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的青蛙娶老婆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俳谐大师,有「俳圣」之誉,他在日本文坛上的地位,相当于李白在中国,咿呀学语的稚童都会背诵他的名句。古池や 蛙飛び込む水の音古池塘,青蛙跳入水中央,一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代的俳谐大师,有「俳圣」之誉,他在日本文坛上的地位,相当于李白在中国,咿呀学语的稚童都会背诵他的名句。

古池や 蛙飛び込む水の音

古池塘,

青蛙跳入水中央,

一声响。

木のもとに汁も膾も桜かな

树下肉丝、菜汤上,

飘落樱花瓣。

さまざまのこと思い出す桜かな

但见樱花开,

令人思往事。

很多国人初听他的俳句,大概会觉得这种创作水平能当俳圣简直匪夷所思,这不就和“大海啊全是水,姑娘啊全是腿”同级别的打油诗么?其实呢,一方面是翻译导致的语言艺术失真,一方面你熟悉的就那么几句,如果李白只会“床前明月光”,那也不能被叫诗仙啊。

春来,他写:

雪間より薄紫の芽独活哉

雪融艳一点,当归淡紫芽。

春去,他写:

行く春や鳥啼き魚の目は涙

暮春至,鹃鸟啼鸣,鱼目泪。

夏天,他写:

蛸壶やはかなき梦を夏の月

章鱼壶中梦黄粱,天边夏月。

天亮,他写:

曙や白魚白きこと一寸

黎明前,银鱼一寸,白光闪。

看见水鸟,他写:

梅白し昨日ふや靏を盗れし

水鸟嘴,沾有梅瓣白。

每一句都极有画面感,余韵悠长。透过芭蕉君的瞳孔,仿若显微镜看世界,寻常事物都变得色彩斑斓。他心思细腻,却又不同于女性,他笔下没有痴痴恋恋,只捕捉自然万物的微光与颤栗。

芭蕉君一生不曾娶妻,也不祈求为官,平常打扮像个僧侣:脖挂褡裢,手持十八念珠。当真是个无欲无求的佛系诗人吗?

一般人都知道他酷爱旅行,他踏破草鞋,去过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甚至因为步速过快被人怀疑是忍者。他这一生足迹遍布日本的东南西北,最后也死在了旅途中。而不为人知的是,他讨厌独自旅行,最享受的其实是与男弟子一起旅行。是的,他不思女色,因为喜欢男人。

男男之恋在日本历史上并非异端禁忌,相传早在平安时代,入唐求法的密宗大师空海(774-835年),就将唐朝盛行的男色之风传入日本。公元806年,他从长安回国,写了首基情满满的诗送给同到中国留学的义操:同法同门喜遇深,游空白雾忽归岑。一生一别难再见,非梦思中数数寻。

到了江户时代,日常生活处处都可见男色文化。从平民到贵族,从僧侣到武士,都毫不隐藏自己爱好男色的兴趣。而师徒恋,则更像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年长者作为师父传道授业,年轻的弟子则以倾慕和献身来回报。

1644年,芭蕉出生于日本伊贺的上野,靠近京都(现在的三重县上野市)的一个低级武士家庭,在家排行老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一个妹妹。那时候他还叫松尾金作。12岁时父亲去世,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去给当地领主藤堂良精的嫡子良忠做侍童。藤堂良忠只比他大两岁,师从北村季吟学习贞门俳谐,俳号蝉吟。两人关系超越了一般的主仆,时常在一起推敲研读。18岁时,芭蕉渐渐在俳句界崭露头角,在1664年出版的《佐夜山中集》中,他有两句被选中:“明月之夜旅宿焉,绯樱绽放思暮年。”

芭蕉手迹

1666年,年轻的良忠去世了,22岁的芭蕉辞职去专门学诗。十年后,他被公认为俳句大师,开始收徒弟。弟子中不乏美少年,其中一个叫越智越人的,后来也被称为蕉门十哲之一,时人咏为「美男饮水,颜如秋月」。

俳圣殿

1681年,有位弟子送他一株芭蕉树,植在他的庭院里。来年,芭蕉树因天冷结不出果实,他感慨诗之无用恰同于此,便以芭蕉为俳号。此前他还取过笔名叫桃青,也是向偶像李白致敬。

