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老火车慢旅行

携程旅行网上火车票老是显示硬坐99无坐99就是没有硬卧和软卧票是怎...
雷好你是广东去郑州吧。那自然是飞机省事便捷。新白云机场和宝安机场,三灶机场去新郑机场都方便的。出

老火车慢旅行

携程旅行网上火车票老是显示硬坐99无坐99就是没有硬卧和软卧票是怎...

雷好你是广东去郑州吧。

那自然是飞机省事便捷。

新白云机场和宝安机场,三灶机场去新郑机场都方便的。

出新郑机场就是到郑州市区的大巴,15元一位。

火车很慢,很拥挤的。

检票和进站时,被挤来挤去,你肯定会很烦的。

高铁还要5个多小时,普快15个多小时。

我都是从三灶或新白云飞郑州,还不错。

祝你一路顺风

L356次列车是什么车?听说是旅行车,超慢还死脏,到底是不是哦,说...

曾经是铁路上的老大,但现在有了G、D、ZT,普通特快就算不上什么了。

还好,G和T不会出现在一条线路,但T和D、ZT同一线路还是完全可能的,例如在京广铁路。

需要时特快不仅要给动车、直达特快让道(待避),25K的特快遇到25T的特快(如T15)也需要让道,必要时25K的特快之间也存待避问题。

明白了吗?曾经的特别快车,现在除了欺负一下快速和普快(现在已几乎不见慢车),在铁路已经是小弟弟了。

从沈阳到六安的火车旅行路线~我不怕慢~

如果你是要票价比较低那我推荐你这样坐方案一: 先从沈阳坐T244次列车到合肥下! 这区间票价是硬座194,硬卧上中下是330,341,353,软卧上下是517,539元!时间是沈阳00:22发车到合肥17:50分换K8393次列车到六安!这区间票价是硬座7元,硬卧上中下41,44,46,软卧上下61.,65元!时间是合肥19:47发车到六安20:52分你要时间比较快呢那你就这样坐!方案二: 先从沈阳坐T244次列车到合肥下!这区间票价是硬座194,硬卧上中下是330,341,353,软卧上下是517,539元!时间是沈阳00:22分发车到合肥17:50分换D3011次动车组到六安!这区间票价是一等座34,二等座28!时间是合肥18:40分发车到六安19:13分!当然还有其他几班车次!但都比较晚!我见你是坐方案2!省时!

乘坐火车需了解的基本知识

一、变更座别、铺别旅客要求变更座别、铺别时,由票价高的变更为票价低的不办理。

由票价低的变更为票价高的,应换发代用票,补收变更区间的票价差额,核收手续费。

不足起码里程时,按起码里程计算。

持用软座票要求改用硬卧时,换发代用票,列车长应补收变更区间的票价差额(产生退款时不退还),核收手续费。

因铁路责任,使旅客变更座别、铺别时,所发生的票价差额,应补收的不补收;应退款时,由列车长编制客运记录,到站退还变更区间票价差额,已乘区间不足起码里程时,退还全部票价差额。

未乘区间不足起码里程时,按起码里程算。

均不收退票费。

二、变更径路旅客在中途站或列车内,可要求变更一次径路,但变径时应在分歧站以前提出声明,并在客票有效期间内,能到达到站时方可办理。

办理时收回原票,换发代用票,补收或退还从分歧站起算的新旧径路里程差额的票价。

不足起码里程时,只补收不退还,并核收手续费。

退还票价时注明"由到站退款"。

持加快票的旅客,变径后新径路没有加快或乘坐低等级列车时,不退还加快票价差额。

变径后的客票有效期间,从办理站起按新里程、重新计算。

三、越站乘车旅客在原票到站前要求越站乘车时,在本列车有能力的条件下给予办理。

核收越站区间的票价和手续费。

但最远不能超过本列车的终到站。

四、旅客列车为什么会晚点旅客列车,除保证旅客途中安全外,还应当保证正点运行,这也是铁路部门和旅客的一致愿望。

旅客列车是按照编制好的运行图运行的,一般情况下,旅客列车保持着较高的正点率。

但以下的原因会导致列车晚点: 气候不良。

如暴风雨、大雾、风雪等天气,视线不良,司机看不清信号,会造成晚点。

铁路线路施工,列车慢行,造成晚点。

客车机车操纵欠佳,未严格按规定的运转时分运行,造成列车晚点。

列车严重超员,旅客上下人多,原规定的到站停车时间不够,列车不能正点开出,造成列车晚点。

车站能力不足、临时停电或设备故障等造成列车晚点。

列车晚点会给旅客带来许多不便,也有损铁路声誉,有关部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尽力减少这种现象。

