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游业的互联网 思维

如何针对旅游业对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

旅游业的互联网 思维

如何针对旅游业对互联网的影响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的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1)Web1.0,门户时代。

典型特点是信息展示,基本上是一个单向的互动。

从1997年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商业时代,到2002年这段时间,代表产品有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

2)Web2.0,搜索/社交时代。

典型特点是UGC(用户生产内容),实现了人与人之间双向的互动。

方兴东创造了博客中国,开启了用户生成内容的时代,典型产品如新浪微博、人人网等。

3)Web3.0,大互联时代。

典型特点是多对多交互,不仅包括人与人,还包括人机交互以及多个终端的交互。

由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开端,在真正的物联网时代将盛行。

现在仅仅是大互联时代的初期,真正的3.0时代一定是基于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智能生活时代,实现了“每个个体、时刻联网、各取所需、实时互动”的状态,也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互联网思维指引下的新商业文明时代。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互联网思维」本身非常概念化,加上自媒体时代各路英雄的轮番解读,现在基本上已经沦为笑话。

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谈论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人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和见解。

在我看来,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是bit。

信息,构成了互联网的全部。

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互联网的本质在不断地放大,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早期互联网的被动获得信息进化到了今天随时随地的主动收发信息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过程和节点就是我们通常在媒体解读中所得知的,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等等概念化的字眼。

互联网还有一个特质,就是网络效应。

比较有逼格的说法就是「网络外部性」,使用人数越多,价值就越大。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9x年代,互联网还是个新东西的时候,有个媒体发起了一个「网络生存大赛」。

大概就是挑选一些选手给点钱,利用网络购物生存72小时不死,就算胜出。

这在几乎每个网民都能做到的今天,大家觉得不算什么,但是在当年,确实是一个很轰动的新闻。

那会儿见过电脑的人都不多,更别说连上互联网购物了。

如果在那个时候开办一个微博,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互联网产品几乎是伴随着技术和用户规模的发展而演变的,也是市场机会的来源。

上面说的都是互联网信息层面,并非商业层面。

题目中所指的「互联网思维」更具有商业指向性,说白了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击碎传统企业的竞争壁垒」。

传统的商业模式,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型就是,先找到一个供需市场,生产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利用规模化和信息不对称产生价格差,利用销售手段把产品变成商品,从中获利。

大家都看得懂,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早几年的互联网产品形态,商品往往并非产品本身。

这个就有点抽象了,一般人看不懂,而这种领域往往又是需要大量资本培育,产生高价值的网络效应后才产生回报。

一旦有某个企业利用互联网的特殊性成功了,自然就需要有一个名词来归纳它,所以有了「互联网思维」。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过《世界是平的》,但互联网确实把这个世界变的扁平了。

它压缩了信息的层级,互联网的增长速度又使我们置身于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空间中,我们可以快速地获取、分享信息,这和早期的互联网已经大有不同。

你可以把世界想象成一个有无数节点的球形体,我们是一个一个的节点,节点与节点之间彼此相连,当我们需要连通某一个或大或小的节点时,就和吃饭动筷子那么容易。

当一个商品企图使用信息不对称赚大钱时,市场竞争机制和获取信息的便利性,则会使这个商品的获利变得困难。

而利用信息不对称,是传统行业的一个典型特征,消除信息不对称,是互联网的一个典型特征。

再说说商品吧,一分钱一分货,恒古不变的道理。

就算是互联网企业,也没有办法在传统制造业中用惊人的低成本造出超一流的商品,何况这还是传统企业的强项呢。

刚才也讲到,互联网的商业模型和传统企业的商业模型是不一样的,有本质上的区别。

因为互联网具备网络效应和信息属性,它可以不依靠产品本身赚钱,这一点洽洽又是传统企业最不能理解,最看不懂,又最不擅长的。

所以在电商大行其道的这几年里,你经常看到传统企业挖走电商人才,但是也没有成气候,这是另一个话题,可以开新问题来细说。

但总的来说,革自己的命,否定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是需要勇气的。

而利益纠葛太深的传统企业已经失去了这样的行动力,今天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已经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

互联网模式,产品可以不是商品,产品可以不赚钱甚至赔本赚吆喝,是互联网的又一个典型特征。

再说点虚的吧,商业生态的变化,互联网把散落在各处的消费者变成了一群人,这个太可怕了,简直就是传统企业的噩梦。

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半路杀出来那么多程咬金,而且东西还都卖的不错,老百姓为什么会去买一个这个领域的新品牌?宝马如果去造衬衫,你会觉得奇怪,但腾讯要是去造衬衫,或者Amazon去造汽车,你一点都不奇怪,反而心生期待。

这个我认为是商业的本质在发生变化。

总的来说,没有什么「互联网思维」,只有对信息和新商业的理解。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互联网思维」本身非常概念化,加上自媒体时代各路英雄的轮番解读,现在基本上已经沦为笑话。

