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的旅行作文100
张若虚用一生的时间,
为我们留下一个大唐盛世的梦想。
蒋勋说: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
因为唐朝就像汉文化一次短暂的露营。
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

张若虚用一生的时间,
为我们留下一个大唐盛世的梦想。
蒋勋说:唐朝为什么会带给我们感动?
因为唐朝就像汉文化一次短暂的露营。
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的遵循农业理论。
为什么我们特别喜欢唐朝?
因为老了回想起来,
这辈子最美那几天,还是出去露营和度假的日子,
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647年,张若虚生于大唐帝国的扬州境内。
这时候的扬州,正是“江左名都、竹西佳处”,
生在这样一个好时代,又在这么一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
不用想也知道,张若虚的少年时代是很幸福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声。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年后,被后世无数豪杰崇拜的唐太宗李世民去世。
中原的汉人们泪流满面,家家缟素;
而那些异族的臣民,则用他们的方式为“天可汗”送行。
割发、划面,
从万里草原而来的突厥人用这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哀痛。
这个时候,
有一个叫阿史那社尔的突厥王子不仅毁容自残,
还恳求新皇帝李治,允许他自杀殉葬、为先帝守陵。
但是李世民早有遗诏,不允许大臣殉葬。
这位仁慈的帝王,希望他的子民都能够好好的活下去。
没有种族区别、没有地域之分,
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唐人。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就是盛唐气象,它等待着一个人,将它讲述给后人听。

国家一天天的强盛,张若虚一天天的长大。
他凭借着过人的才华,
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也交到了一批朋友。
贺知章、张旭、包融都和他关系不错,
他们写诗、作文,郊游、踏青。
有一天,
他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张若虚打起背包就出发了,
在大唐的治下,根本不用担心土匪、盗贼。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他从扬州出发,往西走。
第三天的晚上,他到了长江边上。
清风做伴、明月下酒,
他搭了个帐篷,就在这里休息了。
走了三天的路,确实疲乏了,张若虚很快就进入了深度睡眠。
江边的夜晚很安静,
只有鱼儿在欢快地跳跃、江水在潺潺作响,
一轮明月当空,在这黑夜里为游子照亮前路。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沿着长江往北走,
访武当、拜少林,直抵洛阳。
历经五百年风吹雨打的白马寺,依旧在挺立在那里,
十年寒窗苦读的书生,
在酒肆里纵论天下、填诗作赋,
准备来年3月的春闱。
嘚、驾,
一匹奔驰的骏马飞驰而过,差点撞到了张若虚,
吓得他赶紧后退几步,离开了这条宽阔的马路。
听旁边的人说,
那是河东裴氏的小娘子,
跟博陵崔氏的小姐姐约好去城外踏青。
刚才应该是耽误时间了,这才匆匆忙忙的。
张若虚远远看去,
裴家小娘穿着一身胡服,踩着马镫,
一骑绝尘而去。
紫罗衫动柘枝来,带垂钿胯花腰重。

大唐极重军功,
吸引的无数博学的才子也投身军旅,
渴望着一展身手,
将来上明堂、拜天子,封妻荫子。
张若虚也来了,可是边疆上没他什么事了。
因为先帝已经把该打的仗打完了,
李卫公3000铁骑雪夜战可汗,
执颉利可汗于马下,将其带回长安,
还是先帝仁恕啊,
面对这个帝国君主居然没有杀他,还把他养起来。
西边也没战事了,
安西四镇稳如泰山的盘踞在那里,
守护者帝国的西疆。
几十年前,玄奘从这里走出去、又从这里回来,
穿越78国,带回了天竺的佛经。
而在不久的将来,
这个长河落日、天涯戎马的地方,
将会诞生一个文功武略和悠悠离愁相融合的奇特人物。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李治和武则天的治理下,
国家安定、人民富足,长安也开始了社会基础建设。
他们夫妻俩为了改善居住环境,
兴建了大明宫、重新整修了长安城。
张若虚来到重整一新的长安城西北门,
抬头看了一眼:开远门。
城门旁边还有一座碑,碑文是这样的:
从这里去大唐的最西边,有九千九百里路,绝对没有一万里。
恩,虽然没有一万里,也不错了。
张若虚信步走去,来到一百多米宽的朱雀大街。
抬头看,
龙首原上坐落着巍峨的含元殿,
皇帝和皇后在那里处理朝政、接见外宾。
听说,裴行俭将军得胜还朝了。
他护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回国,
不仅平息了叛乱还在碎叶城刻石记功,壮哉。
大唐的国威,足以和汉朝时比肩了。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罢了、罢了,归去吧。
看过、经历过,人生无憾矣。
张若虚终于踏上了返乡的归途。
又是长江边,还是那一轮明月。
他到底照亮过多少人?
四百年前,曹操在赤壁横槊赋诗,它在这里;
三百年前,王谢豪贵、天下为尊,它也在这里;
如今,大唐盛世、万国来朝,它还在这里。
它到底要存在多久?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世间所有的人,不过都是过客,我辈如蝼蚁,匆匆而过。
唯有山河不移、明月永存、文章不朽。
只有把我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留给后人看,
才不辜负这个时代。

于是他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这一生,
过的好不好、顺利不顺利,谁都不知道。
因为史书中只留下一句话,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交,称吴中四士“,
还是在贺知章的传纪里顺带了这么一句。
甚至这首《春江花月夜》也差点失传,
直到明朝才被人从故纸堆里翻出来,
顿时惊为天人,传唱天下。
这首诗,一扫六朝以来颓丧、旖旎的风气,
以一种清丽的风骨傲然于大唐盛世,
所以才能“孤篇压全唐”。
伟大的国家有伟大的气质,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文化。
张若虚,一生都默默无闻,
却把自己全部的心血用在了一首诗中,
给我们留下一个大唐盛世的梦想。

我听到那丝路上的驼铃声、
河洛间的读书声、
草原上的马蹄声、
大明宫里天可汗与宰相的论道声;
看到秦王破阵的激昂壮烈、
霓裳羽衣的华美雍容;
高冠博带的宰相、金戈铁马的将军,
气吞日月的帝王、温婉贤淑的少女。
这,就是我们的大唐。

当前路崎岖时,
我们回首望去,
祖宗期盼的眼神,
会告诉我们,
回家的路该怎么走。
温乎:守护每一个人的真心、诚意与勇气。
在文字里岁月静好,在温暖中风华绝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