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常规用药
急性胃肠炎是指包括细菌,病毒,变质食品,生冷腐馊,暴饮暴食,有毒无毒等各种原因,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包括中毒和非中毒。通常定义为粪便稠度下降(呈松散状或液态)和/或排便次数增加(
急性胃肠炎是指包括细菌,病毒,变质食品,生冷腐馊,暴饮暴食,有毒无毒等各种原因,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包括中毒和非中毒。通常定义为粪便稠度下降(呈松散状或液态)和/或排便次数增加(一般 24小时内排便次数≥3次),伴有或不伴有发烧或呕吐症状。
临床上,急性胃肠炎是急诊室常见多发病之一,发病率多之甚多,很多情况下接诊处理急性胃肠炎都能得心应手。看似简单而普遍的疾病,诊治过程用药却也五花八门,有时也会出现漏洞。
生态制剂的使用禁忌
胃肠道腹泻常与肠道菌群失调、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有关。生态制剂是临床主要的治疗药物之一,一般无需应用抗生素。常用的活菌制剂有两类,一是使用需氧菌消耗肠道内氧,使之成为厌氧环境,促使厌氧菌生长,恢复菌群的平衡,该类药物有地复衣芽孢无毒株活菌制剂(整肠生)、醋酸菌(米雅BM颗粒、宫入菌)、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等。另一类则直接补充肠道正常菌,如丽珠肠乐(双歧杆菌活菌制剂)、培菲康(含肠道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妈咪爱(含乳酸活菌、粪链球菌、枯草杆菌)、聚克通(含乳酸杆菌、嗜酸乳杆菌和乳链球菌)、佳士康(肠球菌活菌制剂)等。
用药雷区:活菌制剂原则上不与抗生素合用以免影响疗效。若需同时应用抗生素以控制严重感染,可错开服药时间,或考虑应用死菌制剂(如乐托乐)或酵母菌制剂(如亿活胶囊),该类药物不受抗生素的影响。
慎用抗生素
由于抗生素可能会引起腹泻或促进耐药菌生长,即使胃肠炎的致病菌已经明确,抗生素通常也不建议使用。但是,某些病原菌(如弯曲杆菌、志贺菌、霍乱弧菌等)感染或患者有旅行者腹泻,可使用抗生素。沙门菌肠炎通常不建议抗菌治疗,因为一般无临床疗效,还会延长排菌时间;无症状的短期带菌状态不必抗菌治疗;抗菌治疗对需住院的重症患者、并发菌血症或免疫受损者可能有益,环丙沙星或阿奇霉素口服。
对于病毒感染所致的胃肠炎,抗生素并无效果。寄生虫感染所致胃肠炎需使用抗寄生虫药物。
止泻药的合理选择
急性胃肠炎腹泻时不要轻易用止泻药,以免加重因毒素潴留吸收增加导致中毒加剧。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超过24~48小时并且没有迹象表明有更严重的细菌感染,可加用止泻药。通常儿童不建议使用止吐药和止泻药。
用药雷区:蒙脱石散+口服抗菌药物治疗腹泻:由于前者能覆盖于胃肠黏膜,影响抗菌药物作用,同时可吸附抗菌药物从粪便排出,故所以两者最好不要一起用,如果联用应分开服用。
蒙脱石在急慢性腹泻中应用较广,它不但能吸收水分,还可吸附细菌和毒素。因此它不可以和微生态制剂同时服用,如培菲康、四联康等活菌制剂。如果合用,要间隔1~2小时。
胃肠动力药用药禁忌
胃肠动力药常用有: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其不宜联合应用,否则会引起锥体外系反应增加。
用药雷区:胃肠动力药不宜与抗胆碱药、制酸剂以及铝剂合用,作用降低,因为为胃肠动力药促进胃肠蠕动,影响上述药物的吸收,若合用服药时间至少间隔1小时。
急性胃肠炎的用药看似简单,然而深藏不露,常常被我们所忽略,用药雷区稍不注意,可引发治疗的无效,甚至一连串并发症出现,深入了解其用药雷区,合理选择药物,才能更好的驾驭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医学百科
急性胃肠炎(来源:百度百科)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本病常见于夏秋季,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
病因1.细菌和毒素的感染
常以沙门菌属和嗜盐菌(副溶血弧菌)感染最常见,毒素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病毒亦可见到。常有集体发病或家庭多发的情况。如吃了被污染的家禽、家畜的肉、鱼;或吃了嗜盐菌生长的蟹、螺等海产品及吃了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了的剩菜、剩饭等而诱发本病。
2.物理化学因素
进食生冷食物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盐类、磺胺、某些抗生素等;或误服强酸、强碱及农药等均可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轻型腹泻,一般状况良好,每天大便在10次以下,为黄色或黄绿色,少量黏液或白色皂块,粪质不多,有时大便呈“蛋花汤样”。急性胃肠炎也可以引起较重的腹泻,每天大便数次至数十次。大量水样便,少量黏液,恶心呕吐,食欲低下,有时呕吐出咖啡样物。如出现低血钾,可有腹胀,有全身中毒症状;如不规则低热或高热,烦躁不安进而精神不振,意识蒙眬,甚至昏迷。
检查大便常规检查及粪便培养;血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异常。
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1.寄生虫感染
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见于钩虫、血吸虫、绦虫、囊类圆线虫所致的寄生虫病,各有其临床表现。
2.胃肠道癌肿与恶性淋巴瘤
也可有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但属继发性,应有癌肿与淋巴瘤的其他表现。
3.嗜酸性肉芽肿
主要发生于胃和大肠,小肠呈局限性肿块,病理组织检查为嗜酸性肉芽肿混于结缔组织基质中,过敏史少见,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及嗜酸性粒细胞常不增加。
4.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除周围血嗜酸粒细胞增高外,病变不仅累及肠道,还广泛累及其他实质器官,如脑,心,肺,肾等,其病程短,预后差,常在短期内死亡。
并发症水电解质失调、肠穿孔、败血症。
治疗1.一般治疗
尽量卧床休息,病情轻者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静脉补充5%―10%葡萄糖盐水及其他相关电解质。鼓励摄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晶,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2.对症治疗
必要时可注射止吐药、解痉药:如颠茄,1日3次。止泻药:如思密达,1日2~3次。
3.抗菌治疗
抗生素对本病的治疗作用是有争议的。对于感染性腹泻,可适当选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但应防止滥用。
预后本病及时处置,预后良好。
预防严把食物卫生关是预防此病的关键。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
饭前便后要洗手,蔬菜瓜果生吃前要消毒,外出度假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等都是应注意的有效预防措施。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网文投稿、合作、意见或建议请致电023-89809901或023-68586827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