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途牛旅行网商业计划书

最近互联网圈都被小米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消息所关注,各方对其估值在700亿美金到1000亿美金之间。当前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前10如下:很明显如果此次小米上市成功,

最近互联网圈都被小米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消息所关注,各方对其估值在700亿美金到1000亿美金之间。

当前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名前10如下:

很明显如果此次小米上市成功,其市值将超越百度,成为即阿里巴巴和腾讯之后的第三大高估值互联网公司。BAT将会成为历史,MAT登上历史舞台。

上市: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类公司上去,有知名的有不知名的,而有些公司例如华为,老干妈,娃哈哈等名企确不选择上市了?并且目前市场上许多人对上市这件事有着十分个性化的认知,有些人觉得上市前融资轮次越多越好,有些人认为上市后就是为了圈钱,有些人觉得IPO的速度越快越好,有些人又认定像老干妈那样坚决不上市的企业才是好公司······

为什么公司想要做大做强都会选择上市融资了?上市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了?

首先这里面涉及到两个概念:上市和融资。

1,两个概念的联系:

从创业初期到最终实现IPO走向二级市场,所有的步骤都在这儿了,先看图:

1)先从公司创业期的融资说起:一般来说就是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简称为VC)和天使。

天使:企业刚刚开始创立,进来的是天使。这个阶段,大多企业基本还是赔钱的。

VC:传统来说,这也基本已经盈利了,才会引入VC,但现在好的项目也不一定,例如近期的知乎和摩拜。因此,当前阶段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所以叫风险投资。该过程可能有多轮,也就是我们常听的A轮、B轮、C轮和D轮,每轮可能有一个领投,多个跟投。

2)上市前的融资:企业上市,这个阶段经常听到的是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为PE。上市代表有巨大盈利空间,这个阶段的PE可以说是来分蛋糕的,也叫Pre-IPO。对投资方来说,此时的投资有一定保障,但不代表没有风险。

3)上市后的融资:公司上市,叫IPO,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IPO)指企业通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股票上市后融资差不多就是在二级市场交易了,但也不排除一级市场。

2,两个概念的区别:

实际情况可以比上述复杂的多,也可以是简单的多,所以有时候融资和上市也就没那么大的关系了

1,从某些方面来看,融资和上市的目的相同(要钱),但二者并不存在递进关系。

2,融资数轮说明企业被看好,未来有不错的盈利。但IPO(上市)除了考察企业是否具有持续盈利能力,还会看关联交易,内控,资产完整等多个方面。拿有些机构来说,融资已经到VC的D轮,但关于商业盈利模式还是被一群人不看好;

3,能直接IPO(上市)的公司,废话动作都不多,融资越多代表被分掉的股权越多,如果这是一家能持续盈利的公司,谁愿意呢?有钱的实体大老板们就不爱和谐弯弯绕绕,直接上市;

4,上市前的多轮融资都不是公开募股,双方洽谈好投资人以资金换取股份,合作愉快,如知乎获得今日资本领投的D轮融资;上市后就是公开募集资金,股民或机构按股票价格买入,有时候不以企业的意志所转移,典型如去年年末的格力,董女士直接发飙。

理清楚上市和融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之后,我们来看看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什么要融资,为什么要上市?

1,公司为什么要融资?

1)缺钱

缺钱是大多数公司进行融资的客观存在原因,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更尤其在刚刚起步的时候。

对于小型公司或个人来说,你有一个新研发出来的产品或者一个idea,你坚信这个产品一定能火甚至能带来一场革命,但是致命的是你没有钱,没有资源。那么你必须得融资,首先你得先出一个商业计划书(BP)或者一个产品小样(DEMO),将你的想法或产品完美展现出来,去融资平台找天使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典型如李开复、徐小平等;拿到天使轮,那么当上CEO,迎娶白富美暂且不提,也算事踏上人生巅峰的一大步。

2)拿资源

对于一些不缺钱的公司来说,依然选择融资就是看中了投资人或团队背后的各种资源。哪怕想BAT,TMD这样的大公司,背后都是有着强大的投资团队。业界比较有名的红杉资本,其在中国投资的企业,有好几百家,比较有名的有:360、京东金融、万达集团、高德地图、麦考林、阿里巴巴、途牛旅行网、创客工厂、今日头条等;投资方给这些公司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资金,背后还有各式各样的资源,各式各样的帮助,然后强强联合,撬动杠杆。

