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逸旅行轿车
每月中旬,《童济仁汽车评论》都会独家撰文,对上个月销量排名靠前的乘用车企业的新车市场表现、销量结构及新产品布局做解读。每月关注对象分别为合资乘用车企TOP 3和本土乘用
每月中旬,《童济仁汽车评论》都会独家撰文,对上个月销量排名靠前的乘用车企业的新车市场表现、销量结构及新产品布局做解读。每月关注对象分别为合资乘用车企TOP 3和本土乘用车企TOP 3。
2017年10月,上汽大众共销售新车193,782辆,同比增长3.08%,环比下跌11.36%,排名国内合资乘用车企第3名。
童济仁汽车评论编辑丨辰巳
9月销量近22万辆后,上汽大众在10月放缓了前进的步伐。相比上汽通用和一汽-大众,10月的上汽大众在销量和增长率上都要落后。这也体现出在深秋销量旺季之际,不同车企营销战略思路的不同。而这些超大车企的一举一动,对于整个车市的影响都是十分显著的。
具体来看,VW品牌在入门家用轿车和SUV快速增长的带领下,10月仍然取得了同比增长;斯柯达品牌的好消息则是明锐终于开始呈现复苏的趋势,柯迪亚克的销量仍然稳定,然而此外的其它车型生存情况已经不容乐观。
▎VW:朗逸罕见地跌出轿车前10名
VW销量:162,782辆,同比增长5.71%,环比下滑12.77%。
【10月亮点】
1. SUV依然引领增长,途观L/途观和途昂均创下月销纪录。
2.桑塔纳杀入轿车销量榜前2名。
3.辉昂销量首破2,000辆。
【潜在风险】
1.朗逸跌出轿车销量排行10名开外。
2.帕萨特销量持续下滑,与君越已相差无几。
3. GL6首月铺货量超过途安L。
在9月创纪录地销售186,612辆之后,VW品牌10月销量重新回归正常。然而数据中最显眼地就是朗逸单月21,377辆的销量,让朗逸罕见地跌出了轿车销量榜前10名。虽然考虑到朗逸9月53,520辆的成绩,两月平均37,449辆的销量仍然是朗逸一贯的水平,但是在12-15万元的主流轿车消费市场,消费趋势的变化应引起上汽大众的关注。
尽管主要竞品英朗在10月完成改款,并全系涡轮化,但对于当下主流家用轿车的消费者而言,“务实派”的群体比例仍不在少数。1.6L车型销量占比近90%的朗逸,在现阶段仍然会是这类消费群体的偏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产品力表现层面和营销推广层面,1.0T/1.2T还是1.6L,将是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消费者纠结的要点。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车型就是帕萨特。10月下滑近40%的帕萨特,销量仅比君越高出188辆,全年与迈腾的差距已经拉大到超过38,000辆。并且相较迈腾与君越,帕萨特的高配车型销量比例同样也是最低的。随着君越在广州车展上完成新款车型推出,全系换装9AT、增加混动车型比重、增设顶配Avenir车型等举动,以及全新凯美瑞、全新雅阁的陆续上市,无疑进一步增大了2018年帕萨特的压力。
2018年,整个合资中型车市场上,帕萨特在与竞品的对话中将成为产品最为陈旧的一员。现阶段已经初现终端价格隐忧的帕萨特,明年将如何自处?是通过放大终端优惠或改款增配进一步抬升配价比水平,还是考虑重新定位找寻新消费群体?对于帕萨特来说都不算容易。
除了这两款车型外,上汽大众其余轿车在10月均表现正常。桑塔纳家族的销量杀入轿车销量榜第2,弥补了朗逸下滑带来的部分损失。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桑塔纳、捷达、福睿斯、科沃兹都是各自品牌里销量最好的轿车,而这些入门家用轿车销量的增长是否和当下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关?
而辉昂在终端价格松动后,销量逐月有攀升的迹象,10月销量首次突破2,000辆,且所有销量均来自于2.0T车型。指导价超过50万,终端优惠后也在40万以上的辉昂3.0T车型,确实只存在“精神领袖”的意义。
凌渡虽然看销量同比有近30%的增长,但是在细分市场里凌渡的消费群体定义其实还有进一步明确的必要。比如速腾1.6L车型与1.4T均衡的销量意味着其更广的用户群体覆盖,比如威朗用更强的设计与品质感换来用户的青睐,再比如异军突起的思域则是用交口相传的口碑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相比之下凌渡的定位则依旧处于有些摇摆的状态,这是现阶段限制凌渡销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海外版全新Polo已经于10月开始在欧洲交付,而国内小型车市场的现状以及Polo绝对的领军定位,也许让上汽大众并不急于引进这款小型车。
SUV依然是上汽大众销量增长的引领者。途昂单月销量突破9,000辆,与辉昂一样也是全部来自于2.0T车型。而从上市后途昂2.0T与2.5T车型接近8:1的销量比例来看,30-40万元区间仍然是途昂的主力销量区间。如果说国内消费者对于非豪华品牌轿车的价位接受上限大致是30万元的话,那么SUV的上限目前来看可以提升至40万元。
途观L/途观的单月销量排名整个SUV榜单的第三名,仅次于两大“神车”哈弗H6和宝骏510,在合资SUV领域也是独孤求败。通过换代和高低搭配的市场策略,途观利用昂科威产品周期的空档不仅实现了份额的重新领先,终端价格上也更加有竞争力,这是夺得主流合资SUV市场话语权的关键点。与此同时,途昂、途观L/途观在批发量上的快速增长,也显现出上汽大众在年底正争取更高的利润,而这种产能的调配是否会有其它车型为此让路?
