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旅行的书推荐
我有个同学三年前在阿里地区徒步穿越,途中有网之时及回来以后发了信息,昭告天下!我去阿里徒步啦!我看在眼里,妒在心里。西藏,说到西藏,也在我的知识覆盖范围之内。于是就有了这个帖
我有个同学三年前在阿里地区徒步穿越,途中有网之时及回来以后发了信息,昭告天下!我去阿里徒步啦!
我看在眼里,妒在心里。西藏,说到西藏,也在我的知识覆盖范围之内。于是就有了这个帖子。
聊西藏,你可以不去,但不能不看这些书。
我没去过西藏。一个没去过西藏的家伙,能在去过西藏的同学面前滔滔不绝大侃特侃——这就是看书能汲取到的力量,这就是知识赋予你的荣誉。
你可以不去,只要看书,谁都不能忽视你的存在。看书吧。
我就继承下下这一优良传统,为同学们的西藏之旅提供理论支持、知识储备,增强我们对于西藏旅游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一本推荐那本呢?从大局出发,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我觉得是这本最好——《西藏与西藏人》,作者:沈宗濂、柳陞祺。
为什么推荐这本?因为学术界常有西藏在中国,但藏学在世界之说。而这本书是第一本中国人面向世界全面介绍西藏的著作。沈宗濂是当时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1944-1945)。虽然沈宗濂排名第一作者,但主要执笔者是柳陞祺,他是办事处英文秘书(1944-1949)。
柳老先生用英文写成此书,1953年在美国出版,可以视作是中国人在国际藏学界的首次发声。也正因为这本书,给老先生的后半生(他留在了大陆)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以至于后来他根本不愿,也是不敢提起这本书。
为什么?你懂得。在特殊年代,谁都无法向红卫兵小将们说清为什么不用中文而用英文写书这一严重卖国行为。
柳老先生的才华、学识、品德和亲身经历原可为藏学奉献出更多好书,可惜他的后半生一直小心翼翼地活在巨大压力下,连话都不敢多说,才能没有得到充分施展。
柳先生去世后,他的女儿在整理遗物时才发现了《西藏与西藏人》的手稿——用打字机打成,整洁清爽。才了解到这部给自己的父亲带来承重负担的重要著作。
柳先生女儿的专业是德语,为了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又自学了英语和西藏历史文化。译文相当不错,亲切自然。家风好学淡泊,真是学者世家。赞!
本书优点是全面,自然环境、宗教文化、社会特点都有系统介绍,适合藏粉入门。此外,视角亲切,如果看了国外藏学家关于西藏的著作,这点感觉尤其强烈。缺点是成书时间较早,介绍的是1949年前的西藏,现在看有点过时,难以满足高段藏粉的需求。
柳老先生还有两本书《拉萨旧事》和《西藏的寺与僧》可以一起看。
藏粉一直追解的古格王国突然衰落之谜,《拉萨旧事》中曾有一篇提及线索,主要是宫廷内斗和宗教之争。
柳先生提到了这本书《早期耶稣会教士在中亚西亚的旅行》,作者:魏尔赛斯。(C. Wessels, Early Jesuit Travellers in Central Asia, 1603-1721, Hague, 1924),其中应记录了关于古格王朝大量内容。这本我没看过,特提供对古格感兴趣的同学查找。
第二本,略。
第三本是《喇嘛王国的覆灭》,这本书在国际藏学界享有盛誉,不可不提。写书写成这样就牛了,一提到某领域,某书无法绕开。
第四本是《西藏的文明》,石泰安(法)。石泰安是国际藏学界著名大佬,这本是他的代表作。
《喇嘛王国的覆灭》被誉为如果只看一本关于西藏的书,就看这本。但我是在看完《天葬》后再看以上这两本书,总觉得和预想比较有些差距。但确实值得一观。
除了这几本全面介绍西藏历史和文化专著外,还推荐相关参考书籍。
因为西藏全民信仰佛教,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与藏传佛教之间关系密不可分,用前一阵最流行的形容词是“如胶似漆”(熟悉这个典故出处的同学可以猜到本帖的打字时间)。所以,要读一些藏传佛教有关的书籍。
最好的是《西藏佛教史》(宗教文化出版社 克珠群佩主编),但本书太专业,篇幅也过大,读下来太累。我没能全部读完。特别推荐给超级藏粉。
不读这本书也不要紧,有两本可以替代。第一是《西藏佛教发展史略》(王森著),王森是著名藏学家,他的这本西藏佛教发展史略,我非常喜欢。对于厘清藏传佛教极其复杂的各大教派和分支传承极有价值。
第二本是《藏传佛教探秘》(巴蜀书社 徐丽华著)。这本书属于巴蜀书社的一套佛教系列丛书中一本,系统介绍了藏传佛教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了解某地、某段或某人的历史,除了读正反两方立场的专著外,野史笔记之类有时更能带出历史的真实和那种特殊的神韵。
关于西藏的自传+笔记体的奇书,推荐两本。第一本是《艽野尘梦》,作者陈渠珍,雪域奇情,感天动地,我写过专贴强推,不再多说了。本号下个帖子,发这篇。
还有一本是《雪域求法记—一个汉人喇嘛的口述史》口述者是邢肃芝。邢肃芝是佛教徒,法号碧松法师,获得西藏三大寺获最高佛学学位(然巴格西)。
这是邢老在1930-40年间,从内地徒步进入西藏学习藏传佛教的亲历记,怎么看都有点象玄奘。书中记录了很多掌故亲历奇闻异事。
我们没有机会亲历陈渠珍、邢肃芝等人的故事,但能读到他们的书也是一件幸事,让我们知道曾经有过这样的奇人,这样的奇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