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数学旅行
作者:王 涛7月28日晚8点,央视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十年”特辑,84岁的物理学家陈佳洱率领一众“朗读者”出场,其中,有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蔡天新与观众分享了他的新
作者:王 涛
7月28日晚8点,央视文化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十年”特辑,84岁的物理学家陈佳洱率领一众“朗读者”出场,其中,有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蔡天新。蔡天新与观众分享了他的新作《我的大学》中的篇章。
关于蔡天新,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他以数学家、诗人和作家的身份而著称。集多重身份于一体,使得我们很难找到一个与他完全匹配的人物,或许只有将贝尔和M·克莱因组合起来才最为接近他。贝尔与克莱因是何许人也?他们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两位非常重要的数学家,对美国数学文化的传播、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贝尔是斯坦福大学的文学学士、华盛顿大学的文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博士,是一位小说家、诗人和数学家。1937年,贝尔出版了《数学家们》,在数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数学家们》也成为有史以来最为优秀的数学家传记。蔡天新教授的《数学传奇》在诸多方面都可以比肩《数学家们》。
克莱因是纽约大学的数学学士、硕士和博士,与之类似的是,蔡天新在山东大学接受了全部的数学教育。1953年,克莱因出版了《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明确论证了数学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科学乃至文化艺术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无独有偶,蔡天新曾出版《数学与人类文明》,亦是一部可以媲美《西方文化中的数学》的作品。
考虑到数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本身就属于数学史的范畴,蔡天新教授将《数学与人类文明》进行了修订,同时更新了相当一部分图片,并将其易名为《数学简史》。从《数学简史》的写作选题来看,与《西方文化中的数学》的选题类似。但是,克莱因被“西方”和“文化”给限制住了,他没有考虑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等地的数学,而这些地区恰是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中所不能忽略的。
《数学简史》则将其上升到整个人类文明的高度。一方面,它有着同类书中最大的时间和空间跨度,从人类文明起源的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古印度一直写到了20世纪初的整个世界。另一方面,《数学简史》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上亦十分均衡,既不厚古薄今或厚今薄古,也不以某个文明为中心,这样就突出了文明的多样性,对数学与人类文明关系的理解也就更加全面。
《西方文化中的数学》假设的读者对象是数学或文化领域的专家,因此普通人读起来还是有点儿困难的。考虑到这一点,《数学简史》采用了散文的写法,辅以作者精心挑选的一些照片,读起来感觉像是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说走就走的旅行。由于读者身临其境,其感觉必然真切,一定会被数学和人类文明的美妙互动而深刻打动。(王 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