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安徽省研学旅行基地申报材料

鸟瞰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延伸阅读:安徽合肥:老城志|三千年庐阳三迁二扩——“霸都”城市发展史),素有“三国故地,包公家乡(延伸阅读:走进包公故里合肥

鸟瞰三国新城遗址公园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延伸阅读:安徽合肥:老城志|三千年庐阳三迁二扩——“霸都”城市发展史),素有“三国故地,包公家乡(延伸阅读:走进包公故里合肥肥东 感受江淮神奇大地!、安徽合肥:风雪初晴第二天 包公园银装素裹 悦然景色吸引众多游客)”之称,要想找寻具历史价值、保存较好的三国遗迹,那肯定要去三国新城遗址公园。

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位于合肥市西北郊,南临淝水(古施水)故道,西邻鸡鸣山、将军岭,东距合淮公路7公里,距今已有1775年,其150亩的土城残基至今犹存,堪称合肥最古老、最完整的历史遗存,是安徽省乃至全国保存较好、极具史学价值和军事研究价值的三国文化遗产。

三国鼎立局势图及合肥地理位置

建立新城 固若金汤

三国时期,合肥属魏国扬州淮南郡,魏吴两国对峙于长江中下游,江淮之间的广阔土地为两国长期争夺的战场。孙权不断攻打合肥,图谋争夺江淮进而统一全国。《三国志》记载:魏青龙元年(233),征东将军满宠上疏魏明帝曹睿,分析合肥的形势说:“合肥城南临江湖,北远寿春,贼攻围之,得据水为势;官兵救之,当先破贼大辈,然后围乃得解。宜移城内之兵,其西三十里,有奇险可依,更立城以固守。”魏明帝随后准予建立合肥新城。魏青龙元年(233)合肥新城建成。

征东门位于三国新城东城墙中段。2004年考古发掘,原城门为土券门,门道长18米,宽12.3米,设有吊桥,为新城对外的主要通道。2006年在原东中门遗址上复建。为纪念魏国征东将军满宠,命名为“征东门”。

据历史文献记载,合肥新城通常情况屯兵人数为3000—4000人,最多时有步兵、水兵、骑兵计6000人。新城建立后,合肥旧城(位于今市区四里河一带)作为居民区和商业中心,仅派少量部队防守。当时的合肥新城建成后,孙吴水军由巢湖到达合肥城下,还要再陆行三十里,才能抵达合肥新城。这样,孙吴的水军优势不能发挥,军需补充更加困难,使曹魏方面获得了很多战机。而曹魏可以沿瓦埠水系直通寿春,水上运输方便,有利于提高战斗力。三国新城成为了曹魏抵御孙吴的一座桥头堡,它的建立标志着曹魏战略思想和军事部署由战略进攻和对峙转变为战略防御,在防御中打击孙吴的进攻,削弱了孙吴军事的有生力量。

曹魏三国新城遗址平面图

合肥新城建立后,孙吴曾于233年御驾亲征,到了合肥城下,见老城西北三十里突然崛起一座新城不知所措。双方僵持了20多天后,孙吴遭遇了满宠6000伏兵的突袭,死伤数百人,只得鸣金收兵。合肥新城经受了第一次战火的考验。

234年,不甘失败的孙权,乘蜀军攻魏之机,再次挑起战端,亲率10万大军围攻合肥新城,并在合肥新城外面堆了一座土山,妄图采用人海战术,一举攻下,再夺取整个合肥。守将满宠和张颖“募壮士数十人,折松为炬,灌以麻油,从上风放火,烧贼攻具,射杀权弟子孙泰”,取得大胜。这次胜利,有力声援了魏国西线之战,再次说明了合肥新城在战略防御上的重要作用。

古色古香的大门楼

253年5月,吴国大将诸葛恪率领20万大军第三次围攻合肥新城。守将张特、乐方等3000人誓与新城共存亡。两国对峙90多天,合肥新城城墙崩塌,军队器械破损严重。张特施用“诈降术”换得了诸葛恪的短暂停攻,从而连夜拆毁城内房屋,取材料修补破损处建成两重防御工事。吴军获悉受骗后大怒,发动强烈攻势,但因其病者大半,损兵折将,诸葛恪被迫下令撤军。

