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张磊视频视频
摘要“渗透力”、“影响力”和“领导力”,中国企业你选哪一个?“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在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中指出,中国企业与全球经济的互动关系可分为“渗透力
摘要
“渗透力”、“影响力”和“领导力”,中国企业你选哪一个?“秦朔朋友圈”创始人秦朔在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节目中指出,中国企业与全球经济的互动关系可分为“渗透力”、“影响力”、“领导力”三个阶段。中国基于海量人口建立起来的计算、调配与竞争能力已经全球领先,预计3-5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中国公司数量将超美国。中国巨大的消费升级需求,改变了全球的投资格局,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把在中国的创新作为全球创新的引擎。他同时表示,中国企业在合规、人才国际化、了解本土法律环境、环保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有待提高,中国公司要建立自己的全球自信,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声誉是努力的方向。
以下为《中国经济论坛》独家视频及秦朔发言实录节选:
秦朔
“秦朔朋友圈”创始人
中国企业与全球经济的互动关系可分为“渗透力”、“影响力”、“领导力”三个阶段
在中国过去40年的道路上,中国的进步我觉得有一个词可以概括,那就是“全球化驱动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在全球化驱动中国的这样一个历史的40年里面,其实全球已经越来越深地感触到了中国经济的渗透力。我觉得中国跟全球经济的互动关系,大概可以用“渗透力”、“影响力”,然后在未来可能是“领导力”,这三个阶段来看待。在过去这个渗透力的阶段,最近的两三年时间里我有非常深的感受。当我去到非洲的时候,我能够看到中国公司可以在一个小小的手电筒里面去集成安全锤,万一你的车陷在泥里,你可以去把它的玻璃打碎。可以集成收音机,可以集成电筒,可以集成七八种功能,而它只有几个美元。在非洲,大量的手机,可能只有几个美元,智能手机也不过50美元,但是已经有很多功能。所以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品牌的名字,但它们全部来自中国。
更好的、更高性价比的中国产品和服务更具全球“渗透力”
在巴塞罗那,我跟当地的华人的商会的负责人在交流,他告诉我说,巴塞罗那几乎所有的零售店和餐厅,其实都是浙江青田的"洗脚上田"的农民,最后他们移民以后所创造的。他们每天可以工作非常多的时间,他们看到别人开了一个日本的料理或者一个披萨店,特别好的时候,他们就开同样的店,他们总是能够用更好的方法、更高的性价比,把别人给挤垮。我不管说当地人对这个东西是不是觉得认同,但是在那个地方你能够意识到,这就叫渗透力。
欧盟数据显示华为的研发投入超过苹果 位列全球第六
那么再来看一下,很多人说中国人研发不行,你是一个“山寨国家”。那么看一下欧盟所发布的全球企业的一个研发的数据,是今年发布的。我们在座的我看很多朋友可能在用苹果手机,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的华为公司的研发投入是超过苹果的,华为公司是排在第六位,苹果是排在第七位。
预计3-5年 《财富》世界500强上榜中国公司数量将超美国
在研发上有很多的中国公司,它们的表现也是非常的惊艳,更不用说从规模意义上来讲,我预计在未来的三到五年时间里面,在1955年所创办的《财富》世界500强这样一个榜单里面,中国公司的数量会超过美国公司的数量。换言之,当你用规模来刻度一个国家的整体公司实力的时候,中国的数量竟然超过了美国的公司。
中国移动互联网公司正以高价值的形象影响着国际市场
我觉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公司,会以人们意想不到的惊艳的面貌,向全球的投资者证明它们的价值。它事实上告诉我们说,今天的这个中国公司跟我们心目中原来的那种“轻薄短小”或者“傻大黑粗”,但总而言之给人的感觉不是高价值的,相比我觉得已经完全今非昔比。
而且我觉得更让我作为一个商业世界的观察者,兴奋的是什么呢?是可能我在巴塞罗那的移动通讯展,在每一年拉斯维加斯的CES的消费类电子展上,看到中国公司的展位越来越多,看到中国公司的数量的占比越来越高。
中国基于海量人口建立起来的计算、调配与竞争能力 已经全球领先
事实上中国海量的人口所建立起来的这样一种,无论是计算、调配等等方面的这种竞争能力,其实已经是全球领先了。所以阿里巴巴刚刚收购东南亚的电商的时候,当滴滴去收购巴西的最大的共享单车的平台99的时候,它们可能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说原来的平台是不能用的,它们宁可可能要调动非常多中国的工程师去重写这个平台。为什么?因为在中国数以亿计人在用的这个平台的便捷程度和高效的程度,是那个在非常小的市场里所建构的移动互联网的平台远远无法比拟的。
