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记数学
作者:Pansesus爱因斯坦夫妇到达上海爱因斯坦的名声在外,故各国/殖民地对其招待有加。巴勒斯坦的英国殖民地官员用为国家元首准备的礼炮仪式迎接了他。爱因斯坦在上海经停时间
作者:Pansesus

爱因斯坦夫妇到达上海
爱因斯坦的名声在外,故各国/殖民地对其招待有加。巴勒斯坦的英国殖民地官员用为国家元首准备的礼炮仪式迎接了他。爱因斯坦在上海经停时间总共不到3天,也倍受各界礼遇。
爱因斯坦第一次抵沪时,诺贝尔奖委员会刚刚确定他因光电效应定律获得物理学奖。爱氏下船后,立刻被各国记者和驻沪官员围住庆贺。德籍的同济医工学校(同济大学前身)讲师裴司德亲自带他周游上海,据说爱因斯坦走在南京路上时,被兴奋的中国青年学生抬了起来。晚上他又同国民党上海分部部长、著名画家王一亭在王家私宅聚会。时任上海大学校长的于右任在聚会上邀请爱因斯坦日本讲学结束后来华演讲。爱因斯坦回称中国画很好,由此推之中国青年以后对科学界也会有重大贡献,以后从日本归来愿意同中国青年相见。

1922年底,商务印书馆刊登“欢迎爱因斯坦博士”的广告,介绍印书馆出版的相关图书和杂志
由国画技艺推定中国青年科学家以后大有可为毫无逻辑可言,爱因斯坦明显在敷衍书法大家于右任同志。爱因斯坦对中国人科学素养的态度,从他在香港时的日记中可见一斑。他引用一名葡萄牙教师的话说:
“中国人无法被训练得具备逻辑思考能力,他们尤其没有数学的天赋。”
爱因斯坦向来鄙视那些智商与自己相差太大的人。一战爆发后,正在大学教书的爱因斯坦质疑自己的学生被征召入伍,他认为应该让那些智商中庸的人去前线,这样的人死几十个人都没有他的一个学生重要。在爱因斯坦眼中,恐怕无论是号称仅次于吴昌硕的海上画派大师王一亭或书法家“太平老人”于右任这样的艺术圈人士兼国民党政客,还是那些兴奋地将爱因斯坦抬起来的中国学生,都是蝼蚁罢了,因为中国人实在太笨。

王一亭在梓园设宴招待爱因斯坦时的合影,前排居中者为爱因斯坦,右二为王一亭,右一为于右任
1922年12月27日,爱因斯坦日本讲学完毕回欧,又在上海停留了近两天。北大物理学教授夏元溧曾致信爱氏,邀请他赴北京讲学,爱因斯坦以赴日讲学耗时过久,急需西归为由回绝。他还向上海记者感叹时间太紧,没能游览中国内地实在遗憾。
但离开上海后,爱因斯坦并没有立即返回柏林大学,而是先去耶路撒冷考察了新建立的犹太大学,又前往西班牙,在马德里大学演讲并接受了西班牙国王授予的西班牙科学院院士头衔,在地中海畅游一圈儿后才回到德国。中国在爱因斯坦眼中无足轻重,以至于他会用这种马上就会被戳穿的理由来推脱。

爱因斯坦停留西班牙期间曾在马德里大学发表演讲
上期回顾:《<爱因斯坦旅行日记> 一个天才的人格背面》
下期预告:《爱因斯坦旅行日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