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的古诗
什么样的教育极有可能成功呢?在中国,有没有极有可能成功的教育存在呢?好几年前,一部关于“High Tech High”(高科技高中)的教育纪录片完成了拍摄,名为“Most Likely to Succeed”(《
什么样的教育极有可能成功呢?在中国,有没有极有可能成功的教育存在呢?
好几年前,一部关于“High Tech High”(高科技高中)的教育纪录片完成了拍摄,名为“Most Likely to Succeed”(《最可能成功》),在美国上千所学校巡回放映,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不少教育工作者在看过这部纪录片后纷纷表示除了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之外,更多的是带给自己持续不断的思考。
这部纪录片的海报上写着这样一行字,“我们的学校系统是1893年设计的”。为什么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教育系统还是一百多年前的老样子?该是改变的时候了。

时间倒回到17年前, 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出现了一所特殊的学校,这里没有教科书、没有上下课铃声、没有考试,孩子们每天都忙于一些自主选择的特定项目,并为此废寝忘食。完全颠覆传统教育的模式让每一位家长充满疑惑,为此担忧不已。然而最后98%的大学入学率成功向每一位信任学校的家庭提交了满意的答卷。随后的17年间,High Tech High成功复制了13所学校,并且将教育延伸到了初中和小学。
我们需要探讨一下High Tech High为什么会成功?
1)调动孩子自主的学习积极性是核心
在这点上,High Tech High用项目制学习完全做到了这一点,孩子们为了完成自己的项目,主动查阅资料、主动协作、主动尝试,老师最核心的作用是课程最初的“项目设计”,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引导和协助,这就是儿童博物馆最核心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一个环境和任务,让学习自然发生,在儿童博物馆里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厌学的孩子。

2)老师的管理机制是关键
High Tech High的老师有一半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他们受教育改革的感召来到这里任教,经过严格的培训上岗。High Tech High的老师对教育充满激情,总是想方设法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自主学习热情完成学习项目。

3)让教育回归生命的理念是支撑
现在的教育就像是工厂,我们企图让所有的孩子经过加工之后都成为标准化的产品,这符合工业 化大生产的需要,但却是违背生命本质的。而老师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恰当的问题引导孩子去自我反思,过程中给予肯定、给予支持。当父母们亲眼见证孩子的成长时,那些眼神和眼泪中,看得到是教育用生命唤醒了生命。

4)用真实的项目来展示学习成果
High Tech High没有考试所以就没有考试成绩可以向家长报告,每年一度的展览就是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展览内容就是孩子们进行的项目,可能是一本书、一个话剧、一架飞机、一幅画或是一个机械装置,虽然是老师设定的项目,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着极大的自主权。

High Tech High模式离中国究竟有多远?
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系统、独特的文化、独特的环境,完全复制另一个国家的成功模式基本不现实。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极有可能成功呢?在中国,有没有极有可能成功的教育存在呢?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一时间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什么是研学旅行呢,字面上可以解读为“研学”+“旅行” 。既是新型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放松的学习方式,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在户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教学。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对青少年的束缚,有益补充了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但是研学旅行是有系统,有主题,有深度的真实生活体验。 以来黄山为例,研学旅行,就是研究黄山的历史构造,或者黄山的古诗词文化,或者黄山的当地的人文习俗,一座山,研学旅行可以让孩子们玩3-5天不下山还乐此不彼。

话说回来,我们该给孩子怎样面向未来的教育?
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这些新型教育形式,更能让他们适应将要面对的社会?
我们也许还不知道答案,但是我们在尝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