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17 日晚,沃尔沃旗下高性能子品牌 Polestar 在上海正式发布,同时发布了该品牌旗下首款新车 Polestar 1,宣布 Polestar 将成为一个全新的独立电动高性能汽车品牌。

此前,Polestar 被认为是沃尔沃的 "AMG、M、RS"。但很显然 Polestar 的玩法完全不同:首先,在 Polestar 1 的车身上并不会看到沃尔沃的 Logo,而是采用全新的独立 LOGO;第二,它的产品除了第一款 Polestar 1 为混合动力汽车,其它产品将全部为纯电动汽车;第三,它的销售将采用创新的订制租赁形式。

那么,大家可能会说:这个 Polestar 其实就是第二个特斯拉嘛,也就是所谓的高性能电动车喽。而且根据它的产品规划,在 Polestar1 之后,Polestar2(竞争对手为特斯拉 Model3)、Polestar3(一款大尺寸 SUV 车型)也将相继推出。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在跟特斯拉看齐。

但是, Polestar 首席执行官 Thomas Ingenlath 特别强调:许多电动汽车速度都很快——这是电动机带来的特性(Polestar 1 搭载 Drive-E 2.0T+ 双后置电机组合的混合动力系统,这套混合动力系统的综合最大功率为 609 马力,峰值扭矩 1000 牛米)。不过,对于 Polestar 来说,车辆性能更加全面,它不仅仅限于直线加速能力,还跟转弯、制动、悬挂控制、底盘反馈和转向感觉有关。所以,我们称之为‘先进的高性能 "。所以,Polestar 的核心竞争力是豪华 ( 内饰)+ 智能互联(科技)+ 高性能(动力、操控)+ 电动(环保),这是目前绝大多数电动车品牌不具备的。

综合以上几点,看得出来对于 Polestar 的品牌定位,沃尔沃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也就是高性能豪华电动车品牌路线。它既不是奔驰 AMG 或者宝马 M,也不是第二个特斯拉。
但是,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Polestar 原本就是沃尔沃旗下的高性能车型系列(挂着沃尔沃的车标),有些类似于奔驰的 AMG 和宝马的 M 部门。Polestar 系列车型原本是以现款 S60 以及 V60 为基础,对动力总成等多方面进行升级。其中,S60 Polestar 和 V60 Polestar 两款车型被引入国内,售价分别为 60.69 万元和 63.69 万元。

沃尔沃 Polestar 的专业赛车工程师们为这两款车分别进行了 50 项技术升级,其中与性能相关的占比高达 6 成。两款车型搭载了强化版 Drive-E T6 发动机,拥有 367 马力最大功率、470 牛米峰值扭矩的强悍动力,百公里加速分别只需 4.7 秒和 4.8 秒,性能丝毫不弱于同价位的对手 BMW 340i 和奥迪 S4,但跟血统纯正的德系品牌高性能部门(奔驰 AMG、宝马 M、奥迪 RS)所生产的那些性能猛兽还是无法相比。

