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河源头旅行
高山雪灵(一)守望神山星空 探秘黄河源头文:关山飞渡图:关山飞渡 (团队其他摄影师拍摄的图片会另外标注作者名字)【特别提示】本文中到达的一些地区,如青海省杂多县的昂赛、澜
高山雪灵(一)守望神山星空 探秘黄河源头
文:关山飞渡
图:关山飞渡 (团队其他摄影师拍摄的图片会另外标注作者名字)
【特别提示】本文中到达的一些地区,如青海省杂多县的昂赛、澜沧江源头,需经管理部门备案审批,不要擅自闯入。阿尼玛卿雪山、黄河源头、布加雪山、萨普雪山,属于旅游景区,目前没有特别限制,请旅游者爱护环境,尊重当地文化风俗,文明旅游。
人类与野生动物不是敌对的关系,而是和谐共生在同一个星球,生态保护不能仅仅是专业机构的工作,良好的生态保护成果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和关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全民参与生态保护才会有更好的远景。这也是本次探秘雪豹之旅的初心,让我们为充满勃勃生机的青山绿水而加倍努力!


野性十足的小雪豹,摄影:关山飞渡 摄于西藏比如县

它是雪山的灵魂
他是荒野的信徒
六年前
一次偶然的邂逅
让他决定重返青藏高原
聆听雪山之王的呼唤

本游记的总标题是“不可完成的任务第二季 高山雪灵--青藏高原探秘雪豹之旅”, 游记共分为上、中、下三篇。坦率的说,很久很久没写过游记了,而这也是我在车家号的第一篇游记,做为一个曾经的键盘侠,重操旧业还真有些小激动和小忐忑呢。

可能有些朋友在车家号看过不可完成的任务第一季《死磕虎克之路》,如果说虎克之路的难度虽然变态但尚在可控范围内,那么探秘雪豹的难度就是无限接近失控:高海拔、寒冷多变的恶劣气候、冰河雪原、漫长的烂路、神秘莫测的雪豹活动踪迹、各种未知变化......全凭运气和人品了!


作为自驾探险旅行者,青藏高原一直是我热爱的地方,曾经无数次踏上这片魂牵梦绕的土地。作为野生动物摄影师,我和高原初次结缘也是因为野生动物,并多次参加过青海和西藏的野生动物科考调查。早在2011年冬天,我在青海三江源腹地亲眼目击并拍摄到野生雪豹袭击岩羊群的场景,虽然距离很远,但那梦幻的一幕仿佛就在昨天。从那以后,再次出发探秘雪豹就成为了我的梦想。
【探秘雪豹之旅概要图片展】在本文的开始,我先用图片介绍一下这次探险行程的重点区域,让朋友们对这次旅行有个整体直观印象。

《阿尼玛卿的星空》 终于完成了守望阿尼玛卿星空的夙愿,海拔4600米,零下20摄氏度

佛像 杂多县昂赛乡拥有青藏高原发育最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这个天然形成的佛像极其神奇。

黄河源上空的大鵟

杂多县昂赛乡拥有青藏高原发育最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这个天然形成的佛像极其神奇。

树梢上的月亮 杂多县昂赛乡


澜沧江源风云 航拍:张睿

白唇鹿群 杂多县澜沧江源

布加雪山的星空 布加雪山位于西藏丁青、巴青、索县交界处,拥有世界最大悬冰川 摄影:王耀

布加雪山和布加错 航拍:张睿

西藏比如县萨普雪山与冰湖 航拍:张睿

萨普雪山 航拍:张睿

西藏索县到比如县,没走公路,穿越索曲和怒江大峡谷 航拍:张睿

完全没想到,在西藏比如县与两只小雪豹结下不解之缘

关山飞渡不可完成的任务第二季
《高山雪灵--青藏高原探秘雪豹之旅》游记第一篇隆重
高山雪灵(上):守望神山星空 探秘黄河源头
【时间】2017年11月
【地点】青海 西藏

【实际线路】北京--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西宁--日月山--共和--河卡--下大武--阿尼玛卿雪山--花石峡--阿尼玛卿雪山--花石峡--玛多--鄂陵湖--麻多乡--黄河源约古宗列曲--曲麻莱--玉树--杂多--昂赛--杂多--扎青--扎西拉吾寺--澜沧江源头--扎青--杂多--玉树--类乌齐--丁青--布加雪山--巴青--索县--比如--羊秀--萨普雪山--羊秀乡--比如--索县--巴青--丁青--类乌齐--玉树--玛多--共和--西宁--兰州--银川--包头--呼和浩特--北京
【行前准备篇】
车辆:2012款JEEP牧马人RUBICON,四门,3.6L V6发动机

改装:改装风格为探险穿越、长途旅行,改装清单:升高2英寸,ARB竞技前杠,WARN绞盘,百路驰KM2轮胎,澳洲品牌67升副油箱,TF后尾门加强合页轮胎支架,大灯增强,车载电台等。




