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加达旅行景点
前尘
说实话,我十分不喜欢“离别”这个词,也不喜欢任何与别离相关的场景,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把每一次离别比作人生道路上每一个驿站,就像坐公交车一般,我们总会选择一个站
说实话,我十分不喜欢“离别”这个词,也不喜欢任何与别离相关的场景,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把每一次离别比作人生道路上每一个驿站,就像坐公交车一般,我们总会选择一个站下车,但那并不代表截止,或许只是累了,想短暂地歇息歇息,然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再次相遇............
我一直不认为雅加达是一座适合写游记推荐的城市,因为就现实而言相比于印度尼西亚其他蜚声中外的旅游城市而言,这座首都之城确实有些黯然失色。拥挤的交通,堵车盛况居于全球之最,相比较而言较高的物价,稀缺的旅游景点,但是这是我工作生活了4年多的一座城,在这里有我许许多多怎么也抹不去的记忆,因为留恋这段时光,所以留恋这座城。选择在离开的前夕记录下我与这座城点点滴滴的羁绊,把那一段长长久久的时光放进有限的文字中,既是为了暂时的告别,也是为了他日若重聚,无论过去了多久,我与“她”也不会变作路人。 要提到雅加达的景点,首先一定是“她”的地标—Monas(印尼国家纪念塔),它始建于1975年,纪念塔高137米,为一烛台造型建筑物,在塔的顶端有金质的火焰雕塑,直径约6米,重约14吨,在阳光底下熠熠闪光,成为该塔特征。纪念塔与干净透明的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更显高大肃穆。纪念塔的基座是一个中空的广阔空间,是一个介绍印度尼西亚历史的小型博物馆。在底座与塔身之间有一个瞭望平台,从那里可以看到整个独立 广场的景致。如果你足够有耐心还可以选择排队登上塔顶,通过望远镜眺望整个雅加达的城景,为什么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基本上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排着队等着登塔的队伍都是那么的庞大,密密实实的把塔包围了一圈,如果遇上烈日天气,登塔就更需要勇气了,4年来我也仅仅登上过那么一次。



雅加达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一个旅游城市,“她”可作为观光景点的地方并不多,人们日常的消遣也大多是从这个商场逛到另一个商场,很大一部分休闲的时光都消耗在了商场里,不过不得不说雅加达的商场建设得确实可圈可点,无论是商场的装潢,基础设施和服务都是值得称颂的。4年的“雅漂”,基本上雅加达 大大小小各个角落都已经走过了,我一直相信了解一个城市,记住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双脚去丈量“她”的每一寸土地,走过“她”曾引以为豪的每一个地方,感受“她”的过去,想象“她”的未来。
雅加达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有特色的市场,如古玩市场,旧货市场,传统市场等等,而我却独爱这个带着浓重的历史痕迹的小商品市场“Passer Baroe”。这个市场所在的古街据说已经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从入口处的牌坊就可以看出“她”的沧桑与古老。这个古街市场并不大,也就四五百米的一条狭窄的街道,从头走到尾也就大概七八分钟左右。街道两旁有很多小摊小贩,买的东西种类也很多,各式各样,吃穿用度,样样俱全,还有很多店面大一些的特色老店,要是有兴致兴许还可以淘到一两件有意思的小物件。雅加达天主大教堂也叫弥赛亚大教堂,他与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隔街相望,弥赛亚大教堂是印尼前总督府和前 国防部的所在地,从1890年开始改建为教堂,直到1901年才建成,整座建筑有着浓郁的欧洲新歌特建筑风格。主教堂后面的优雅的银色尖塔却是一种新的建筑风格,与原本充满历史沧桑感的主教趟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既有浓郁的历史气息,也有新时代洋溢的朝气。 伊斯蒂赫拉尔清真寺,也称为雅加达独立清真寺,是东南亚最宏大的清真寺之一,建成于1979年,占地面积93.5公顷,建筑面积9340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个直径45米的白色大圆屋顶覆盖的中央礼拜大厅,面积达10000平方米,环绕大厅周围的是5层附属楼堂,整个建筑全部用大理石铺设,面积达87389平方米,其中仅大理石柱就有4400根。但凡有重大的伊斯兰教活动和仪式,印尼的政府要员甚至是总统都会到这里做礼拜。雅加达老城区位于雅加达北部,大约建立于15世纪印尼被荷兰殖民时期,最早是一个在吉利翁河口的小渔村。老城区大部分的建筑都保留了荷兰建筑的风格,有着浓郁的荷兰殖民时期的城市韵味。老城区中央有着一个大 广场, 广场上时不时会有一些民间艺术表演, 广场周围也有不少售卖特色手工品的小摊,充满了民俗风味。雅加达历史博物馆,雅加达美术博物馆,雅加达皮影戏博物馆,印尼银行博物馆,以及前身为东印度公司的海事博物馆都坐落在老城区,如果你想了解雅加达的历史,洞悉“她”过去的风貌,近距离的感受印尼的民间艺术,老城区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如果逛累了,还可以到 广场上的Batavia咖啡馆喝杯咖啡,在充满历史气息的旧建筑里,靠在古老的琉璃窗前静静地体味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这也许会是我所写的游记中篇幅最短,文字最少的一篇,并不是因为无景可写,无地可游,而是雅加达这座城对于我而言,更多的不是一段旅途,而是一段生活。如果巴厘岛是我的第二故乡,那么雅加达便是我的社会大学堂,是我成长的大本营。身边好多人都问我:“在这座城生活了4年,就这样离开难道不会不舍?是如何下定的决心?”,的确,4年是一段漫长的时光,但是我之所以决心离开,是因为在我的理解里,离开不代表永别,即使将来真的不会再见,这段记忆她也会永远存在,她并不会随着我的离开而烟消云散,这座城带给我的所有的一切,快乐的,伤感的,振奋的,郁闷的,惊喜的,失落的,每一种感受都是我记忆中不会被磨灭的一部分,他们完整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人生,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不可否认,雅加达确实是所有我到访过的城市里旅游价值最低的城市,但是我仍然要用这样一篇文章来介绍“她”,不仅仅是因为我在这里工作生活过那么长的一段时间,而是我认为旅行本身并不单单是美丽的风景,有趣的人文,更多的是用心去发现一个地方“她”区别于其他地方的魅力所在,把原本无趣的旅程变得有趣,这样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一段完美的旅途,还有一份由衷的喜悦。 愿更多的人发现你的更多面,挖掘到你更深层次的美,雅加达,我们分别不永别,再见终有时......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