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谈论互联网的本质。

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 很多人有自己不同的解读和见解。

在我看来,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是bit。

信息,构成了互联网的全部。

通信技术的进步使互联网的本质在不断地放大,所以我们看到了从早期互联网的被动获得信息进化到了今天随时随地的主动收发信息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过程和节点就是我们通常在媒体解读中所得知的,web1.0,web2.0,移动互联网等等概念化的字眼。

互联网还有一个特质,就是网络效应。

比较有逼格的说法就是「网络外部性」,使用人数越多,价值就越大。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9x年代,互联网还是个新东西的时候,有个媒体发起了一个「网络生存大赛」。

大概就是挑选一些选手给点钱,利用网络购物生存72小时不死,就算胜出。

这在几乎每个网民都能做到的今天,大家觉得不算什么,但是在当年,确实是一个很轰动的新闻。

那会儿见过电脑的人都不多,更别说连上互联网购物了。

如果在那个时候开办一个微博,结果可想而知。

所以互联网产品几乎是伴随着技术和用户规模的发展而演变的,也是市场机会的来源。

上面说的都是互联网信息层面,并非商业层面。

题目中所指的「互联网思维」更具有商业指向性,说白了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击碎传统企业的竞争壁垒」。

传统的商业模式,一个简单的商业模型就是,先找到一个供需市场,生产老百姓需要的产品,利用规模化和信息不对称产生价格差,利用销售手段把产品变成商品,从中获利。

大家都看得懂,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早几年的互联网产品形态,商品往往并非产品本身。

这个就有点抽象了,一般人看不懂,而这种领域往往又是需要大量资本培育,产生高价值的网络效应后才产生回报。

一旦有某个企业利用互联网的特殊性成功了,自然就需要有一个名词来归纳它,所以有了「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特征有哪些?

7、社交应用: 这与病毒营销的原理是一样的, 人与神,人与物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总是人们研究的三大问题,唯有最后一项是每个人都现实需要的,借助这种思维,各种应用大行其道,从微博到微信都证明了它的有效性,最近微信已经实现了九大新功能的扩展给它的应用带来无限美好的前景。

8、强参与感: 互联网的特色在于它的互动性,微信战胜微博就在于这种参与感。

我们早已厌倦了单向的沟通,45度仰视亦不能满足参与的需要。

唯有双向的沟通才是有生命力的,自我的参与会带来无限的满足感,小米手机的成功也说明了人们都喜欢自己参与的东西这样的一个简单道理。

9、建大数据: 大数据的出现与应用改变了诸多游戏规则,数据此时真正变成了信息,而信息创造价值,谁拥有大数据,谁就可以掌控未来,谁就有游戏话语权,某移动守着大数据而不去开发,仅靠卖一点数据是最为低级的应用。

10、打造平台: 互联网思维中杀手级应用当是打造平台的思维,建立一个开放、共享、共赢的生态环境是这种思维的极致体现,如电商的出现即是其应用之一,微信也在朝平台发展,BAT(百度、阿里、腾讯)都是在打造平台。

如何针对旅游业对互联网的影响

你知道腾讯吧,这个公司是最早的互联网企业之一,也是运用互联网思维的最早的公司,用免费或者零利润,或者其它较有吸引力的方式,把用户数量积累起来,注意噢,这里是用户,用户就是一直在使用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的人,当服务一定数量的用户后,就开始找盈利点,比如QQ免费聊天,但是很多功能要开通会员才能使用;等等,你可以多研究一下,对生意有帮助~

“互联网”是如何带火旅游业的?

2018年“五一”假期,一款名叫“抖音”的短视频社交软件带火了一大批“网红景区”。

携程旅游近日发布了“‘五一’十大网红旅游景点”,重庆洪崖洞、西安永兴坊、济南宽厚里等“新面孔”上榜,部分景区游客量最高增长超过300%。

“互联网+”逐渐成为旅游行业增长新动能。

4月30日,游客在重庆洪崖洞景区游览。

“网红景区”引来慕名者坐落在重庆嘉陵江畔、仿巴渝传统建筑吊脚楼依山而建的洪崖洞是重庆市的一条仿古商业街。

夜幕降临,依山临水的吊脚楼灯火通明,远远望去,神似日本动漫电影《千与千寻》中的奇幻城堡。

前段时间,“抖音”平台上涌现了大量关于“洪崖洞夜景”的短视频。

这些视频来自游客的直观体验,配上动感的音乐,极富感染力,获赞无数。

“五一”3天,洪崖洞吸引了超14万游客前来“打卡”。

马蜂窝旅游网推出的“2018五一小长假境内热门景点top10(前十)”中,重庆洪崖洞跃居第二,仅次于北京故宫。

“排队2小时,摔碗5秒钟”是今年“五一”假期陕西西安永兴坊景区的写照。

一碗酒喝干,“咣当”一声砸下去,烦恼烟消云散。

在“抖音”上,以欢快质朴的《西安人的歌》为背景音乐,配合着“摔酒碗”的画面,西安永兴坊也成为今年人气爆棚的景点。

当地店员称,一天能摔掉两万个碗。

“网红景区”催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据重庆日报、携程集团联合发布的《重庆五一假期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五一”期间,重庆接待境内外游客1735.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2.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6%、30.5%。

