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娃娃的旅行故事
著名的芭比娃娃多年来一直是美国的标志型玩具,每个小女孩都梦想着拥有一个芭比娃娃,这使芭比的制造商美泰公司(Mattel)连续四十几年成为玩具市场的霸主。2002 年《经济学人》
著名的芭比娃娃多年来一直是美国的标志型玩具,每个小女孩都梦想着拥有一个芭比娃娃,这使芭比的制造商美泰公司(Mattel)连续四十几年成为玩具市场的霸主。
2002 年《经济学人》的一篇报道称,3 岁到 11 岁的美国女孩,平均每人拥有 10 个芭比娃娃,意大利与英国女孩平均拥有 7 个,而在香港,女生也平均每人拥有 3 个芭比娃娃。芭比受欢迎的程度毋庸置疑,它甚至是姑娘们争相模仿的对象,尽管她纤细的身材对于正常人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
然而江山不易攻更不易守,在流行文化风向频繁变幻、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下,美泰,这位昔日的市场领导者,仿佛迷失了方向,昔日风光不在。
在 2015 年,这个玩具公司巨头却遇到了罕见的危机,它的销量在全球范围内下降了 21%,品牌影响力也受到了新一轮的冲击。 在美国的玩具界,Americangirl 似乎已经取代了芭比大姐大的位置,成为了女孩们的新宠。
这是一款不同于芭比完美形象的娃娃,通过定制自己的特有娃娃,Americangirl是每个普通孩子的代言人,难道完美真的不再成为吸引人的法宝了吗?纪录片《Tiny Shoulder: RethinkingBarbie》的导演AndreaNevins 就是在这个时候扛着相机走进了美泰尔公司在加尼福利亚州的总部。
这部 93 分钟长的纪录片在今年 4 月底上线,制作人拜访了美泰尔公司的设计总监 Kim Culmone、市场营销总监Michelle Chidoni 及参与改造芭比计划(Project Dawn)的其他团队成员,讲述了芭比娃娃作为文化符号的历史,和 2016 年美泰尔推出的多体型芭比娃娃的背后故事。其中还加入了一直对芭比娃娃持批评态度的女权主义者如GloriaSteinem,Roxane Gay 等的采访。
在GloriaSteinem,Roxane Gay 等女权主义者看来,芭比不仅仅是一个玩具,她更具有某种社会学意义, 是父权制下具有典型白种人女性气质的偶像。 “芭比代表了我们不想成为却被要求成为的一切模样。”
这种严苛的审美,使得年轻女孩对自己的外形感到自卑。但是一个标准的芭比娃娃身高为 29.21 厘米,三围分别是 12 厘米、7.5 厘米和 12 厘米。这样的身材比例无疑是不切实际的。
研究表明,正常人中出现芭比娃娃这种身体条件的概率小于十万分之一,而且这样的身材将意味着她不可能拥有生理期,甚至头都抬不起来。但小女孩们还是想要“变得像芭比娃娃一样瘦”。 这样畸形的审美标准下,对女孩的自信无疑是一种打击,这成为芭比娃娃越来越遭到冷落的原因。
另外,在女权主义者看来,芭比娃娃的形象似乎在暗示少女们,变美=幸福=成功。《商业周刊》在“2001 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如此评价芭比:“她不仅是个玩具娃娃,她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60 年代早期,仅有 22% 的美国女性有工作,而芭比已经成为公司总裁了。这正与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物质富裕的“美国梦”的生活信条不符。

在纪录片的后半部分,影片的重心从芭比娃娃的进化史转移到了几年前美泰尔公司的一次战略调整。2015 年,设计总监 Kim Culmone 带领着整个设计团队开发芭比娃娃的新产品线。为了摆脱“男性凝视下的女性形象”的污名,新系列芭比娃娃的种族和体型都会变得更加多样化。
Culmone 说,她在美泰尔工作的 17 年当中,芭比不切实际的身材条件一直使这个玩具娃娃备受争议。而她决心通过设计出更符合真人身材的芭比来改变这一争议。当导演跟随这位同性恋已婚者进入她在西好莱坞地区的公寓时,镜头在屋内的女权主义装饰上流连了一阵:墙上的裸体艺术画作、Eileen Myle 的书、笔记本电脑上“the future is female”的贴纸。
但营销总监Chidoni 似乎并不想卷入这一变革。她觉得,除非公司认为芭比的身体形象是有问题的,她才会配合作出相应的营销策略转变。总得来说,她给自己的定位是“宣传代理人”,她有责任维护品牌形象,也即芭比所象征的女性形象。
“我们与我们自身女性气质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这不是个人化的问题。整个社会,对于女性在今天应该是什么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确切的想法。而这个玩具娃娃是这一切的缩影,她小小的肩膀上承担了太多(片名 Tiny Shoulder 的起源)。”导演AndreaNevins 说。
纪录片的结尾,美泰尔的设计和市场团队正在焦急地刷新着浏览器,等待《时代》杂志发出关于新系列芭比娃娃的封面故事。在 2016 年推出的这个系列中,总共有 33 款拥有瘦小(petite)、高挑(tall)、丰满(curvy)三种体型和多种肤色发型的芭比可供选择。芭比的外形,第一次变得更加贴近普通人。
Avishkaar Box丨口袋故事丨2017-2018 K12现状丨达内童程童美丨洪恩丨VIPKID丨小木马丨手绘office界面支教丨“迷你城市”丨Mabot丨《托马斯和朋友们》丨得到丨微软培生丨全球教育机器人丨孩之宝丨互联网儿童新趋势报告丨美泰网易丨2018全球All in丨名古屋丨纽伦堡玩具展丨乐高丨宫崎骏丨微软丨苹果丨宜家丨旅行青蛙丨任天堂丨索尼toio丨哈根达斯丨迪士尼丨儿童书包丨全球儿童玩具品牌丨儿童电话手表丨儿童保温杯丨儿童辅食机丨2017全球最热儿童科技产品丨丨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