【出发前新改装】因为这次出门时间长,去的地方是高海拔严寒地区,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对牧马人的了解,出发前特意到空港纵队JEEP999那里装上了车顶内衬,早就想给小马装车顶内衬了,但各种忙一直拖着,这次趁着保养检修的机会,顺手就给装上了,比我想象的简单快捷多了,两个工人1个多小时就完活了,而且用的胶水味道也很小,车里立刻有了精装修软包的感觉。开牧马人的都知道,小马的玻璃钢车顶虽然看着硬派便于打理,但夏天放烈日底下停几个小时就没法上车,长头发能烫出卷来光头能烤糊了,冬天则冷的头皮发麻,虽然说的有些夸张哈,但确实冬夏两季比较难受。这回装了内衬感觉舒服了很多,而且车顶又多了一层保护。




【保养准备】
1、全车检查:底盘、机舱、电路、轮胎、电瓶、各种油液等

2、机油和防冻液是重点要检查更换的,因为我2011年单人单车进三江源拍雪豹,最低温度上零下30度,冻惨了的感受记忆犹新。我用的防冻液是零下-50摄氏度的,保质期是5年,刚换了两年,不用更换。重点是机油!!!还是那次三江源,我结束两大无人区穿越后,到格尔木换了发动机、变速箱、前后桥等各种油,当时没想到三江源腹地居然会那么冷,就节约成本换了好像是10W-40的机油,结果到三江源海拔4700米的时候,零下-29摄氏度,居然无法启动!打了一上午火,虽然最终启动成功,但特别恼火,开车最烦的就是一拧钥匙车没动静。
牧马人标准用机油是5W-30全合成,平时都用这个。这次说换换口味吧,换的5W-40全合成,本来以为挺好的,结果从机场高速往回走,一提速感觉不对劲,发动机响应速度慢了一拍,声音小了,但提速是真肉了,因为机油粘了。我一琢磨这事儿不对啊,这机油适合夏天穿沙漠,适合高温下的高转速,完全不适合高海拔高寒区。因为车辆到高原本身就动力衰减,在平原就这么肉,到高原能急死人。而且这种粘度的机油到了零下2、30度,启动都成问题。

没商量,果断换机油,换的是身边一拨子朋友已经用了一两年的、号称机油中的劳斯莱斯的XM(中文名缩写),心疼钱包半分钟。这机油也是5W-30,但这款油的倾点(指低温下油的流动性)是-45摄氏度,应付-30度没问题,而且这款机油用的酯类全合成基础油脂是市面上最好的。最奇葩的是,这款机油的颜色是白色,我加机油的时候周围的技术维修人员都不干活了,围着我拿手机一通狂拍,都以为我疯了给发动机喝牛奶呢。

也是5W-30

但是,换完机油听发动机怠速声音,开始有微妙的金属质感了,一开上机场高速,一脚深踩油门,我立刻就兴奋了:油门灵敏度有提升,急加速发动机声浪明显好听,尤其是后半段,完全不像之前的机油会干吼、发劈,声音始终是收拢线性的,没有破音儿,依然有金属质感。顿时完全放心了,后来全程一万多公里下来,证明这真是一款好机油,我想我以后会一直用它。虽然比较贵,但换机油的周期也比一般机油长,关键是真好用。

此行主力摄影器材组合

-200f2.8GVR等镜头,但最常用的的是150-600、24-120、14三支镜头。

随身卡片机是SONY的黑卡RX100四代,随时掏出来单手拍照片、拍视频,非常机动方便。而且它的全景功能也好用。话说自从两年前我的一代黑卡掉在川西丹巴去莫斯卡的一条水流湍急的河里被冲走后,出于对黑卡的喜爱又买了一个。不过说实在的,那次将近一个月旅行的所有照片都在那个掉进河里的黑卡里,我当时胸闷的厉害呼吸都困难了,而莫斯卡的所谓景色,唉别提了,真不值得走那条烂路去看啊。

还有一个贴身的摄影利器,不说你们也能猜出来,一定要让手机时刻保持有电,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旅行中的绝大部分照片都很有可能是手机所赐,包括视频。

【重要装备清单】卫星电话1部(铱星的)。GPS两台:一台用了很多年的佳明60CS,一台佳明650。其实手机版的奥维能解决很多很多问题,但精确看海拔的话我还是用60CS,除了看海拔我还真想不到这台老60CS能干什么了,而650我全程基本拿出来没超过3次。

