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比旅行更有益原因
愿阅读——常伴孩子左右美国微软前董事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微博上写道:我最喜欢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虽然我很幸运能在工作中认识许多有趣的人、走访很多迷人的地
愿阅读——常伴孩子左右
美国微软前董事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微博上写道:我最喜欢通过阅读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虽然我很幸运能在工作中认识许多有趣的人、走访很多迷人的地方, 但我仍然认为书籍是探索自己感兴趣事物的最佳途径。
比尔-盖茨每年大约要读50本书,但只有其中的少数几本能成为他的年度最爱。
几年来,这位微软创始人、世界首富,每到年底都要推荐这一年中他读过最喜欢的五本书,同时在自己的博客上分享读后感。
对我们常人来说,阅读,同样,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对于孩子而言,阅读最重要的是兴趣,在培养孩子兴趣时,切记阅读就是阅读,不是学语文学英语。不要给孩子任何非得怎么样的压力。
没有兴趣,不可能有阅读
兴趣来自喜爱和认同。孩子学会什么不在于难易,而在于兴趣。
兴趣来自亲情。亲情阅读,让我们、孩子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探险,一起欢笑,一起分享平凡生活中的乐趣。让阅读超越语文、超越学习,把忙碌的父母和为学习奔命的孩子带到一个宁静和充满亲情的世界。亲子阅读的过程,是生活,是情感,是孩子感受亲情和认知世界的完美结合。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为什么总有孩子存在明明小学成绩很好,但是初中和高中成绩下降的情况呢?
因为,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相对于小学,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单纯地靠死记硬背,已经不能应付将来的学习挑战。
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阶段的成绩是以全部时间投入课本和作业获得的,那么这个成绩很难证明孩子的学习能力,甚至这是提前透支孩子未来学习潜能的行为。
所以,未来孩子的成长空间,很大程度取决上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是否培养出了足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想要学习好,阅读不能少。
孩子的阅读天赋发展的黄金期,就是在6岁到12岁的小学阶段。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同时阅读量要求的不仅是字数,而且还得要有一定的质量和梯度。这个黄金期一旦错过,再补救就很难了。
如果一个孩子从没有读过一本好书,甚至从没读过一本超过10万字的书,而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单一的小学教材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大脑成长的需求,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认知拓展需求。
一旦到了初高中,孩子的学业压力会进一步增大,如果没有小学阶段养成的阅读习惯,恐怕再难调动起他的阅读兴趣,如果没有小学阶段奠定的阅读能力,恐怕也很难应对学习上的挑战。
阅读从小抓起,很必要
自从今年9月份,全国小学和初中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之后,整个基础教育界的改革步伐是越来越明显了。对于这些政策变化,家长朋友们需要及时了解,和学校同步,才能为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更好的助力。
前不久,“部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发表的观点引起了热议:“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此话一出,惊讶四座。温儒敏接着补充说“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高考内容对于中小学的学习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形成足够的阅读能力,别的不说,单就是将来的中学学习和考试测验都难以通过,更别说其他的了。
可以看得出,在这次的教育改革中,哪个孩子的知识面越广,知识体系越完善,就越受益,这也正是我们对孩子未来的期待。阅读这件事,孩子越早开始接触就越是幸运,如果为孩子的未来着想,小学阶段的阅读,必须重视起来。
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具有阅读天赋的,但是家长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一个孩子的天赋都能得到及时而充分的挖掘。阅读能力的不同,导致了孩子们学习能力发展的不同,因为学习能力的掌握,90%以上是可以靠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开发出来的。
1
读纸书
让孩子读纸质书,而不是各种介质的“听书”、手机、pad、网上的读物。真正的阅读,是读纸质书,真正的经典,也累积在浩如烟海的纸质书中。数字媒体的信息量虽然很大,但是没有经过一个像纸书从写作、修改到编辑成书那样一个相对长的内容沉淀、筛选过程,品质总体上仍不如纸书。
2
给孩子建立自己的书架
甭管房间多小,给孩子一个自己的书架,如果条件具备,给孩子一个自己的“书房”。这是形式,也是方法。当孩子像拥有自己的玩具架那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他会更容易和他的书建立亲近感,而且也更容易随时拿起书来阅读。
3
把选书权交给孩子
大人要在一开始陪孩子买书的过程中,引导孩子学会判断,什么样的书够好,什么样的书不够好。
给孩子一些基本的选书原则,然后放手让孩子自己挑选,你会发现,孩子很会选书,他选择的,都是适合他这个年龄段阅读的,而且品质都不差。
4
不做计划
千万不要给孩子做个“阅读计划”,也不要装模作样地“和孩子一起”做阅读计划,周的、月的、学期的、年度的,任何计划都不要做。让孩子随意读,读到哪儿算哪,读到什么算什么,接下去想读什么就读什么。
在阅读在件事上,大人越放手越好。孩子会在日复一日的阅读中,建立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逻辑,只要大人不干涉,不去硬给孩子做计划、硬给孩子推荐“好书”,孩子会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丰美的阅读世界,大人所要做的,只是欣赏和“不限制买书预算”的支持。
5
积极参与讨论
不要主动找孩子讨论书,但在孩子主动提起书中话题时,积极主动地、毫不勉强地参与讨论。不论孩子提出的问题是否幼稚、是否偏颇,都不批评、不否定,只作为平等的讨论参与者,贡献自己的看法,就像和团队成员一起开“头脑风暴”式的小组讨论会。
6
父母最好也培养阅读习惯
这个无需细说。大人只看手机电脑电视剧,孩子不会热爱读书;大人见到书就说贵,孩子不敢也学不会自己买书;大人之间不兴高采烈地分享阅读所得,孩子也不会兴致勃勃地发起与阅读相关的讨论。
其实大人不爱读文学书、历史书、心理书、其他话题严肃的书也没关系,还有轻松的旅行书、美食书可读啊,开卷有益,只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开始读书,乐趣自己会跳出来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