3)推广效果

首先,1000万的推广和一个亿的推广,像大小石头砸向平静的湖面一般,激起的效果是不同的。哪怕是不缺钱大公司,典型如滴滴、优步等,前期都砸了多少钱,拿一个新的“共享经济”的概念去冲击市场,没有融资根本活不下去;

其次,在上市前较好的融资效果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形象,强大资本的进入利于提高上市时的股票发行价格,也能让股民增加对公司的信任度,心甘情愿地买入高价格股票。

4)降低灭亡风险

在大谈人生理想时,我们尚且可以大喊一声“除了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经营公司的老板永远是把“活着”放在首位,无论是体面活着还是苟且活着。2016我们历经了资本寒冬,一段时间内,创投圈里都哀嚎声一片,在这段艰难的时间,获得一笔融资,账上还有钱,才有熬过这个“冬天”的资本。

5)有利于上市

尤其对于互联网科技企业来说,上市基本上是他们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从上述的几个点可以总结,上市前的私募可以孵化公司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公司知名度,获得公司发展的各种资源等等,这样一步一步,公司实现上市目的也就顺其自然,另外,上市前融资可以获得上市所需的各种资金。

2,公司为什么要上市

1),站在公司的角度

首先,股票上市发行后,公司估值迅速成数倍提升,企业价值在资本市场中也迅速提升,有利于公司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达到盈利效果,这样又会达到提升股价的效果,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多方共赢;

其次,上市有利于规范公司的规章制度、组织架构,有的甚至是对公司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公司受公众监督,有利于科学化管理,对公司发展来说大有益处;

再者,扩大知名度,增加在同类竞品中的优势,获得消费者的信任,买你的产品也更加放心一些;

最后,上市后,获得持续融资的能力,能获取大量低成本资金,不用归还,用来做企业想做的事。企业资金短缺了,可以通过增发的手段段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资金,用于缓解公司短期困境。

2)站在创始人及投资方的角度

无论对于投资人还是创始人来说,股票上市后,企业估值提升,股东凭借手中的股份都实现了手中资产迅速增值。并且上市后,股票的流动性从以往较低的状态迅速转换成无限制性的快速流通,直白的说,通过上市可以简单地将手中的股票折现,对于创始人来说,实现个人财富的巨大增长,对于投资人来说,套现的巨大收益再转向下一个投资目标,这就是杠杆赚钱,普通人口中所谓的钱生钱。

3)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

地方政府推动企业上市已经成为普遍的一种现象,具体的例子有很多,为了地方经济,为了地方品牌,为了地方人民,为了地方综合竞争力等等,大家都明白,具体就不说了。

4)站在普通人的角度

普遍来说,求职者更愿意去上市公司上班,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上市公司的产品,大众更喜欢谈论上市公司的情况······

3,为什么中国有些大公司不上市了?

首先来说说私企:

先说家家必备的老干妈。老干妈生存的核心价值就是产品,他们的产品强硬到什么程度呢?强硬到根本没对手,老干爹通通滚一边去。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你产品强到老干妈这个程度,你也不需要上市。

再耳熟能详的就是华为和哇哈哈了,一个是世界著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年营收超过600亿美元;一个是全球第五大饮料企业,年营收超100亿美元。这两个公司有几个共同特征,一是员工持股,华为有超过6万员工持股,哇哈哈股东数量有1.5万+;二是不差钱,其流动资金均超100亿美元。

还有一些私企,比如滴滴、新美大、蚂蚁金服等等。不过这些企业应该是站在上市门口的,虽然现在他们还不至于撼动BAT的地位,但如果这些公司都成功上市,他们终将以“王者姿态”开始在各自领域战斗。

然后来看看国企:

中烟、汇金、中邮、铁总(中国铁路总公司)等,这些国企哪个不是万亿级别的体量?一旦上市将能让祖国大地的资本震三震,不过很明显,这些企业是不会也不能上市的,其不过旗下的某些子公司倒是有上市先例,比如中国中铁和以前的中铁二局都是上市公司。

资本市场本就是一个大鱼吃小鱼的竞争法则,纵观历史,世界知名大企业,几乎都是通过上市融资,进行资本运作,实现一次又一次规模的裂变,跻身世界500强,被敬仰,被谈论,被模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