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幼儿园小班社会勇敢的旅行

01“妈妈,我怕老师不表扬我”1先讲一个我自己的事吧。娃就读的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要“每月一讲”--每月设定一个主题,比如“我的家”,或者“我最喜欢的动物”之类,让孩子围绕这

01

“妈妈,我怕老师不表扬我”

1

先讲一个我自己的事吧。

娃就读的幼儿园,从小班开始就要“每月一讲”--每月设定一个主题,比如“我的家”,或者“我最喜欢的动物”之类,让孩子围绕这个主题,做几分钟的演讲。

我觉得孩子还小,可能要记住整段整段的话不那么容易,每次都事先写好简单的脚本,做成PPT。每页一句话,加一幅图,孩子只需看到一张图说一句,这样可能对小班的孩子更容易一些。

当然了,PPT做好后,娃也练习得很卖力。在演讲前的一星期,她每天回家都会对照着图片说上两三遍。从开始的磕磕巴巴,到逐渐地流利顺畅,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她的努力和进步。

然后,要演讲的前一晚,娃还是会哼哼唧唧跟我说:妈妈,明天要讲了,我害怕。

我:是呀,是会有点害怕的。换作我,我也会。但是你在家练习得很好了呀。

娃:但是我还是害怕。

我:你能告诉妈妈你怕什么吗?

娃:……(想了很久,表达不出来。)

我:是不是当着这么多小朋友的面,会紧张?……是不是怕到时候说不好?

娃:嗯……我怕……怕到时老师不表扬我。

我:……

先不说当时我怎么搜肠刮肚试图开解娃的吧,大家先接着看下面的例子。

02

真的有“天才”一说吗?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在学生的一堂数学课中加入了一些数学历史,即一些伟大数学家的故事。

面对一半学生,他们将这些数学家说成天才,很容易就取得了数学方面的成就。

这种做法将学生们推入了固定思维的模式,向他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这些人天生在数学方面就非常聪明,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易如反掌。他们和你们这些不聪明的人不一样。

对于另一半学生,研究人员把这些数学家说成对数学充满激情的人,他们因此最终取得了重要发现。这种说法将学生引入了成长思维模式,向他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技能和成就是通过投入和努力得来的。

这样的结果,让研究人员惊叹:孩子们从他们这些本没有恶意的技能中提取出的信息简直令人惊讶!

03

固定思维和学习型思维

刚才的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到了两个词:固定型思维和学习型思维。它们的创造者是卡罗尔·德韦克。

2017年9月19日,全球奖金最高的教育奖项“一丹奖”公布首届获奖名单,斯坦福大学卡罗尔·德韦克摘获一丹教育研究奖。

卡罗尔·德韦克

德韦克提出的“成长型思维”是从人的角度探讨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世界的影响,并将自己远见性的想法总结成《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一书。

她提出,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成长型思维,一种是固定型思维。在她看来,一个人拥有成长型思维,将乐于接受挑战,并积极地去扩展自己的能力。他们努力的目标是获得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拥有固定思维的人,则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恒定的,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证明自己的能力,巩固自己的“天赋”和优秀。所以如果尝试自己所不擅长的事,就会暴露他们的缺点,从而让他们变成别人口中“不聪明”、“不行”的人。而这个评价一旦出现,他们认为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这个研究结论,甚至被美国大西洋月刊等媒体评价为“考试驱动型社会的一股清流”。因为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被忽视了太久,而德韦克的这个观点,恰恰让孩子将重点重新放到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心态上。

04

我们该怎样鼓励和称赞孩子?

从德韦克的学习型思维出发,我们该怎样鼓励和称赞孩子?

回到开头的例子,我记得我当时对娃说:“你从刚开始妈妈读给你听,到你自己可以说,到说得越来越流利、大声,妈妈看到了你每天的进步。妈妈也了解你现在可以达到的讲这个故事的真实水平。所以,无论你明天是否得到老师的表扬,妈妈都了解了你的实际情况,你已经通过努力,讲得很好了。妈妈觉得这个努力的过程最重要。”

说这个例子,只是我在读这本《终身成长》时一时想到、还算比较吻合书中精神的一例。

作为新手妈妈,我每次都能这么神勇吗?并不能!事实上,一边看书一边反思,我发现无论是对于自身,还是育儿方面,我的“固定式思维”的残余并不少,必须在日后一点点的清除。

05

帮孩子答疑解惑,在亲子共读中快乐成长

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将成长型思维的理念传递给孩子?

