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爸爸去旅行
导语:对父母的爱和耐心,来自于你意识到并且无条件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并以反哺的心态来慢慢等待父母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极有可能不会像小孩儿学习新东西一样保持旺盛而无所
导语:对父母的爱和耐心,来自于你意识到并且无条件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并以反哺的心态来慢慢等待父母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极有可能不会像小孩儿学习新东西一样保持旺盛而无所畏惧的求知欲,而是半推半迎又小心翼翼地讨好孩子似的来学习那些他们怵头又陌生的东西。
1
在我手术失败后,母亲给父亲打电话,父亲默默听完结果。叹了口气,说:“那闺女不是白受罪了?”没有再说其他。那一刻,我觉得莫大的温暖和心安。除了父亲,其他所有人的第一句话,往往是“为什么?”没有人会第一时间关注在这个过程中那个“闺女”之前或现在所承受的疼痛。
后来,我貌似又开始了生龙活虎的恢复过程。但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心里已经疲惫不堪和对所有事都无比厌倦。为了散心,我提出和父亲一起出趟远门旅行,本以为父亲会拒绝。不想,父亲竟爽快地答应了。而这,其实算是我和父亲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单独旅行。
记得,二十年前,也就是在我8岁的时候,父亲带着我和妹妹第一次坐上大巴车去逛市区的游乐园。临行前,母亲专门给我和妹妹买了格子裤,一件卡其色一件墨绿色,很洋气。在游乐园第一次坐了小火车,一共绕了3圈儿。我和妹妹坐在火车头上,每当火车从高处呼啸而下的时候总忍不住欢呼雀跃,那种兴奋,无以言表。
后来,父亲又带我们逛了各式各样的动物馆。印象最深的是一只黑毛大猩猩,见我们路过,一个跃起呼地攀到栏杆上,龇牙咧嘴。我和妹妹正冲着它乐,它却毫不客气地对着我们“噗呲”喷了好大一口水,措不及防淋了父亲一身。当时,父亲边擦水边说:“大猩猩太坏了,太坏了”。直到现在,好多细节都模糊了,但仍然记得那只大猩猩狡黠又幸灾乐祸的样子。
2
对于这次旅行,父亲显得有些兴奋。很快便带着鼓鼓的行李风尘仆仆从老家赶来和我会合。临出发那天晚上,父亲眯着眼把要去的行程在地图上熟悉了一遍;我则再三确认那边的天气温度,筛检衣物、药品以及雨伞等工具。这趟旅行,对父亲来说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南方、第一次跟团旅行还有第一次跟女儿独自朝夕相处……我问他:“爸,你紧张吗?”“紧张什么?还能丢了不成?”满脸不在乎的样子。我一乐,恍惚又回到小时候父亲带我和妹妹去游乐园那段日子。
飞机起飞后,我和父亲辗转换到一个靠窗的位置。父亲额头抵着窗户,全神贯注凝望着窗外。身在高空,时间仿若静止。无边无际的云海,缓缓地起伏。下午五点,远处是灿烂的金黄色的线,像给云海镶了一道金边儿;又或者窗外的天瓦蓝,没有一丝杂质,不见一丝云点,极度纯净。我和父亲并排用力向下看,透过薄薄的云雾,见到积雪的山峰,见到一圈一圈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父亲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你看,这些大山,走进去可走不出来”。
“那你说为什么还有很多人非要住在山里”?
“山里就是他们的家呗”。
“没有路,肯定就穷吧”……
想来,父亲年轻时和我们交流很少,大多数就是一两句教训的话或者询问一些事务性问题。记忆中,父亲很少跟我们讲什么大道理,至少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的心事、情绪都是靠自己消化。但现在我好像明白了,其实父亲虽然没跟我讲过什么道理,但他本身正直、坚强、善良,对感情专一、笃定、深厚,无形中给予了我面对问题的极大勇气,并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3
旅行中,我和父亲到达了西南边境,游览了景颇族小寨、傣王宫、大金塔、热海公园等多个景点。父亲精力很是充沛,而更令人欣喜的是,我意外发现在外旅游的父亲同我竟如此合拍:乐意尝试没有吃过的小吃,不管是炸的还是砸的;对稀奇古怪的植物非常好奇,尤其对树化玉和耸入云霄的竹子啧啧称奇;最重要的是对拍照不厌其烦且乐在其中……我给父亲拍照时,父亲总是乐呵呵,没有一丝不耐烦;而给我拍照片时,总能把我拍得非常自然、漂亮、无忧无虑。在他的镜头里,我笑颜如花,那个向他奔跑着的我,仍旧是孩子的模样。
我从来没想到,父亲竟然有如此强大的超能力,照片里的我全然不见内心的沧桑与阴霾。要知道,学摄影的老公给我拍照片从来都惨不忍睹!
