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看李子花

在文章的开头,先来看两张读者的投稿:@华子:《粉黛》,拍摄器材:iPhone 7,后期:Snapseed路过一片红色玉兰花,但是是阴天拍不到红蓝对比,只能调节画面亮度减低对比度,没想到做出了油画的

在文章的开头,先来看两张读者的投稿:

@华子:《粉黛》,拍摄器材:iPhone 7,后期:Snapseed

路过一片红色玉兰花,但是是阴天拍不到红蓝对比,只能调节画面亮度减低对比度,没想到做出了油画的效果!望点评。

@邹伟忠:《钓》,佳能6d2,摄于京杭大运河边,城市里寂寞的垂钓者!

一张人物,一张花朵。

你觉得旅行君会指出什么缺点?

它们有没有共同的问题?

如果你想好了,那么咱们就开始今天的《编读往来》喽。

@李锦洲

拍摄于苏州平江路

使用器材:苹果6sp

文字编辑用黄油相机 snapseed后期

最近在整理大家投稿的照片,发现很多人都爱犯一个共性的错误。

@李锦洲的这张照片,初一看还是不错的,冷暖对比很好,构图上也很干净。

如果让人挑毛病,那估计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LOGO有点LOW

没错,LOGO所占面积太大,且黑体字太呆板,有点抢了照片本身的亮点。

但是,LOGO加的大,原因出在哪?

你可能会说:画面天空留白这么多,不加个LOGO岂不是太呆板?

是的,其实这才是这张照片的问题所在。

旅行君将LOGO祛除,再来看这张图:

你会发现,照片中,主体只占画面的二分之一多一点,且集中于画面的下半部,上方天空则大量留白。

如果不加LOGO,那就会给人一种画面失调的感觉。

这就带出了本期文章的主题:

画面之中的主体,太过靠下会让照片的视觉比例失衡。

就像这张照片,旅行君尝试将主体(也就是房屋)整体向上剪裁,减少天空:

你就会发现,画面感会更好。

2

我们再来看一张照片

@……:

锐化了一下,其他不知该怎么后期

iphone6s 拍摄

这张照片,问题同样出在花朵的位置以及比例上。

从原图看,画面中花朵位于画面的左下方,且右下方是大面积的阴影。这一黑一白,占据了画面下部的1/2,非常抢眼。

这也就导致了,照片被浪费的面积过多。

旅行君稍微剪裁了一下,顺便用“色相”工具让绿色更翠了一些。

看一下,是不是会好一些?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只出现在画面主体占比比较大的照片中。

3

看一下这位读者的照片

@易公子 :

《早春垂钓》

虽有冬日颓势,但是“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拍摄器材:canon 5d markii 3.

偶遇琴台剧院前的月湖有好多市民垂钓,湖里残荷还是一副冬日衰颓的景象。因春光正好,但武汉有霾,调(tiao2)成黑白调(diao4)(俗话说的好:逼格不够,黑白凑),形成黑白灰的图片。 另,考虑加字,但是又怕影响整个图片的画面感。

画面中人物比例很小,且黑白对比很明显,从大面积上来看,16:9的构图下,其实也还算说得过去。

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旅行君用“扩展”工具,把照片下部的空间进行拉伸再来看看。

经过拉伸之后,照片中人物的位置上移。可以做一下原图对比。

通过以上几个例子,你应该会得出一个结论:

拍摄单体主体的时候,尽量不要将其放在画面中靠下的位置。且,随着单体主体占画面比例的增大,那么,其在画面中的位置也应该越靠上。

旅行君在这里,强调了一个“单体主体”的概念,是什么意思呢?

4

看一下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也很有代表性:

@ooooooo :

《春天来了吧》

华为mate10

下村途中拍的,倒春寒里最先开的李子花,那天风不小,冻得想哭。看到一树繁花,顿时觉得安慰很多,加的文字是为了配合朋友圈。希望不是太差,不过能上反面也行。

照片中花朵在画面下方,按刚才旅行君所说的,这张照片应该是个反例才对。

但事实上,这张照片在构图上却并没有给人不舒服的感觉。

为什么呢?

其实,与其说这张照片中,花朵是主体,到不如说,照片中的阴影加上花朵才是一个统一的主体。

这是一张1:1的对比构图,当你猛一看这张照片的时候,你第一眼看到是画面中的明暗对比。

然后,你才会通过阴影的衬托,看到画面中的花朵。

所以,这张照片中,阴影部分作为整体是第一位的主体,而焦点清晰的单体花朵,是第二位。

如果还按刚才那种方法,简单的放大花朵,而破坏了整体主体,照片的美感,就逊色很多:

当然,对于整体主体这个概念,对于背景的要求很高。

5

比如这一张照片

如果你的背景不是很干净:

@OYSTER:

为什么看了拍梅花的解读,然鹅自己拍还是不太满意呢,请问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出在哪?问题当然就出在位置和背景上了:

如果背景不给力,那还是老老实实的按照旅行君上面教你的做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