五、客车车厢的顺序号是怎样排列的旅客进站上车时,大多都随身携带一些物品行李,甚或扶老携幼,因此都希望尽快找到自己的车厢,少走冤枉路。

为此,了解旅客列车车辆顺序号的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旅客列车车厢的顺序号有两种排列形式。

第一种,由北京和上海站始发的各次特快、直快列车,车厢的顺序号为小号在前,大号在后。

返回北京和上海时,车厢的顺序号为大号在前,小号在后。

北京和上海之间的旅客列车,以北京站规定的顺序为准。

比如,您买的是由北京至广州的小号车票,那么您所在的车厢一定在列车的前部,返回北京时,小号车厢在列车后部。

但要注意,有的列车在中途站停车时,要变换方向,这时大小号车厢的顺序要有变化。

例如,上海至广州的列车在株洲站转向,所以在上海和广州的始发列车车厢顺序号都是小号在前。

第二种,非上海和北京站始发的旅客列车车厢顺序,是以担当乘务铁路局的始发站方向为准,小号在前,大号在后。

例如,郑州至乌鲁木齐的171/172 次列车,都是由郑州铁路局担当乘务。

所以在郑州发车时,列车前部为小号,后部为大号,由乌鲁木齐返回时,则大号在前,小号在后。

六、 硬座车厢那些座位靠窗靠车窗的座位有许多优点,比方说,便于观赏沿途风光,以慰旅行的寂寞;面前的小桌既可放器具食品,又便于伏案小憩。

所以多数旅客喜欢靠车窗的座位。

那么,那些号数的座位是靠车窗的呢?我国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是22型和23型客车,他们分别在车门附近印有YZ22和YZ23的字样。

这两种型号的车厢内靠车窗的座位号是不同的。

22型车厢靠车窗的座位号的尾数逢4、5、9、0,23型车厢靠车窗的座位号的尾数逢2、3、7、8。

此外,设有办公席的这两种车厢内的排号不遵从上述规律。

世界上第一辆火车是谁发明的?

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 火车的发明 今天,当一列列火车风驰电掣般地从我们面前闪过,迅速地从视野消失驶向远方时,我们禁不住会发出由衷的赞叹,发明火车的人真伟大,为后人留下这种既快又方便舒适的交通工具。

欧洲工业革命以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机器大工业需要大量的燃料、原料,也要把生产出的产品送往各地。

而在19世纪以前,运输依靠水上船舶。

陆地上只能依赖马车,这与大工业的需要是个很大的矛盾。

机器大工业呼唤着现代运输工具的诞生。

16世纪下半叶,在英国和德国的矿山和采石场铺有用木材做成的路轨。

在轨道上行走的车是靠人力或畜力推动的。

1767年,英国的金属大跌价,有家铁工厂的老板看到堆积如山的生铁,既卖不出去赚不了钱,又占用了很多地方,就令人浇铸成长长的铁条,铺在工厂的道路上,准备在铁价上涨的时候再卖出去。

可是,人们发现车辆走在铺着铁条的路上,既省力,又平稳。

这样,铁轨先于火车诞生了。

铁条上行车毕竟不是很方便的,于是,铁条得到了改进,做成凹槽形的铁轨。

这种轨道可以防止车轮滑出,但容易在凹槽中积上石子、煤屑,铁轨很容易损坏。

于是,人们把铁轨做成了上下一样宽,中间略窄的形状,这样垃圾不易积起,铁轨也不容易损坏。

可是这种轨道不是很稳的,铁轨受到冲击容易翻倒而导致车辆出轨翻车。

人们又把铁轨的下面加宽,造成像汉字的“工”字形,这种形状的轨道既稳定又可靠,一直沿用到今天。

那个时代铁路已诞生,可是行走在铁路上的车大部分是用马拉的。

1783年,瓦特的学生默多克造出了1台用蒸汽机作动力的车子,但效果不好,没人用。

1807年,英国人特里维希克和维维安制造成功用蒸汽机推动的车子,可是这车子太笨重了,难以在普通的道路上行走,而他们也没想到把这辆车放到铁轨上去,所以不久也就弃之不用了。