GL6上市首月的铺货量超过途安L,虽然并不能说明绝对的问题,但至少表明了上汽通用要争夺细分市场份额甚至引领细分市场的态度。作为最早耕耘家用MPV细分市场的途安L来说,在10月的改款中终于将7座作为自动挡车型的标配,可以看做是对GL6上市的回应。如果两强相争可以为细分市场增添活力的话,对于途安L、对于消费者而言都算是一件好事。
▎斯柯达:明锐销量终于重回去年水准
斯柯达销量:31,000辆,同比下滑8.85%,环比下滑3.13%。
【10月亮点】
1.明锐销量逐步复苏,已回升至去年同期水平。
【潜在风险】
1. “金九银十”里,斯柯达却连续出现同比下滑。
2.除新品外,全线车型均同比下滑。
3.小排量车型没有享受购置税优惠红利,SUV与跨界车型布局仍需要时日。
在近两个月的销量旺季里,斯柯达却连续出现了同比下滑。尽管面临购置税优惠年底即将退出带来的提前消费趋势,但斯柯达除明锐之外的几款轿车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红利。在与VW品牌相对应的细分市场里,斯柯达很难做到和VW同时卖好。事实上,今年1-10月,斯柯达所有有同比数据的车型里,除了速派获得小幅增长、晶锐基本零增长外,其余车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这也反映出斯柯达上一时代的车型,大多已经不能跟上市场的步伐了。
但明锐仍然是斯柯达不可或缺,甚至是支柱车型的存在。这款树立斯柯达在国内口碑的三厢轿车,10月终于恢复到了去年同期的销量水平,这对斯柯达销量的稳定,以及放心开拓SUV及跨界车型,都是根基一般的存在。而开拓新的细分市场,强烈依赖于新产品的投放。至少从目前斯柯达的规划来看,要到2019年才能够实现多款SUV的组合拳。在此之前,明锐都应当是斯柯达重点扶持并保持销量增长的重点产品。
另一方面,柯迪亚克作为今年斯柯达最为重头的SUV产品,销量渐趋稳定意味着其消费人群的基本固化,这对于体量仅有途观系列1/5左右的柯迪亚克来说并不算达到预期。柯迪亚克所要寻找的“中间用户”在哪里?特征是什么样?有怎样的消费诉求?这些都是斯柯达应当进一步细化的。同时,除了设计风格的差异外,柯迪亚克与途观L的深层次差异化在哪里?比如配置上的取舍,比如细节上的优化,比如体验上的与众不同。
旅行车会是未来重要的增长点吗?至少从目前来看还很难。尤其是当消费者更加青睐SUV甚至是MPV时,旅行车往往是较为靠后的选择。但恰恰是在这个时候,如果做到了市场的标杆,取得增长的先发优势,未来就有可能引领细分市场的潮流。明锐旅行车在现阶段同级产品中有最多的情怀可讲,产品力上也有众多可发掘之处,如何通过体验式营销将这些传递给愈发多元化的家用车消费者,吸引到初期用户,是斯柯达树立差异化口碑的重要一环。
广州车展上柯珞克的发布,意味着斯柯达SUV阵营的逐步完善。在15-20万元的价位区间里,柯珞克填补的是Yeti和柯迪亚克之间的空白地带,用和柯迪亚克同样的设计风格吸引那些不需要那么大尺寸SUV的潜在消费者。相似定位可以参考东风日产奇骏和逍客的组合,逍客换代后销量同比有较大增长,而奇骏也并未因此受到影响,可以看出这个细分市场仍然有着较大的空间。因此,柯珞克明年一季度上市后,有可能会成为斯柯达的重要增量。
但值得一提的是,在15-20万元的SUV市场,领克01正作为一匹黑马杀来。拥有豪华品牌的技术支持,在配置上又远强于同价位主流合资品牌车型,还有更多吸引年轻人“可玩”的营销手段。对于斯柯达这类传统合资品牌,如何面对这样新兴势力的错位竞争?而同价位配置差异过大的问题,又将如何在未来通过增配等手段弥补?
在2017年还剩两个月的时候,上汽大众累计销量领先一汽-大众23,628辆,全年销量冠军的位置仍然存有一定悬念。但相比销量数字,上汽大众对产品结构的调整才是更加要长远考虑的问题,尤其是这个过程要经历长时间的新品迭代,还要面对其中各种短期销量压力与产品结构改善之间的矛盾。
具体来说,上汽大众的轿车线是2018年值得重点关注,也可能是出现大变数的因素。而斯柯达面临的压力则更大,除了要让明锐这样的根基车型进一步保持市场地位,更需要持续开拓新市场,树立差异化的品牌形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