫甸为拍摄地,以纪录片的形式详细介绍旱地小麦从种植、收割、脱粒到石碾磨粉等面粉加工方式及制作面食的全部过程。克什克腾旗位于内蒙古东部、赤峰市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南北长207公里,东西宽170公里,总面积20673平方公里。克什克腾旗有“草原明珠”之誉,有内蒙古“缩影”之称,著名景点有的贡格尔草原、达里诺尔湖、沙地云杉、黄岗梁林海、热水温泉、阿斯哈图石林、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大青山冰臼群、百岔岩画、乌兰布统古战场。据了解,吐火罗人将小麦传入中国,打开了我国长达3000年的小麦种植历史。克什克腾旗年平均气温较低、无霜期较短,适宜小麦的培育和种植。明末清初时期,来自山西等地的移民将小麦带到这里,适宜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当地主要的种植农作物之一,占全旗年总种植面积的40%。

云南腾冲稀豆粉是云南人最美味的早点之一,《舌尖》第三季展示的是腾冲的稀豆粉。这是一座小巧而精致的县城,街道纵横交织,旧宅与新楼交相呼应,是云南到缅甸、印度、泰国的必经地之一,绿色晶莹的翡翠让这座“极地边城”有着太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火山地热又让它名扬天下,“侨乡”是它的另一个名字,这里是无数英雄长眠之地,有雄峙苍穹的火山、喷珠溅玉的温泉、金黄的银杏村和美丽的湿地,你可能想像不到,中国的大地上竟有如此独特神奇的地方,这就是腾冲,一座云南西部的美丽边城。《舌尖》中不止让观众们看到了美味的稀豆粉,还可以看到古镇的祥和与安宁。乌瓦与白墙间,都是岁月的痕迹。旅游规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