直至公元280年,东吴暴君孙皓被晋军所俘,宣告三国时代结束,合肥新城这座军事城堡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金汤虎台

千年故垒 风采犹存

历经1785年的风雨剥蚀、沧桑巨变,至今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这座三国时代军事城堡的风貌。新城城墙为夯土板筑,南北长约420米,东西宽约210米,墙基宽18-20米,城址尚存夯筑土城残基大小土墩18处,互相连绵成长方形,其中四角及南北中间的6个土墩最大,高约10余米。城垣框架基本保存完好,原有3座城门(东中门、东侧门、西城门)的地方略低,地形岗峦起伏,城址外围有护城河(古城壕),水系丰富。

考古工作者组织工人在遗址城内进行发掘

2004年9月,合肥市委托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三国新城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当时的现场可谓秦砖汉瓦俯首可拾,先后发掘出3座城门、屯兵营、兵器铸造窑址、练兵指挥台、大面积屯兵营、车马道等多处遗迹。其中,考古发掘出的房屋基础上,就留存有灶台、柱洞、排水沟等建筑构造,此外还有1400平方米的池塘遗迹,是合肥新城内驻扎的部队战马饮水的饮马池。出土的文物有汉代板瓦、筒瓦、花纹砖等建筑材料,有铁镞、铜镞、铁斧、刀、夯、礌石等军事器械,其中发掘铁镞2000余件,大小规格10余种,均为四棱形,最大的一件连铤长35厘米、重达11.5斤,最小一件长仅7厘米。同时还出土了陶罐、陶盆、陶碗、青瓷碗、陶火锅等生活用具。俨然是一座露天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存的三国军事历史博物馆。

整体规划 保护建设

为了保护和利用三国新城遗址,挖掘合肥历史文化资源,1995年起,合肥市园林局在原三国新城遗址的基础上进行征地、拆迁和围墙建设工作。2003年春,合肥市决定启动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建设,通过保护性恢复古城墙及东城门原貌,对新城内考古发掘出的兵器铸造窑址、练兵指挥台、饮马池、车马道等遗址进行保护性建设和展示,原汁原味地反映了三国合肥新城风貌。2003年9月开始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三国新城陈列馆及在遗址上保护性修建的三国新城“聚贤堂”

三国新城遗址公园规划和建设遵循文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以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为依据,将三国新城遗址原汁原味地进行展示。公园总体规划分为四个区:新城遗址保护区、旅游服务区、三国文化区、行政生活区,项目总投资额为5276万元,占地530亩,周边租地绿化近千亩。

2006年9月28日,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对外开放,省内外,及日本、美国等国内外大批游客来园游览。目前,园内主要景点有新城文物陈列馆、聚贤堂、满宠草堂、征东门、东侧门遗址、西侧门遗址、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饮马池、时光隧道等。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如今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同时还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肥市最佳文化内涵景点、合肥市园林绿化“五佳公园”、合肥市第一批研学旅行基地等。先后在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内举行的桃花节、牡丹节、音乐节、文化节、汉式成人礼、秦式集体婚礼等活动,已经在市民中引起了广泛反响。

青山依旧 遗踪焕颜

如今,从历史烽烟走来的三国新城,作为合肥这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城市副中心城市的重要发展区域之一,正在不断迎来全新的发展蜕变。

2015年,三国新城省级湿地公园获得批复,并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三国新城省级湿地公园与董铺水库水源保护区相连,并衔接三十岗国家4A级生态旅游景区,预计2020年全面建设完成。湿地公园的规划总面积为1171公顷,其中湿地面积703公顷,包含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五个板块,可实现科研监测、科普宣教、休闲娱乐等功能。

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也是省级湿地公园

2018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新园区建设又在三国新城遗址公园北侧区域启动,未来该园区将建设成为国际化开放式的国际一流基础科研新区,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园区之一,成为未来高精尖人才最神往的“最美科研圣地”!


  • 来源:档案观止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