芭蕉庵

知道芭蕉的性取向后,看他的俳句也有了微妙的变化,比如:

菊の後大根の外更になし

菊后无它物,唯有大萝卜。

芭蕉一生出行数次,路上对女人向来都是避之不及,曾在途中遇到几个去神宫参拜的妓女哀求同行,芭蕉虽有怜悯,却终究还是拒绝。

40岁时,芭蕉遇到了小他13岁的爱徒坪井杜国,这个徒弟本是个大米作坊的少爷,因思慕芭蕉甚深,就跋山涉水赶来追随他。1684年秋,两人结伴开始了后来称之为《旷野纪行》或《饱经风霜的骷髅之纪录》(野ざらし纪行)的旅行,从江户到富士山,到伊势,上野和京都,师徒卧则同床,起则同行,如影随形,喜悲与共。

不过,芭蕉更加有挑战性的一段旅行,则是在1689年的春末前往奥州和北陆,地处日本东北,当时很是偏远、荒凉。芭蕉在这趟旅程中写下不朽名作《奥の细道》,一路留下名句无数,后来被门人按照吟咏的地点刻成句碑。

前些年日本东北强震,震央就在奥之细道的中心点仙台外海。天灾过后,名胜古迹惨遭摧毁,城市面目全非,奥之细道几近绝响。

全长约2400公里的路线,三百年前主要靠步行,途中餐风宿露、艰难困苦自不待言,所幸芭蕉有位爱徒相伴,他就是河合曾良。

在日本动漫《搞笑漫画日和》中,曾良俊朗却冷酷腹黑,时常欺负单纯又笨拙的芭蕉桑。

当然这是恶搞了,这一对感情其实很好。有段时间,两人住得很近,曾良朝夕来访,芭蕉做饭时,他帮着劈柴烧锅;夜间煮汤烹茶时,他就敲冰汲水。有个冬夜,曾良冒雪上门,芭蕉当即写下俳句:

你为我烧水,

我给你看好东西,

一个圆雪球。 

相当有爱了。

日和里的梗也并非毫无出处,比如芭蕉桑拜托曾良君陪他去旅行,并要给他看一个羞羞哒的东西。结果满怀期待的曾良君,看见了芭蕉桑珍藏的……脐带!

其实这是有典故的,出自岁暮 《故乡》辞(贞享四年(1687)十二月,芭蕉回伊贺故乡,看到自己出生时的脐带,有感而发):

代代先贤,不忘故里。我今年初老过四十,动辄生怀旧之念,不舍年迈兄弟之情谊。初冬时雨之际,踏雪履霜,于腊月末至伊阳山中。若父母健在,当欣喜非常。然而,慈爱之昔成悲伤之回忆,感慨良多。

故乡阔别岁暮归,眼见脐带热泪流。

秋天时,曾良染上腹疾,就与芭蕉在山中分手,两人分别时还泡了温泉,芭蕉写下:

温泉喜入浴,

水滑肌肤香入躯,

延年何需菊。

苦旅最怕染病,而最容易得的病就是腹疾,食物和水不明来路或不洁净,难免吃坏肚子。日和那集《温暖人心的东北之旅》里,芭蕉吟出千古名句:耗子的腰子,多大个肾!(当然是瞎掰的),然后被曾良嫌弃地一巴掌打飞出去,滑行数米,嘴巴正好吃进了毒蘑菇。

吃下蘑菇,他就产生了幻觉,语无伦次,说看到了那谁家的小谁。

当地朋友告诉曾良,芭蕉吃了“我擦嘞闹不住菇”。

毒性发作,芭蕉狂暴攻击了他的朋友。而曾良吹晚风的时候,偶然发现了“我擦嘞闹得住菇”,解了师父的毒。

现实中芭蕉就没这么幸运了,1694年11月28日,他因腹疾死于大阪,临终前写下了最后一句俳句:

旅に病で梦は枯野をかけ廻る

旅途罹病,荒原驰骋梦魂萦。

就想到电影《阿飞正传》里那句:以前,有一种小鸟,它生下来就没有脚,一直不停地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一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一半夕照,一半月华,天地清朗,万物静寂,漂泊一生的芭蕉君,灵魂终于找到了安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