在一些产业里 中国公司的影响力正变成一种领导力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看到说中国公司的影响力,其实已经正在向一部分的产业里面变成一种领导力,就是中国公司代表了更先进的一种力量。我跟很多中国的做投资的,比如说高瓴资本的张磊先生,还有像沈南鹏先生,跟他们去交流的时候,那么也越来越看到说因为中国的这个因素,今天全球投资的很多概念也在改变。比如说红杉资本以前是不投技术类之外的公司的,红杉的定位就是投资全球的技术企业。
中国巨大的消费升级需求 改变了全球的投资格局
但是如此之大的新兴市场的消费,本身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升级的方向,因此红杉因为中国因素、中国思想加入了,它也去投资消费。过去很多全球的一些公司的领导人里面,也很难见到中国的面孔,全球的投资性基金里面,你也可能在管理合伙人里面很少看到中国的面孔,但现在这种面孔在越来越多。比如说红杉沈南鹏先生是三个管理合伙人之一。而原来可能一个中西部的美国的企业家,他们去领导全球化的这个时代,今天他们自己会觉得不够了,因为今天全球力量的变化、全球的增长点,跟他们以前的那个时代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我觉得在这么多的每一年在全球很多的旅行和交流的过程中,我经常有种感觉,如果在今天你还不注重中国因素的话,其实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中国这个大市场,你可能会失去一个真正能够站在全球之先的这样一种洞见、这样一种能力。
越来越多的全球企业把在中国的创新作为全球创新的引擎
我在接触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的时候,它们在中国的创新,比如说跟中国的新零售、跟中国的移动支付等等相关联的这样一些创新,其实已经变成了它全球的创新的引擎。比如说我最近刚刚接触到的像欧莱雅公司,在我们的心目中,这个一百多年的公司是把欧洲的那种“美”怎么移到了中国,这是全球化驱动中国的过程。但今天欧莱雅其实在发生最重要的变化,是数字化的美,怎么最终又能够把中国的经验去移植到全球,他们做了非常多的创新和数据驱动的工作。
中国公司要建立自己的全球自信
所以做了这么多的分享,我想表达的一个核心的概念就是说,今天,中国公司要建立起它的全球自信,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去打上自己的印记。事实上我在看到很多的中国公司在收购了外资的很多的企业,比如美的收购了库卡,比如说中集收购了德国的最大的一个消防车的公司齐格勒。其实它们所表现出来的管理能力比原来的管理能力要强得多,中国公司在那里所推行的管理变革也让人匪夷所思。事实上过去的全球化的那种金字塔的繁文缛节,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得多。我在看的时候,中集提供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办公室都打通,这样的话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不用像过去仅仅是隔壁都要发电子邮件。这在中国来看是一个非常简单的open的一个过程,但是在那样一个世界五大消防车的公司里面,却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方法,去帮助他们提高了绩效,在某种意义上,在管理的意义上,中国公司可能也在发挥这个领导作用。
中国企业在合规、人才国际化、了解本土法律环境、环保意识和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有待提高
当然,我们今天中国公司还存在很多问题。我觉得我们特别是在合规的方面,在人才的国际化方面,在对于本土的法律环境的了解方面,在环保意识的方面,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非常非常多的问题。全球十大跨国公司它们的海外工作的员工是占到了90%多,而中国十大跨国公司仅仅海外工作的员工也只占到了还不到1/3。
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声誉是努力的方向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企业的规模已经很大了,但是在整体的品牌声誉和受尊重的程度上,我觉得还有很大的一个欠缺,但这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谢谢大家!
(以上是秦朔在“第一财经•2018中国企业全球影响力评选启动仪式暨中国企业全球影响力论坛"上的发言节选)
敬请关注第一财经频道
香港NOW TV
新加坡星和有线
首播:周六22:50
重播: 周日8:35
次周二 16:15 16:45
周三 0:15 0:45
周四 17:30 21:40
东方财经浦东频道:周六10:30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