移动城堡的充气帐篷3顶,我哥们儿SOLO提供的大功率稳压电源、紧急启动器各一台。摄影车还装了一个车顶箱,要不东西实在是放不下了。老有朋友问保障车是什么车,顺嘴儿说了吧,是老霸道120,车是好车,这么多年的口碑也好,这次唯一的问题是出现了数次分动箱莫名其妙变空档的问题,挺急人的,因为瞬间就没动力了。不过解决方式也是简单粗暴,团队里谁的臂力最强,用力摇分动箱档把,什么时候归位什么停,一路屡试不爽,第一次犯这毛病的时候是在阿尼玛卿的大雪地里,天马上就黑了,还以为要拆修分动箱呢,30个狂汗的表情。


还有便携式太阳能充电器一台,看起来特高端,像米国总统拎着的那个黑匣子。不过实际使用中建议先在家里或酒店充满电,可以方便的给各种小电器充电,这东西用太阳能充电的速度比较慢。
【出发啦】

经过两天、将近2000公里的高速公路行驶后,在到达第二天的目的地青海省共和县之前,于暮色中登上了青藏高原东缘的重要地理节点日月山


站在这里,我想起一首气象雄伟、情怀壮烈的边塞诗,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最近几年我走G214到玉树的规律是:第一天辛苦一些,一站银川,1190多公里。第二天跨国西宁,直接住共和,全程700多公里。因为西宁也有大城市病,堵车、停车困难、污染,所以咱不着那个急,直接住共和,天色早季节合适还能到青海湖转转,青海湖渔场丁字路口向南50公里可以到共和,路上有座山能看青海湖大景。

共和海拔2200多米,到共和推荐黄河大酒店,位置好,关键是停车场比较大。黄河大酒店没装修前设施比较陈旧,但洗澡的热水特别爽。2017年新装修后金碧辉煌的,房间挺舒服的,标间200多。酒店有餐厅可以吃饭,不过菜一般,尤其别点手抓肉之类的,和银川、内蒙的手抓没法比,差距属于特别大的那种。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共和到玉树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了,路修得又平又直,车到山前有隧道,不用再翻山越岭了,共玉高速是穿越青藏高原冻土区的首条高海拔、高寒区的高速公路,全长630多公里,全程的高速费是290多块钱。

阿尼玛卿 哈龙冰川


当我从隧道穿回来,无意中向左一瞥,发现最后一缕阳光还恋恋不舍的流连在阿尼玛卿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的额头上,那24K纯度的金黄色实在太惊艳了,停车、抓相机、拍摄一气呵成。今天没有完成对阿尼玛卿的朝拜,有些遗憾,我决定当晚返回花石峡住宿,半夜起床再返回阿尼玛卿拍摄星空。


第一天到阿尼玛卿已经是傍晚,绕路+雪厚,我们没能到达以前的老垭口,决定返回花石峡住宿,夜里再返回阿尼玛卿拍摄星空,来了很多次阿尼玛卿,一直想拍星空,但一直没实现,这次一定要完成这个夙愿!
结果夜里2点就起来了,初上高原,高反加睡眠不足2小时,脸肿的厉害,开到阿尼玛卿后,头晕恶心,吸了几口氧气,状态好转,开始拍摄星空。

镜头 14mmf2.8 光圈 f2.8 曝光时间 25秒 感光度 ISO3200

拍完星空等日出,海拔4600左右,守着阿尼玛卿雪山和冰川拍星空,实在是冷啊,天上的星星都冻得不会眨眼了,相机电池电量下降也非常快。河谷中的风更加剧了身体的失温状况,回到车里吹暖风都缓不过来。




主峰玛卿岗日,海拔6282米






在这种大面积积雪地带行车,首先要确认雪的厚度不要超过20公分,否则阻力太大容易陷车,选择行驶路线的时候要避开有可能存在暗坑和大石块的地方,选择车辆的低速四驱模式,为防止雪下面有暗沟形成交叉轴地形,我锁止了牧马人RUBICON的后桥差速器锁。


朝拜神山仪式开始
龙达上面印着骑着马的战神,对应成汉语是风马的意思,抛洒龙达是藏族古老的祭拜神山仪式
龙是风的意思
达是马的意思
就是说我们把它抛向空中
它随着风飘向远方
护佑一方水土
一方百姓
带来平安的意思
龙达的纸张由粗纤维制成,便于快速降解。
在藏地久了,我也是入乡随俗,不过我也在思考新的方式,以后可能会简简单单,就带着一颗诚心,安安静静的朝拜。

