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旅行
就算是常年从事文字工作的人也不一定能将中国的文字把握得十分精准尤其是现代汉语演变得越来越“简约”后我们突然会怀念起古人用词的精致与细腻例如:潭、湖、涧、渊、池、
就算是常年从事文字工作的人
也不一定能将中国的文字把握得十分精准
尤其是现代汉语演变得越来越“简约”后
我们突然会怀念起古人用词的精致与细腻
例如:
潭、湖、涧、渊、池、淀、泊、泽、湫、泡……
这些表意的象形文字
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都认识
但很少有人能说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大致可以认为
它们的存在都是为了称呼“一摊水”
而古人则不肯那么敷衍
于是将许多地名这样起--
玉渊潭、青海湖、弘农涧、长渊、滇池、
白洋淀、罗布泊、云梦泽、大龙湫、月牙泡
……
即便这样
其实我们还是漏掉了用来表示湖泊
且旅行者们越来越关注的一个词
错!
例如:纳木错
与此同时
我们也不断地包容着
人造出来的湖加入这个行列--水库
例如:千岛湖!
在地理概念上
我们已经把以上所说的很多定义合并了
将陆地上洼地积水形成的
水域比较宽广、缓流的水体
均称为“湖”
而湖光山色一词的存在
就表明了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
少不了对湖景的欣赏、对湖鲜的品尝
甚至对环湖旅行的热衷
还记得在6 年前
《汽车自驾游》杂志全程领航的
“环越珠峰”车队到达当雄后
前往中国科学院
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采访
当时的康世昌站长就介绍了
他们坚守在这片圣湖边的使命与职责
由于近些年对环境的保护
使得植被覆盖情况逐渐变好
在小气候的作用下
当地降水量也不断增加
截至2014年
色林错的面积已经超过2400 平方公里
一跃成为西藏面积第一大湖
同时纳木错为西藏水量第一大湖
除了自然环境的调节
也有一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藏科考”的呼吁
它向游客们提出了警示
--随着旅游热的日益剧增
客车产生的大量尾气污染
和游客随意丢弃垃圾对环境造成破坏
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呼吁所有的旅游者
不要丢弃任何垃圾
,给我们一个干净、无污染的绿色圣地
无论湖泊的成因、地质的变化
还是现代化建设、人类生存活动的需求
一片生机勃勃的水域
总归会带给大家赏心悦目与怡然自得
它不仅是今天我们人类的财富
更是明天多样生物繁衍生息的家园
人在旅途,彼此珍惜!
以上内容摘自《汽车自驾游》杂志2018年8月

1、点击右上角“…”或“->”,可将该内容“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3、回复“目录”两个字,可以随时查看往期推送内容。
4、回复“投稿”两个字,即会有编辑与你联系,与更多的人分享你的自驾故事。
5、回复“微店”两个字,立刻得到在线购买的地址链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