另一座“网红城市”西安在今年“五一”假期共接待游客1014.56万人次,同比增长69.05%,旅游业总收入为45.05亿元,同比增长139.12%。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消息,“五一”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1.47亿人次,同比增长9.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71.6亿元,同比增长10.2%。

在线旅游成为新风尚“网红景区”背后是新一代旅游爱好者的崛起。

携程大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出游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达到35%,同比提升8%。

这一群体热衷“抖音”等新生社交媒体,消费更加随性自由,也是在线旅游平台的忠实拥趸。

在线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风尚。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底,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到3.76亿,在线旅行预订软件使用比例达到48.7%。

“看攻略、订酒店、搜路线都可以在线完成,旅行可以说走就走。

”“五一”期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大三学生鲍倩尝试了一次自由行,游玩了西安和成都两个城市。

鲍倩对记者说:“通过在线旅行软件,日程完全由自己规划,可以在喜欢的地方多逗留一段时间,好好地享受美景与美食。

”通过豆瓣、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组队旅游的方式也受到许多年轻人青睐。

“五一”假期前,就读于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钟雪文通过豆瓣上一个“求去西北组队旅游”的帖子,联系到4位女生。

她们一起沿着青甘大环线,游玩了西北的6座城市。

“带100个胃都装不下的美食之都”“超详细海南骑行纪实”“二月到羊城过个冬吧”……每次旅游结束后,钟雪文都会在微信公众号上分享自己的游记和攻略。

“写游记和攻略本身就是一件很美的事情,以后可以整合出一本书,把青春都放在里面。

” 钟雪文表示。

智慧景区助力优质游“网络热度并不能让一个景区长红不衰,只有坚持后续开发才能留住游客。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罗兹柏表示,“被网红”之后,景区想要“保鲜”还需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智能信息化正在不断提升景区的服务能力。

《“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努力实现4A级以上旅游景区免费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全覆盖。

今年“五一”假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开展了“微信支付旅游狂欢节”活动,推行方便快捷的刷脸入园、微信购票。

陕西智慧旅游服务平台为来陕游客提供了行前、行中、行后全方位信息服务,平台用户点击量达3.8万次。

在做旅游攻略时,借助虚拟现实全景,即可迅速了解景区全貌;游览景区时,开启智能导游系统后,自动语音讲解伴随全程;线上景区导览图可以让游客随时了解商店、厕所及服务设施的具体位置……这些智能化服务均来自智能旅游平台“有品位旅游”。

“我们目前已经和全国2000家景区进行了深层次合作,未来将继续帮助更多的景区做智能化改造。

”有品位旅游首席执行官刘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在刘洋看来,景区的后续发展需要融合周边产业,多元化盈利将成为发展方向。

文创、交互等二次消费的设施和产品会增加,而互联网在提高园区管理效率、改善用户服务体验上,将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旅中和旅后的服务板块,互联网一定会更深层次发力,提供纵深化的旅游服务。

未来的旅游业将是智能化、多元化和全域化的组合。

”刘洋说。

内容来源 人民网

互联网行业中,互联网思维真的很重要吗?

互联网思维,就是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最早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是百度公司创始人李彦宏。

在百度的一个大型活动上,李彦宏与传统产业的老板、企业家探讨发展问题时,李彦宏首次提到“互联网思维”这个词。

他说,我们这些企业家们今后要有互联网思维,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但你的思维方式要逐渐从互联网的角度去想问题。

现在几年过去了,这种观念已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甚至企业以外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所认可了。

但“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也演变成多个不同的解释。

互联网时代的思考方式,不局限在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企业。

这里指的互联网,不单指桌面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是泛互联网,因为未来的网络形态一定是跨越各种终端设备的,台式机、笔记本、平板、手机、手表、眼镜,等等。

互联网思维是降低维度,让互联网产业低姿态主动去融合实体产业。

互联网思维有5个关键词1、便捷互联网的信息传递和获取比传统方式快了很多也更加丰富了。

这也是为什么PC取代了传统的报纸电视而手机即将取代PC——信息获取更便捷。

2、表达(参与)互联网让人们表达、表现自己成为可能。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都有参与到一件事情的创建过程中的愿望。

让一个人付出比给予他更能让他有参与感。

3、免费从没有哪个时代让我们享受如此之多的免费服务,所以免费必然是互联网思维里面的一个。

4、数据思维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了,并且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5、用户体验用户体验就是让用户感觉爽,精神物质方面,也就是说,任何商业模式的根本都是用户,都是让用户满意。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