阿尼玛卿是藏地四大神山之一
阿尼是爷爷的意思
玛卿是黄河
相传阿尼玛卿也是格萨尔王的本命神山



在洁白无垠的雪地上
我们无限靠近神山的这个位置的时候
特别奇怪
高反居然没有了



全是粉雪,尝了一小口,很凉很冷,但很满足。

朝拜完神山,向花久高速穿越时,已经是快到中午的时候,雪开始融化,而且雪很软很黏,
结果有个坡没上去,我说往后退,前后差速锁都锁上了,但是作用也不大,发生侧倾,陷在这个沟里了,现在海拔4600米,又得抡板锹了啊,这个雪呢跟我们去沙漠玩沙子、雪的特性和沙子的特性不一样,雪是粘的,轮胎一挤压它以后开始打滑,沙子是松软的,它向两边扩散,一旦在这么厚的雪地上受困,根本就动不了,而且底盘也都被担住了,其实最要命的就是现在这个车向左侧倾斜了,关于轮胎记住这句话:我们汽车的所有的技术动作最终都要通过轮胎来实现,那么轮胎一旦和地面出现打滑没有附着力,这车脱困就困难了。





在高原干活呢别太玩命,别使猛劲儿,量力而行,干的时候干几锹歇一会儿,调整一下呼吸,如果还难受吸几口氧也是可以的。

经过一番努力,车终于脱困了,这时已经是中午了。把车开上花久高速,突然感觉很疲惫,
难怪,在抵达高原的24小时里,就睡了2个小时,却经受了高海拔、低温、拍摄星空、陷车脱困等一些列考验,开了100多公里到玛多县城后,简单吃了个饭,回到旅馆房间倒头就睡,实在是太累了,睡了几个小时,状态好了很多。


晚上到小饭馆宵夜


用监视器给自己留个影


第二天上午出发,这是接下来的行程线路图,我们要经过鄂陵湖去麻多乡,然后去黄河地理源头约古宗列曲

出玛多县城后遇见大雾,能见度很低,

浓雾中的藏野驴


冲破迷雾后眼前突现奇景,在阳光的照射下,一道雪雾形成的彩虹横跨公路,话说我见过无数的雨后彩虹,这还是第一次见到雪雾彩虹,太神奇了。



从玛多县城到黄河源景区大门是柏油路,之后就是砂石搓板路,牧马人的前后硬桥结构应该说是最不适合跑搓板路的,颠得人和车都是七窍生烟,停在鄂陵湖边给轮胎放气,到高原要随时关注胎压,因为气压不同,轮胎胎压会升高,跑在砂石烂路上,不仅颠簸厉害,附着力降低,还容易爆胎。
【鄂陵湖简介】

鄂陵湖是黄河上游的大型高原淡水湖,藏语称错鄂朗,意为蓝色长湖,湖面海拔4200多米,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是冷水鱼和候鸟的天堂,与扎陵湖并称为黄河源头的姊妹湖。历史上,鄂陵湖是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的地方。






湖面的光影很美




沿着鄂陵湖边的路继续走,遇见一个岔路口,路牌显示向左是牛头碑,直行是康穷方向,这也是去麻多乡和黄河源头的方向。
因为约古宗列曲位于曲麻莱县,所以从玛多去约古宗列没有路牌指引,路上遇见一个岔路,路牌显示向左是牛头碑景区,直行是康穷,这也是去约古宗列的方向。我们当天的目的地是麻多乡,一百多公里的烂路包含有大段的教科书式的搓板路,差点被颠成中年无牙大叔,牙都快被颠掉了,逼得我离开道路去找被积雪覆盖住的牧民道。一路上没有任何官方路牌指示,只有成都市民邓华赞助的几块指向黄河源头的路牌,在此我向邓华先生致以诚挚的感谢!




天边有个怪物




扛不住搓板大爷了,到路旁被积雪覆盖的牧民道走

黄昏时分,终于抵达了麻多乡,麻多是黄河源头唯一可以提供住宿、餐饮、加油的地方。



有些疲惫

住宿的房间,有煤炉可以取暖,麻多乡有两家住宿小店,推荐乡中心这家

流浪狗很多





简易加油站,和我们住宿的旅店是同一家老板,93号油8元一升



冲过冰河



马上就到源头的国家地理坐标了,先转转佛塔

在黄河源头的国家地理标点前合影,更多的感言和激动请看纪录片《高山雪灵》第一集

来一组在黄河源拍的鹰吧,非常酷的空中娇子





告别黄河源,走返回麻多乡的路,距离象上几公里有个岔路口,向右转是去曲麻莱的路,这条路会好走一些,会翻一两个高山,沿途遇见一辆藏族朋友的坏车,用绞盘救援。
最让我着急的一次是遇见一头孤独的白唇鹿过公路,我想下车拍摄,但车门突然打不开了,当时就蒙了,怎么鼓捣都打不开,后来才发现是过冰河,四个车门都被冰冻住了。




没过多久,我们就到了曲麻莱到不冻泉的柏油路,又大又圆的月亮,当晚在曲麻莱吃饭,到玉树已经是深夜了,入住空港酒店,至此,第一集序幕告一段落,在玉树休整后,我们去大名鼎鼎的雪豹之乡杂多县,有令人兴奋的奇遇与新发现,真是人品大爆发,敬请关注下一篇游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