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与读书摘抄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还没有准备好手帐,我觉得首先得准备一个漂亮的本子,才能配得上我的旅行的心情。而看完奥野宣之的《旅行手帐完全指南》这本书后,给我带来的思考是一种对于旅行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还没有准备好手帐,我觉得首先得准备一个漂亮的本子,才能配得上我的旅行的心情。而看完奥野宣之的《旅行手帐完全指南》这本书后,给我带来的思考是一种对于旅行的态度,一种生活的态度。

过去旅行,我也喜欢在走之前做个攻略,然后回来写个游记,现在发现,除了一堆照片,其实剩下的记忆并不多。那些在旅途中经历的人或事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飘落风中了。

《旅行手帐》给我了我最大的启发就是关注细节,旅行不是因为有趣才值得记录,而是记录后才变有趣。

我开始尝试带着内心的这个手帐上路了。没有旅行前的策划,却有了真实而深刻的体验。从压过的马路,吃过的一个小餐馆,品尝到的一道菜,原来我身边有着无处不在的精彩与有趣。

01//

烈日当空,蝉有些歇斯底里地嚎叫,大地被烤得像熟透的番薯,焦烫焦烫的。

撑着伞走在马路上,脚下有些绵软。早上吃的那点东西,这时已经消化,肚子已经开始抗议,提醒是时候该慰劳一下它了。

这时能躲进店铺里,坐下来,享受一下空调,那是极好的。

放眼望去,我正处在一个高架桥下,好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马路的对角线上有一幢独立小楼,怎么看怎么别扭。小幢楼好像骑在高架桥上,又好像先天不良的病夫,靠着旁边的钢筋水泥才能勉强站直了。

而它所处的位置更像是个万箭穿心的地方,四个方向的马路都在这幢楼中间交叉。楼下有一圈店铺,好像都是做外卖的,透过玻璃,里面窄地几乎转不开身。看来这不是我要找的地方。

往里绕一下,看到了“面饭”的大大招牌,看不到是哪家风味的餐馆打出来的。走到这幢楼的背面,立交桥下,大太阳被立交桥给挡了。偶来的穿堂风吹来,还有些凉快。

前面是一家兰州拉面馆,里面已经挤得插不下脚。看着这场面都感觉热腾腾地,想着那一碗热乎乎的面,挤在巴掌大的地方吃,那一定是汗流浃背的。

再往前一家,没见到招牌,里面居然没有客人,只有四个人各自埋头在玩手机。这样的店不能进,没人吃,意味着东西不新鲜。我心里在打鼓。

再往前,没店了。要么继续在日头下面找吃的,要么在这两家店中做出选择。我定在了店门前思量,是走还是不走。一个中年女性走出店门,说了一句,“炒菜,进来坐!”。看起来,我别无选择了。

店里只有四张桌子,挑定了左边靠门的一张桌子坐下来,店里的其余三人连头都没有抬一下。坐在对面桌的女儿正玩着一款游戏,姥姥饶有兴趣地看着她玩,爸爸则在右边靠里的桌边坐着,兀自玩着手机。

老板娘拿来了菜单,站在我们身边等着点菜。我还是按耐不住内心的疑问,嘟囔了一句,怎么没有一个人吃饭。老板娘有些尴尬地笑笑:“平常很多人的”。

点完菜,在等菜的当口,细细打量了一下这家人,还真长得挺像的。老板娘圆润但不肥胖,皮肤光洁,那个男人与老板娘颇有些夫妻相。

一会功夫,那个男人起身去了厨房,端上一盘菜。原来厨房里还有一个人。想像不出,后面的厨房是一个什么状况。

门口又出现了一些小小的骚动。因为背对着门,我没有转头去看。老板娘推门介绍着,外面的人商量了一下,走了进来,是两个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小饭馆里顿时感觉空气都稀薄起来。孩子们唧唧喳喳的声音感觉就像要把房顶掀翻了。

接着一个女孩进来,径直坐在了靠门右边的角落,然后门口又出现一大帮人,好像有六七个人,被老板娘直接引到了二楼。我这才发现,原来进门口有个窄窄的楼梯上去。

老板娘明显有些跟不上节奏,点菜、沏茶、上菜,好像有些忙不过来了。那个男人不知什么时候出去了,进来时带着一股热浪,手上提着两个大的塑料袋,原来他去买菜去了。

菜很新鲜,都是家常菜。

不知是不是因为我决定迈进这个小店,给她们带来了流量呢?