唯一的不便在于父亲睡觉时的呼噜,一声长一声短,有时如火车鸣笛有时又如雷霆万钧。而我睡眠极轻极浅。漫漫长夜,唯有泪空流。可气的是,第二天跟父亲提及此事,父亲竟然特别坦然地觉得自己睡觉从来不打呼噜。很是可气!
第二夜,趁着父亲睡觉,我用手机录下父亲的鼾声。次日放给他听,父亲才恍然大悟般:“我真的打呼噜啊,你妈说得是真的哇”。我对母亲报以极大同情。随后几天,父亲先让我睡,有时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有时看父亲实在困了,我只好佯装睡着,让父亲赶快睡下。想来,此次一行,我的大多数睡眠都是在巴车上补来的。
4
旅行途中,父亲总不忘跟母亲通电话。一日,听母亲说家里下了雪,父亲尤其担心,特意跟母亲叮嘱,万不可去上班,更不可自己去房顶扫雪。我很庆幸,父母一辈子感情甜蜜浓厚。每当下大雪的时候,父母总是起得特别早,穿戴暖和,不管雪停没停 ,挥舞着大扫把瞬间把过道扫了出来。这些过道通向学校、通向水池……若雪还在下,俩人就站在屋檐底下看雪玩闹。
有一次母亲背向站在第一级台阶上,微微后仰,张牙舞爪摇晃得厉害,大声叫着父亲的名字“快扶我,快扶我”。父亲就站在母亲面前,双手插兜,赶忙伸出手来。然后,然后……就轻轻地……却恰如其分地推了母亲一把,正经的下井落石。母亲终于没站稳,父亲乐得哈哈大笑。这个场景,一直让我觉得特别温暖,年过半百的两个人,竟然还能玩儿得跟孩子一样幼稚!
大抵是前些年和几个伯伯感情上闹过不愉快,吃过嗓门大说话生硬的亏。父亲对我说话时,声音总是很小。我不断地对他说:“爸爸,你声音大一点儿,我听不清”。我不断鼓励他把声音亮出来,把话说完整,又用自己在外求学工作的经历告诉他可不可以更注意一些礼节性的细节。最开始,父亲有些拘谨,但还是尽量注意,过了几天,明显觉得父亲声音亮了起来,来去也自如许多。直到旅行结束,父亲一直保持着高昂的精神状态,不觉疲惫、周身愉悦。我亦然。
5
通过这次旅行,前段时间的抑郁逐渐荡涤散开。当和父亲并排站在山顶,在夕阳的余晖里俯瞰整个芒市时,心豁然开朗。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一直以来,父母的目光时时追随着我,担忧着我,却从没在言语上表露半分;一直以来,我都在向下看,陷在自身暂时的困境里,却忽视了对父母的关注和耐心。就像《老有所依》里说说的,“总以为父母像家里的老房子,你不去关心,不去想它,它就风里雨里的在那儿,只要你想回去,它就在那儿随时迎接你。但你可曾想过,老房子是不是结实,需不需要保护,你可曾想过,有一天老房子也会塌的”……
也忽然意识到,对父母的爱和耐心,来自于你意识到并且无条件接受父母的不完美,并以反哺的心态来慢慢等待父母的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极有可能不会像小孩儿学习新东西一样保持旺盛而无所畏惧的求知欲,而是半推半迎又小心翼翼地讨好孩子似的来学习那些他们怵头又陌生的东西。
大多数的父母是平凡的,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确实显得迟钝又固执。我们对父母总是太急切,在急速发展的时代,把他们随便扔在陌生的城市生活里任由让他们自己摸索适应,却忘了他们内心的忐忑,忽略了他们已经做出的努力。其实,比起让父母身有所倚,让他们心有所依,活得从容、踏实则显得更为难得和重要。
最后一句:祝天下父母身体康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