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百度旅行火车票电话号码是多少钱

如果用户体验与盈利欲望无法平衡,擦边球就可以被容忍了么?新声讨又到春运时。这个时节,热烈狂欢的除了旅行社,一定还有线上票务平台。“人红是非多”,最容易被诟病的也是他们。

如果用户体验与盈利欲望无法平衡,擦边球就可以被容忍了么?新声讨

又到春运时。

这个时节,热烈狂欢的除了旅行社,一定还有线上票务平台。

“人红是非多”,最容易被诟病的也是他们。可狐狸尾巴还是没好好藏起来,比如,捆绑销售。

收到用户投诉,旅界君今天又一次在手机购票平台进行了购票实验。

通过去哪儿手机平台订购一张高铁车票,付款的时候,944.5的票价上,生生多出30元,变为974.5元。且只有点开总额详情才能看到,原来这30元是所谓的“出行服务”费。

至于出行服务是什么,又需要重新返回页面、下拉,才能发现这个“出行服务”的详情页,点开详情框,只见3种保险,(系统默认选择的是最高阶的30元档),此时,才可以选择“不购买”一项,不过也得到了提示:选择“不购买”,就会出票慢,“可能需要排队”哦亲!

记者最终任性的点击了“不购买”,发现实际抢座速度也还可以,大约5秒钟订下一张票,即可以支付。

不过还是可以想象,在春运最紧张的时段,人们在抢票之时,应该有可能因为这个出票速度的考量,而选择消费它。

这样的心机,携程老大哥当然也没有放弃。从北京西站到广州南站,1380元的高铁票,出票时会自动加上20元。这20元,是需要购买的所谓“租车券、客服、改签”等等服务,详情不甚清楚,但不买它,就得去12306官网直购了,换句话说,人家不为你服务了。

老故事

这当然不是新问题。百度网页搜索上,“捆绑、订票”的关键词,被搜索到的信息有84万条之多。订票平台的各种默认捆绑,早就被诟病。

去年10月,一篇始发于4月份的旧文《一年100亿,揭秘“携程”坑人“陷阱”》传播在朋友圈,加上明星韩雪微博上的一条投诉,携程的机票捆绑销售再一次被广泛的口诛笔伐。

实际上,在那一轮的明星讨伐之后,携程在捆绑机票上做了一些改善。此刻我们用携程手机应用订购机票,会发现最低价的选项上,加上了普通预定选项。选择后只需加50元机建+燃油费,可以订到最低价格的机票。如果需要购买保险,也可以查到保险信息。

是因为真的吃了一堑吧。2017年,12月1日,上海保监局向携程集团法人代表李小平开出罚单10万元,向携程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开出罚单30万元。

处罚决定书中指出的理由:一是未明确披露承保公司、代理销售主体;二是未明确披露产品条款信息及批备编号。也就是说,用户在付款时都不知道自己到底买了哪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可除了携程,躲过争议风头的去哪儿,依旧会在最低价票价中,“默认”加上30元保险,且险种详情、甚至保险公司名称,并没有被主动呈现。

统统是套路。

所谓“杀鸡儆猴”,“小惩大诫”,还是没用。没被处罚到的,依旧开心逍遥;机票捆绑被打击,火车票照样可以绑一绑;不让明着绑保险,就变相让“出行服务”上一上。而且,在订票平台上,相关绑定详细信息永远不明显甚至难以找到。客服电话?总在不显眼的某处,而且几乎永远打不通。

平衡

人们永远在追求低价,而携程、去哪儿等等平台永远在以低价诱人。

“默认捆绑”是不争的普遍事实,这个坑,认真的说起来“涉嫌违法”。

具体做法,无非是在其公司APP页面上让“默认”的项目暗渡陈仓。至于实际消费体验如何,行走匆匆的旅人们很少最后去较真。最多,舆论声讨,道德批判。

而这样的违规现象,到底归哪个部门监管?大多数消费者连找谁投诉、举报都并不知晓。工商?旅游局?懵懵懂懂,不甚明了。最终,大多不了了之。

实际上,携程董事会主席梁建章也在去年底半公开的回应过搭售问题。携程承认监管缺位的问题。但是也坦诚的表示:代销火车票与机票业务,行业困境的确是有。

在携程屡次发布的声明中,代收票务在携程心中最多算是个吸引流量的业务,利润非常低,但在联网流量至上的中国市场中,再低的利润依然是块肥肉。

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6月,国家铁路发送旅客14.78亿人次,同比增长9.9%。其中,动车组发送量达8.16亿人次,同比增长20.2%。这样算来,哪怕仅其中10%的火车旅客多收20元保险费,费用也是惊人的。

问题是,用户体验与盈利的欲望之平衡如何达到?擦边球就可以被容忍了么?

---- END ----

行业爆料、加入读者交流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