而沃尔沃此次将 Polestar 从原本的一个车型系列升级为全新的子品牌,并且拥有独特的品牌定位和诸多技术亮点,将豪华、智能互联、动力、操控和电动车等一些列元素结到了一起,可以说是最全面的豪华高性能品牌。那么,除了众所周知的 BBA 的三个高性能子品牌和沃尔沃的 Polestar 外,还有哪些自成一派、独具个性的豪华高性能品牌呢?
1. 最接地气的品牌——大众 R
严格意义上来说,大众 R 不能算是豪华高性能品牌,但它的影响力和受众面让它成为这个话题绕不过去的一环。说起高尔夫 R,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高尔夫 R 可以说是大众 R 的代表作,最早仅仅是作为高尔夫 GTI 的一个分支的存在。从 70 年代的 GTI 到 VR6,再到 R32,高尔夫车型一直是 R 运动部门得以施展的杰作。而越来越多 R 车型的出现(现有旅行版车型在售),也足以说明大众对高性能轿车这一细分市场的,让更多普通人也能享受到这款 " 小钢炮 " 的驾驶乐趣,可以说是最接地气的高性能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R 系列车型不同于大众某些车型的 R-Line 版本,R 系列是对整车从内到外的调教改装,而 R-Line 车型更多的则是在外观细节方面加强运动气息,和普通版车型并无本质区别。
2. 最细致的品牌——捷豹路虎 SVO
我们都知道英伦绅士们最大的特点就是优雅和细致,他们在穿衣搭配和言谈举止方面十分的讲究,要体现定制化和个人品味。而成立于 2013 年 11 月的捷豹路虎特别车辆运营团队 ( Special Vehicle Operations ) 主要负责捷豹路虎旗下最高性能和最豪华车型的设计和生产,其前身是捷豹路虎 ETO 定制化部门。这个品牌的特色就是把他们的产品分为三大类 :SVR、SVA、SVX,分别代表性能极致、豪华极致、越野极致,没一台车都像是为车主量身定制。

2014 年 7 月 31 日,揽胜 SVR 原型车在北环赛道测试中,跑出了单圈 8 分 14 秒的最佳成绩,在此前的所有量产 SUV 中排名第一,证明了优雅的英伦绅士也可以很狂野。
3. 最具肌肉感的品牌——克莱斯勒 SRT
SRT 的全称为 "Street RacingTechnology",是克莱斯勒旗下的一个高性能部门。SRT 起步于道奇 Viper 的开发,后来又开发出了普利茅斯 Prowler。当时它被称为 "SVE", 之后改为 "PVO",直到 2004 年才被正式命名为 SRT。SRT 不仅针对克莱斯勒旗下车型进行强化,同时还兼顾道奇和 JEEP 品牌。

SRT 生产的车型都是典型的配备大排量、大马力发动机的美式肌肉车,强大的动力再加上经过专业调校后的底盘,使得车辆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而克莱斯勒 300C SRT、道奇蝰蛇、道奇挑战者 SRT、Jeep 大切诺基 SRT 等车型都是它们的作品。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台克莱斯勒 300C,千万不要去挑衅,万一它是 SRT 版本的话 ...... 你懂的。
4. 最具设计感的品牌——凯迪拉克 V
凭借着钻石切割理念的外观设计,凯迪拉克近几年在国内的销量逐年递增,动感的造型和豪华品质是它最大的卖点。而旗下的高性能品牌——凯迪拉克 V 诞生于 2004 年,专门负责凯迪拉克高性能车的改装和研发,前身是一支以凯迪拉克量产车为原型打造高性能赛车的专业团队。2008 年 5 月 9 日,CTS-V 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进行单圈测试时,创造了当年量产豪华车型采用常规轮胎实现的单圈速度纪录:7 分 59 秒 32。比起当时宝马 M5(E60)的 8 分 12 秒 90 要快上不少。

凯迪拉克于 2014 年发布了现款 CTS-V ( 6.2 升 V8 机械增压 ) 和 ATS-V ( 3.6 升 V6 双涡轮增压 ) 。遗憾的是,由于前几代车型在华销量不是很好,所以现款 CTS-V 和 ATS-V 并没有被引进国内销售,咱们国内的性能车爱好者也就无法领略它们的魅力了。
5. 战力最强的品牌——日产 NISMO
说起日产就不能不说 GTR,而说到 GTR 也能不说 NISMO。日产的 Nismo 成立于 1984 年,是日产国际汽车运动公司的简称,以改装日产车型参加赛事而闻名。比如鼎鼎大名的一代 " 战神 " 日产 GTR,正是有了 NISMO 团队的帮助,才能在各大国际赛事中不断披荆斩棘,从此造就了东瀛战神的神话,这背后有 NISMO 很大的功劳。

