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延旅行手机铃声
小调查//平时喜欢玩手机吗?你可以在没有WIFI的地方呆多久呢?你敢挑战24小时不触摸手机不翻阅咨讯吗?现如今,手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讯、娱乐、学习、工作、购物、医疗等
小调查//
平时喜欢玩手机吗?你可以在没有WIFI的地方呆多久呢?你敢挑战24小时不触摸手机不翻阅咨讯吗?

现如今,手机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讯、娱乐、学习、工作、购物、医疗等都能利用智联移动互联网得到便捷式体验。手机综合症概念开始蔓延开来,一部分人对其很深爱很痴迷,表现出强烈的依赖心理。
这种生活症状或重或轻,多集中在18岁至30岁左右,以未婚者居多。目前涉及面越来越广,年龄跨度日渐拉大,引起公众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在你身侧,你却只关心朋友圈的我。
手机确实是我们的生活小能手,带来了很多便利,也让生活更加多彩。年轻人不会玩手机反而是一件让人惊讶的事情,不会玩并不能得意,会玩那是否真主人?
▼我们不再是手机的主人,而是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根据数据调查和人物采访,仅限于年轻人。我们得知95%的人每天都会平均花费1个小时在手机上面,包括通讯、网络聊天、网页资讯等;70%的人每天在手机上花费2~3个小时,时间集中在早晚下班路上、午休时段、晚上休息期,甚至洗手喝水也是机不离身。还有部分人几乎与手机红尘作伴潇洒为生,躺在床上,一部手机就是一整天的慵懒时光

我们不再是手机的主人

而是成为了手机的奴隶
■■■■■■
易操作低成本,小屏幕连着大世界,手机优势是明显的。浓缩了我们的需求欲望,拉小与未知世界和触不到人群的距离感,捕捉需要点也让金钱流出不露声息。但是过于依赖手机,只会让危害潜伏在我们的身体及心理。不是危言耸听!不是故作玄虚!!!
随着【手机综合症】的出现,更多新名词出现在大视野中,低头族、拇指病、常幻听、空虚感......

于是,我们走在路上都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在过马路、排队、吃饭、上厕所都在玩手机。手指不停地在拨动屏幕,眼睛长在手机上。
在生活中,我们也能听到这样的声音:"忘了带手机,天啦!"朋友圈刷一遍,空间动态浏览一圈,微博又有什么大动态,生怕错过了什么重大的信息。选择饭厅/旅店/娱乐所,最最重要的是WIFI,所幸现在套餐推出了不限流量......

别偷笑,这就是很多人包括小编的生活写照。其实我们也不想沉迷于手机,什么手机综合症,真烧脑!那为什么最后我们仍然做了手机的奴隶呢?
新华网就做了深入探究,据医生介绍,低头族沉迷于手机而并不自知,是久而久之形成手机依赖综合症。
"人的大脑有一个犒赏系统,如果你做这件事情产生幸福快乐的感觉,你就会在初期产生愉悦感,然后会重复这件使自己产生愉悦的事情,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手机上瘾。以前我们只说网络成瘾,现在IPAD成瘾、手机终端成瘾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总得来说还是网瘾的延伸。"

第一步 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不掩盖缺陷
在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难免暴露自己的缺陷。于是很多人沉迷于虚拟化世界,通过滤镜/文字/后期等方式使之充满神秘感从而美化自己。人都有追求完美的心理,但从无完人,和小编一起试着接受缺陷,爱上自己。

第二步 不求网络安慰,独处也是一种个性
人是社会性的高级动物,独处时难免会产生不安全感,担心被遗忘,害怕被忽视。手机互动圈虽弥补社交空缺,让人独处时产生弥补性的心理安慰。但是实际生活圈更重要,陪爸妈吃饭,和朋友踏青,放空自己,独处并不难。

第三步 自我满足感,不局限于网络社交圈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被旅行、美食、豪车、秀恩爱、晒幸福包裹起来,你羡慕着别人,也塑造着自我。这从心理角度讲,是一种称之为自我满足感的状态,人需要这种精神鼓舞。但不能局限于网络圈互动,关注心声,关心自我。

第四步 暂离手机世界,开创更多生活
手机世界虽繁花似锦,眼花缭乱,与生活接触又远离,但适当的离开会让生活更多彩。和小编一起关掉WiFi和流量数据,小花小草缓缓开。我们不拒绝网络,不排斥新事物,我们只是给手机放个假。

一部手机,小小个,精神在触摸远方
一部手机,小小个,精神在触摸远方
不远不近,是自控,拿起,看新世界, 放下,开创生活。
愿每个看文的人,都有美好生活,谢谢你的点赞和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