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形容飞机上的旅行

仰望星空,自古以来,无论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飞机、火箭的诞生,还是电影里才能出现的一些场景,都从侧面表明人类对神秘而浩瀚太空的好奇与向往。

直到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

仰望星空,自古以来,无论是嫦娥奔月的故事,飞机、火箭的诞生,还是电影里才能出现的一些场景,都从侧面表明人类对神秘而浩瀚太空的好奇与向往。

直到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全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在离地球169~314公里之间的高度上绕地球飞行一周,飞船轨道与赤道的夹角是64.95度。飞船飞经世界上大多数有人居住的地区上空这才正式拉开了人类“太空游”的序幕。

中国人的“太空梦”也越来越近。从2003年杨利伟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到2017年天舟一号天宫二号成功对接,14年航天探索取得的种种成就,无不在展现中国强大的航天实力。

美国电子商务巨头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创建的蓝色起源公司12月13日宣布,该公司于12日成功试飞并回收升级版“新谢泼德”亚轨道飞行器,新版飞行器的一个亮点是拥有太空飞行器中“最大的窗户”。

“新谢泼德”飞行器集火箭与飞船于一体。蓝色起源公司提供的视频显示,“新谢泼德”从地面垂直起飞,飞到一定高度后火箭与飞船分离,火箭先行返回,在接近地面时一个发动机点火,着陆支架展开,成功在目标着陆场垂直降落。飞船也在降落伞的帮助下成功着陆。

蓝色起源公司在一份声明中介绍道,发射场地位于得克萨斯州西部,其中火箭达到的最高高度为99.27公里,而飞船达到的最高高度为99.39公里,接近通常定义的地球大气层和外太空之间的边界(100公里高),整个任务用时约10分钟。这表示人类离太空旅行的梦想又往前迈进了一步。

然而,相较技术上的种种难题,人类自身才是最大局限。

太空灾难让无数梦想“折翼”

1985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从11400名美国民众中选择了克里斯塔·麦肯道夫加入其航天计划。1986年,麦肯道夫在 “挑战者”号飞船事故中丧生

NASA曾计划于2003年将美国记者麦尔斯·欧本送上太空,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得克萨斯州北部上空解体坠毁,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该计划被迫取消。

普通人上太空价格很关键

第一个实现太空旅行的人美国富商丹尼斯蒂托。在2001年,蒂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太空旅行。而他的这趟旅行费用远远超出绝大多数人的想象,甚至可以用天价来形容。他曾在“太空日记”中也感慨:“第7天,假期结束了,2000万美元也结束了!回到正常重力状态,拖着沉重的胳膊和腿,唯一变轻的是钱包!”

维珍银河公司打算在2018年最后一个季度,允许花费约25万美元的游客体验4分钟的失重飞行。“起步价”超过20万美元的太空旅行让普通人望而却步,廉价游仍前路漫漫。

太空旅行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20世纪中叶开始的研究早已发现太空环境会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热调节,心脏节律,肌肉紧张度,呼吸系统以及其他生理指标产生影响,只是在微观分子层面上的机制尚不能明确。

乘坐太空飞船长时间“旅行”,对人体的影响远非此前所想。长期的太空环境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在面临不熟悉威胁时“开启了所有可能的防御机制”,这导致了整个人体诸多方面的改变,从器官到组织一直到细胞。

俄罗斯和加拿大两国的研究人员曾经对宇航员血液样本内的蛋白质成分进行分析,在俄罗斯斯科尔科沃科技学院和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任职的叶夫根尼·尼古拉耶夫(Evgeny Nikolaev)教授表示:“为了这项研究,我们采集了一系列蛋白质,非感染性疾病生物标记物。分析结果显示,在失重环境下,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类似人体遭受感染后的反应,这是因为人体并不清楚该如何面对这种不熟悉的环境,因此便开启了全部可能的防御系统。”

据《科学美国人》近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双胞胎研究”项目的初步结果显示,太空旅行强烈地影响着基因的表达方式。

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宇航员斯考特·凯利在空间站度过了将近一年时间,其孪生兄弟马克·凯利在地球上作为对照组,共同接受一项衡量太空旅行对人体引起的变化研究。

“双胞胎研究”项目的主要研究人员、康奈尔大学医学院的克里斯·梅森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们从基因表达中看到的最令人兴奋的事情是,一旦人体进入太空,会出现各种变化,像烟花一样在‘爆炸’,通过这项研究,已经看到成千上万的基因如何被改变了打开和关闭方式。”

太空的微重力环境和太空辐射使人类在进入太空后发生肌肉萎缩、骨密度降低或视觉恶化等身体变化,同时在长期的微重力条件下,身体向头部流通的血液总量大脑发生变化,颅内压力过高综合症就会发生,太空停留的时间越长,大脑额叶和顶叶受影响度越大,严重影响到大脑对人体运动的控制力,可能会受到永久性损伤,并发生改变。

这些研究结果都显示着人体似乎并不具备应对太空飞行的相应机制。然而一切都不会打乱人类坚持太空探索的决心。

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如果喜欢小编,请下方留言哦,您的评论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