02//

这是一家处在闹市中商场里的餐馆,弄堂里。

门口长长的走廊上,整整齐齐排着一排凳子,绵延有几十米。这是为等位而准备的。

好在不是饭点,不需要等位,在服务员的引导下进了店里。

说曲境通幽一点也不过份,里面只有昏暗的小灯,感觉就像夜晚进了弄堂,七拐八扭。落座,上面一盏吊灯,刚好照见桌子上的菜。

昏暗的灯光下,增添了一些浪漫,也有些神秘,还有点暧昧。被一种无名的气氛笼罩着,我们说话也压低了嗓音。

这家店最知名的是卤鸡爪,其实我对鸡爪并不太感冒,在店员的极力推荐下,我点了个最小数量三只。

鸡爪是装在不锈钢饭盒里端上来的。就像三只摊开的小手,中间的掌心部分鼓胀地很丰满,爪子微微弯曲。凹凸的鸡皮透着酱色,在灯光的折射下,散发着诱人的光芒。

握住鸡爪,从第一根指开始啃起。吃这东西很费时,必须细嚼慢咽,否则肉连同骨一起都被吐掉,要么是连着骨头一起吃,这可是对牙齿的一大考验。

入口,有些微甜,有种老料的感觉,隐约感觉有八角、花椒、丁香,还有一些说不出的香料的味道。煮的很烂,入嘴即化,有那种胶质的粘稠感。

吃鸡爪可能就是享受那个啃骨头的乐趣,在一吮间,所有味道都尽收唇齿间。因为调料特殊的配方,已经完全吃不到鸡本身带着的那股腥气。

留下一堆的小碎骨,剩下手指上的粘粘的感觉,一只鸡爪已经落肚,除了味道,肚子里没有进食的感觉。

03//

不小心进了一家以皇朝命名的饭店,店铺的装潢现代而有档次,但与穿着宫廷服的服务员却有些格格不入。

点菜时,一位1米8的帅哥屈膝半蹲在我的身旁,或许是为了体现饭店的文化,让客人有种尊贵的感觉,但于我,是有些不习惯的。快速地点了菜,不想磨蹭,只是想让他能快点站起来。服务行业为了追求特色,也不容易。

这家店的招牌是小笼包,一笼有八种口味,红黄绿黑等八种不同的颜色,原味、丝瓜、鹅肝、黑松露、芝士、蟹粉、蒜香、麻辣八种味道,整齐地摆放在屉笼中,似乎因为在这样带着皇族味道的店里,也变得金贵起来,傲骄地在那等待着食客品尝。

在这里,小笼包的吃法也变得讲究起来。用筷子夹起褶皱处,这是包子最结实的部分,然后用汤匙托住,在侧面咬一小口,让蒸汽泄漏出来,徐徐地吸吮汤汁,这可是小笼包最精华的部分。

因为我是海鲜杀手,第一个上手的就是金黄色的蟹味包,汤汁无比鲜美,满齿留香,一股浓郁的大闸蟹的味道扑面而来,果真货真价实。

选了这个以后,我有些后悔,有了蟹的鲜味,味蕾被占据,再品味其他的味道,是不是会被蟹味所冲淡呢?

我不假思索地又拿起了红色麻辣味的,说实在的,的确很正宗,吃完舌头有种麻酥酥的感觉,味蕾被伺候的妥妥的,有种爽透的感觉。

吃完这两个最重口味的,我傻眼了,原来人家安排了吃的顺序的,从最清淡的原味开始吃,我把顺序完全颠倒了。或许我错过了前面的美味,后面浓重的味道压过了前面的味道,已经感受不到原汁原味了吧?

旁边桌一个年轻的男人带了个老外慕名来吃包子,看起来他们俩谁都不想错过八个风味,在要求服务员上菜时将每个包子剖成两半,我哑然失笑。

包子里的精华被这一剖,可能就流失了吧。服务员在一旁耐心地解释,建议他们俩一人一笼,这样就不会错过任何一种美味了。

04//

下一次,我一定要带着我的手帐出行了。因为我不想错过任何风景,不想错过任何令人动容感动的时刻,不想错过每一次品味到的美食的滋味。我以为,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奥野宣之的《旅行手帐》中提到,他会把在旅途中吃到的食品包装上的标签、门票、甚至特别的落叶收进手帐,他也会把当时一闪念的想法记录下来。

他把记录分为了“客观事实”与“主观声音”两个部分。有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发现读书与旅行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读一本书会摘抄书中的内容,这不正是客观的部分吗?然后,我们会在笔记下写下自己对此的看法、观点、感受、想法,这恰恰就是主观的声音。

在旅行中“客观事实”需要记录什么呢?奥野宣之总结了三点,时间、路线、事件,比如早上8点参观动物园,我做了什么,比如看了斑马、喂了猴子等等。奥野宣之说,对微小的细节都正确地记录,我们对于旅行的感触就会更持久。

你看,因为我需要这些细微的记录,所以,我放下了手机,用心地吃了每一顿饭,这也是对于厨师和食物的尊重。

那么“主观声音”是记录那些“发现”、“疑问”、“设想”。前面那幢万箭穿心的小楼下面的饭馆,我内心有个疑问,这个店没有客人,食品会新鲜吗?结果这样的疑问到了最后,发现事实并非我想的那样。这样的观察,让我对那样的一个小店有了很深的印象,那一家人也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

生命也许就是通过你能留下什么,来增加厚度的。认真对待生活,你会发现每天都是新的。

作者:任丽,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师,心理传播师,心理专栏作者,有书智库作者,有书领读达人,《中国新闻周刊》特约撰稿人,书评人,影评人。加入电影写作团体请咨询:juliar0602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