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夫妻感动中国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展柜,展品是两封普通的家书,可信中的内容及背后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两封信一封是就义前丈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妻子写给刚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有一个展柜,展品是两封普通的家书,可信中的内容及背后的故事,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这两封信一封是就义前丈夫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妻子写给刚出生女儿的遗书。作者是著名革命烈士
陈觉(1903-1928),原名陈炳祥,湖南醴陵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被派往苏联中山大学学习,与同学赵云霄结婚。1927年9月两人同时回国,先后在东北、湖南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9月,湖南省委机关遭破坏,赵云霄被捕。10月,由于叛徒告密,在常德一带坚持地下工作的陈觉也被捕,与妻子赵云霄同时关在长沙陆军监狱。1928年10月14日陈觉英勇就义,时年25岁。

革命烈士陈觉
陈觉于就义前写下了这封血泪遗书。
云霄我的爱妻:
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孕,不要因我死而过于悲伤。他日无论生男或生女,我的父母会来扶养他的。我的作品以及我的衣物,你可以选择一些给他留作纪念。
你也迟早不免于死,我已请求父亲把我俩合葬。以前我们都不相信有鬼,现在则唯愿有鬼。“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并蒂莲,夫妻恩爱永,世世缔良缘” 。回忆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及去年返国后,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你在事业上学业上所给我的帮助,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尤其是前年我病本已病入膏肓,自度必为异国之鬼,而幸得你的殷勤看护,日夜不离,始得转危为安。那时若死,可说是轻于鸿毛,如今之死,则重于泰山了。
前日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其诚是可感的,但我们宁愿玉碎不愿瓦全。父母为我费了多少苦心才使我们成人,尤其我那慈爱的母亲,我当年是瞒了他(她)出国的。我的妹妹时常写信告诉我,母亲天天为了惦念她的远在异国的爱儿而流泪,我现在也懊悔此次在家乡工作时竟不曾去见她老人家一面,到如今已是死生永别了。前日父亲来时我还活着,而他日来时只能看到他的爱儿的尸体了。我想起了我死后父母的悲伤,我也不觉流泪了。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有何憾。此祝
健康并问
王同志好
觉 手书
一九二八、一○、一○

赵云霄狱中插画
四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名女婴。失去丈夫的赵云霄把悲愤深深地埋在心中,为了孩子,她坚强地面对着狱中的一切。1929年3月24日,赵云霄给才一个半月的女儿启明留下了最后的遗嘱:“小宝宝!你是个不幸者,生来不知生父是什么样,更不知生母是如何人?小宝宝!你的母亲不能抚养你了,不得不把你交与你的祖父母来养你。你不必恨我,而要恨当时的环境!……小宝宝,我很明白的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辜负你父母的期望。”26日,赵云霄给襁褓中的女儿喂了最后一次奶,然后镇定地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

陈觉遗书原稿
读着已经泛黄了的遗书,我们丝毫感觉不到死亡将要来临的恐惧,更多的则是对彼此的爱。

陈觉与妻子赵云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