而在国内市场中,日产在 2015 年引入了 GTR NISMO 以及 370Z NISMO 两款车型。其中,GTR NISMO 的售价高达 235 万元,而 370Z NISMO 则在普通版 370Z 基础上进行性能升级,最大功率提升了 16 马力至 344 马力。
6. 最执着的品牌——雷克萨斯 F
这个标志第一次出现在雷克萨斯的车身上是 2006 年,字母 F 象征着雷克萨斯高性能车辆的发源地——富士赛道 ( FujiSpeedway ) ,标志中字母的线条也是受这条赛道上的 1 号弯的曲线启发而来。

关于 F 的起源,要追溯到雷克萨斯 IS430 这款车。该车出自一位名叫矢口幸彦的工程师之手,他秉着 " 打造一台自己想要的车 " 的理念,设计出一辆搭载第二代 GS 应用的 4.3 升 V8 自然吸气发动机,配备 Supra 6 速手动变速箱的 IS。而在 2004 年,第二代 IS 车型的设计定稿后,矢口幸彦便开始带领团队着手研发第一款真正的 F 车型。2007 年,搭载全新 5.0 升 V8 发动机的 ISF 正式亮相。

但雷克萨斯 F 的巅峰之作 --LFA 的诞生是在 2010 年。以 65% 的碳纤维和 35% 的铝合金材料构成的 LFA 车身,比全铝车身还要轻 100 多公斤,而且更加坚固。另外,与雅马哈共同研发的 V10 发动机重量比一般的 V6 发动机重量还要轻,这两个追求极致的轻量化技术体现了雷克萨斯对于造车的匠人精神。而且,这台售价高达 598.8 万并且全球限量 500 台的超级跑车是亏本销售的,由此可见雷克萨斯对 LFA 的执着。

目前,国内在售的 F 系列车型只有 RC F 一款(LFA 已经停售),搭载 5.0L 自吸发动机,最大功率 477 马力。

其实,这些豪华高性能品牌的产品由于高昂的售价和实用性等方面的问题,销量并不是很大。例如,奔驰 2016 年在全球的销量为 208.39 万辆,而 AMG 系列车型的销量仅有 9.92 万辆,还不到总销量的 5%,但奔驰却要为 AMG 部门巨大的研发和测试费用买单,要知道那些终极性能机器可不是随便换个运动套件儿,再刷个 ECU 就可以做出来的。

那既然这样,为什么这些厂家还对这件事儿这么乐此不疲呢?可能你想说,为了装 X 呗,或者是为了情怀,要不就是有钱烧的 ...... 车企没有那么傻,他们才不会干赔本儿的买卖。

其实这些这些豪华高性能品牌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品牌自身的形象,进而巩固他们在车迷们心中的地位。虽然大多数人是买不起这些车的,但铁粉儿们只要一说起这些车的性能如何强悍,品牌文化如何深厚,就像是刺激到了他们的兴奋点一样,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

另一方面,这些豪华高性能品牌本身也是一种厂家技术实力的体现,因为它们代表了各大厂家当今造车的最高水平。他们玩儿命地拼动力、比操控,给车身做轻量化,然后跑到紐北赛道刷圈速,参加世界各地的大小赛事,这些都是在展示他们的车性能有多牛。而消费者们在看到这些之后,也会间接地影响到他们的购车选择,从而拉动企业民用车的整体销量。这种宣传如果做得很成功的话,像是 BBA 这三家,对销量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可能某些品牌在创立之初的时候,会有一些理想或者情怀的成分在里面,比如雷克萨斯那位名叫矢口幸彦的工程师。但时至今日,汽车产业发展到了今天,各大车厂不遗余力地推广他们的高性能品牌,说到底都是为了利益,business is business。生意就是生意,我们花的是真金白银,厂家们卖的是情怀。
对于土豪们来说,他们当然可以选择为自己的情怀买单,而对于即买不起 M3,也买不起 3 系的人来说,把心中的 dream car 当做人生目标也能让自己更加努力地去奋斗。就算是穷极一生也无法达到目标,至少也能在乏味的生活中增添几分乐趣,多几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毕竟这个世界上总是要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去欣赏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