这套《我的美丽故事会》是欧洲著名作家和插画家共同为2-5岁孩子创作的图画书,根据幼儿在这一时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选择了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10个主题。

当我翻到这套图画书时,觉得很适合作为枕边书,给他们讲讲我们希望他们成为的样子--不是最聪明,不是最漂亮,不是永远第一。而是:无论何时,在人生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不要设限,不断进步,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

法国畅销成长图画书

《我的美丽故事会》

作者:[法]克莱尔·克莱蒙译者:[法]克里斯蒂安·沃尔兹译者:郑宇芳适读年龄:2-5岁

独自面对,做自己的主人

★逐渐学会独立自主

《小火车快快开》

对于小火车来说,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天呀:这是他第一次独自旅行!他勇敢地往前开着,但是,很快地,平地慢慢变得陡峭,天气也变得风雪交加。小火车需要用尽他所有的勇气……

★克服入园焦虑

《小路易上幼儿园》

明天,是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小路易觉得他的小玩偶不太开心。他一个人也不认识,如果它想要一个抱抱,如果它想尿尿……该怎么办呢?

★理解作为哥哥姐姐的责任

《莎拉要离家出走》

自从莎拉有了一个弟弟,家里的所有人都只关心弟弟。

莎拉实在是受够了!于是,莎拉整理好自己的行李,背上背包。她决定要离家出走。

最后是发生了什么,让莎拉感受到了自己弟弟之间的联结?

遇到困难,想办法解决

★了解付出和得到之间的关系

《小猫的一碗牛奶》

小猫拉米娜想要喝牛奶,小路易去向奶牛要牛奶,奶牛让小路易给它一些苜蓿。于是小路易又去找农场主……哇噢!为了一碗牛奶,到底需要经历多少艰难曲折!

通过帮助他人和得到帮助,小路易了解了付出和得到的关系。

★感受分享的快乐

《一个苹果两个家》

在一棵苹果树上,有一个漂亮的苹果。一天,有两只虫子都在这个苹果里安了家。他们挖呀挖,挖进了另外一只虫子的家!难道他们要分享同一个苹果吗?

分享就是用一份东西得到两份体验,多么美好,就像故事里的两只毛毛虫。

★拥有勇敢坚强的品质

《勇敢的小猎人》

乌拉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小男孩。他迈着坚定的步伐,去森林里捕狮子。“我是一个猎人,我一点儿都不害怕!”他说。就在这个时候,他听到了一声巨响:“吼…… ”

阅读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孩子在培养勇敢品质的同时,明白勇敢和鲁莽的区别。

日常生活中的点滴

★平和度过“第一反抗期”

《不!》

马诺三岁了,他很喜欢说:“不!不!不!”没有他的小狗和小毛巾,马诺才不睡觉呢!可是,只有小毛巾也不够呀,和朋友们在一起,才更好!

★感受家庭的温暖

《亲亲大赛》

夹心亲亲、晚安亲亲、惊喜亲亲,还有小亲亲……什么是最神奇的亲亲呢?

这是一个关于家庭、关于爱的故事。

爷爷奶奶教会我们的事

★了解温和地处理事情的好处

《糖奶奶和巧克力爷爷》

糖奶奶和巧克力爷爷一直以来都很相爱,他们相互说着温暖而甜蜜的话。但是有一天,他们吵架了,互相说着就像石头一样坚硬而伤人的话。后来,他们说了什么话才重新和好了呢?

即使再亲密的人,也有发生矛盾冲突的时候;

发生了矛盾,我们又该如何化解?

★理解传承的意义

《爷爷的珍宝》

萨舒很喜欢爷爷。他的爷爷有一把长长的、硬硬的、扎人的胡子。在爷爷的胡子里面,藏着很多很多珍宝,每一个珍宝都是一个长长的、值得述说的故事。

大人传承给孩子什么,孩子就可能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06

小测试

思维模式是可以改变的

这个小测试摘录自《终身成长》。测试自己是属于那种思维模式吧!

回答以下问题,阅读每一条,并判断同意与否。

1.你的智力属于你比较基本的特质。很难做出很大的改变。

2.你可以学习新事物,但你的智力水平是无法改变的。

3.无论你的智力水平怎么样,你总是可以大幅改变它。

4.你什么时候都可以对你的智力水平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答案

同意1、2的属于固定型思维模式。

问题3、4则反映出成长型思维模式。

你可以把“智力”换成:艺术天赋,体能、商业技巧等,来试一试。答案也是一样的。

固定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别人如何看待你。

成长型思维模式让你更关心你能否提高自己。

而思维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每个人,只要你愿意,都能够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

《萨利·琼斯的传奇历险》作者:[瑞典]雅各布·维葛柳斯著/绘译者:王康适读年龄:8岁以上

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最佳青少年图书

挖个坑--我一边读这本《终身成长》,一边脑海中浮现的另一本书是《萨利·琼斯的传奇历险》。这位历尽磨难,却又从不向命运低头的大猩猩萨利·琼斯,她的故事时常在我的眼前出现,她是一位真正的“成长型思维”的实践者!

允许我先挖个坑,回头试着来分析一下,萨利·琼斯的哪些行为,体现着她的“成长型思维”的特性。

虽然或早或晚,但是我会写哒。等我哦。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