直到1814年,放牛娃出身的英国工程师斯蒂芬森造出了在铁轨上行走的蒸汽机车,正式发明了火车。

斯蒂芬森出生于1781年,父亲是煤矿上的蒸汽机司炉工。

母亲没有工作。

一家8口全靠父亲的工资收入生活,日子过得很艰难。

14岁那年,斯蒂芬森也来到煤矿,当上了一名见习司炉工。

他很喜欢这个工作,别人下班了,他却认真地擦洗机器,清洁零部件。

多次的拆拆装装,使他掌握了机器的结构。

他渴望掌握更多的知识,辛勤工作一天后,就去夜校上课。

他从没上过学,开始学习时困难重重,他聪明好学,勤奋钻研,很快掌握了机械、制图等方面的知识。

一次,他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结合工作的实际,设计了一台机器。

煤矿上的总工程师看到他设计的机器草图,大加赞赏,这给了斯蒂芬森很大的鼓励。

他学习工作更加努力。

勤奋了,不久便成了名熟练的机械修理工。

1907年,特里维希克和维维安造出了在普通道路上行走的蒸汽机车,但由于车子过于笨重,在普通道路上难以行驶,他们放弃了这个发明。

斯蒂芬森总结他们失败的教训,开始研制蒸汽机车,他改进了产生蒸汽的锅炉,把立式锅炉改成卧式锅炉;并作出了一个极有远见的重大决断,决定把蒸汽机车放在轨道上行驶;在车轮的边上加了轮缘,以防止火车出轨;又在承重的两条路轨间加装了一条有齿的轨道。

因为当时考虑蒸汽机车在轨道上行驶,虽可避免在一般道路上因自身太重而难以行走的缺点,可在轨道上也会产生车轮打滑的问题,所以,在机车上装上棘轮,让它在有齿的第三轨上滚动而带动机车向前行驶。

1814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火车头问世了。

他发明的这个铁家伙有5吨重,车头上有一个巨大的飞轮。

这个飞轮可以利用惯性帮助机车运动,斯蒂芬森为他的发明取了个名字叫“布鲁克”。

这个布鲁克可以带动总重约30吨的8个车厢。

在以后的10年中,他又造了11个与布鲁克相似的火车头。

斯蒂芬森的新发明也有很多缺点,首先是震动太大。

有一次,甚至震翻了车;其次是速度不快。

因此,斯蒂芬森经过改进,重新设计了一辆火车。

在设计制造火车的同时,他说服了皮斯先生。

当时,1821年,皮斯先生正在筹划铺设从斯托克顿到达灵顿供马拉车用的铁轨,皮斯听了斯蒂芬森的建议,就委托他制造一台火车头。

斯蒂芬森受委托后,加紧了工作的步骤。

终于造出了一辆新的更先进的蒸汽机车,他将它命名为“旅行号”。

1825年9月27日,在英国的斯托克顿附近挤满了4万余名观众,铜管乐队也整齐地站在铁轨边,人们翘首以待,望着那卧榻碗蜒而去的铁路。

铁路两旁也拥挤着前来观看的人群。

忽然人们听到一声激昂的汽笛声,一台机车喷云吐雾地疾驶而来。

机车后面拖着12节煤车,另外还有20节车厢,车厢里还乘着约450名旅客。

斯蒂芬森亲自驾驶世界上第一列火车。

火车驶近了,大地在微微颤动。

观众惊呆了,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眼前的这铁家伙竟有这么大的力气。

火车缓缓地停稳,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

铜管乐队奏出激昂的乐曲,七门礼炮同时发放,人们在庆祝世界上诞生了火车。

这列火车以每小时24公里的速度,从达灵顿驶到了斯托克顿,铁路运输事业从这天开始。

到此时,火车的优越性已充分体现出来了,它速度快、平稳、舒适、安全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