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跑步去旅行方案

大多数跑步导致的疼痛,其实都是劳损类的,也就是因过度使用,没有合理地安排休息和训练计划导致的疼痛。许多业余跑者,往往在跑步初期受伤后,仍然执意坚持跑下去,还美其名曰自己很有

大多数跑步导致的疼痛,其实都是劳损类的,也就是因过度使用,没有合理地安排休息和训练计划导致的疼痛。

许多业余跑者,往往在跑步初期受伤后,仍然执意坚持跑下去,还美其名曰自己很有毅力,把自己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结果由于膝盖没有得到充分休息,最终严重到了要去医院的地步。于是就有许多人认为膝盖受伤都是跑步害的,开始妖魔化跑步。

事实上,跑步哪里会是导致伤痛的元凶,受伤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对自己没有健身常识,不懂重视自己身体发出的信号。

下面我们来看看和跑步相关的常见伤病和解决措施。

1. 跑者膝

说白了就是因为跑多了引起膝盖不适,原因通常是膝盖骨错位。我们可以把附着在膝盖骨上的软骨看作是人体奢侈的“消耗品”,随着跑步经验的增加,软骨也会慢慢磨损,而磨损到到达一定程度时,你就会感受到膝盖疼痛。

特别是当你在重复关节屈伸的时候,比如:跑步、上下楼梯、深蹲、长时间曲膝坐姿。

解决方法:

1. 在膝关节屈伸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大腿骨、小腿骨和膝盖呈一直线,膝关节需要非常精准的运动轨迹才能避免受伤。

2. 屈伸的幅度不宜过大,比如深蹲的时候膝盖不要完全伸直或者蹲到底部。

3. 注意跑量和强度的控制。

2.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很多人在跑步后会感觉小腿前侧隐隐作痛,通常把它叫做胫骨疼痛,学名叫“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很多人长期不运动,突然开始高强度跑步后就会出现。比如很多人很久没有运动,突然打个篮球赛啥的第二天就会出现。

解决方法:

1. 长期不运动恢复运动需要循序渐进。

2. 注意锻炼后及时拉伸。

3. 可以去按摩放松。

3. 跟腱炎

这种发生在跟腱部位的炎症会导致脚后跟上面那一大块肌腱疼痛僵硬,特别是在醒来后以及运动的时候。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慢性劳损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反复过度牵张力导致的。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

​解决方法:

1. 运动前要热身,运动要逐渐停止下来,不是突然刹车。

2. 运动后做适当的放松活动

3. 穿合适的鞋子,选择适合运动的频率、运动的地面和运动的条件的鞋子。

4. 肌肉拉伤

肌肉会因为运动而发生“微破坏”,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跑步也会,当破坏达到一定程度,损伤就会变成伤病,也是我们所说的肌肉拉伤。

解决方案为PRICE代价法则,即Protection-保护,Rest-休息,Ice-冷敷,Compression-加压,Elevation-提高部位。

5. 脚踝扭伤

我打篮球扭过2次脚踝。但是跑步扭脚通常是由于在不平的地面上或者落地不稳造成脚踝周边韧带被突然拉扯或者撕裂,其治疗方案与肌肉拉伤相同,采用PRICE法则。

预防的话建议穿的鞋子包住脚踝,另外,可以佩戴护踝。

6. 足底筋膜炎

由于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跑步,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动,连续走上几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

​另外从结构上有导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过短等。

治疗方案如下:

1. 冷敷脚底心。

​2. 足弓支撑,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均匀分散足底压力,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进而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

7. 水泡

这个就更常见了,其实算不上伤病。水泡是由于鞋子或袜子不合适所造成的皮肤过度摩擦,这会导致皮肤表面形成含有液体的包。

解决方案:

1 换一双合脚的新鞋

2 穿厚一点的袜子,不要让皮肤直接接触鞋子

预防跑步损伤总结:

1 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不要ZUO。不要对疼痛视而不见,如果你能感受到肌肉或者关节的持续痛感,而且休息也无法恢复,是时候去看医生了。

2 做好跑步计划:不要漫无目的瞎跑,更不要毫无节制的在跑步机或者操场上一跑就是两三个小时,提前做好计划,结合上一点,如果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就适当减少跑步的频率和距离。

3 热身和拉伸:在跑前进行充分热身,跑后进行拉伸,可以有效避免伤病并且加快恢复速度。

4 下肢力量训练: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与核心训练很重要,一方面强健的下肢能够让你的跑步成绩提升,另一方面下肢肌肉的增强能够保护下肢关节不受损伤。

5 装备要到位:至少得穿正规的跑步鞋和运动服跑步。

还是那句话,虽然说跑步不当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但正确的跑步方式带给我们身体上的益处要多得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