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旅行豆瓣
“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缥缈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我目瞪口呆,仿佛面对的是整
“我从未见过如此明亮的面孔,以及在他刚毅面颊上徐徐绽放的柔和笑容。我十四年的生命所孕育的全部缥缈的向往终于第一次拥有了一个清晰可见的形象。我目瞪口呆,仿佛面对的是整个幽深的男人世界。”
所有看过《大明宫词》的人都不会忘记太平初见薛绍那一幕吧。在正月热闹拥挤的长安夜晚,汹涌的人流里,混杂着众多带着昆仑奴面具的市民们,太平宿命般地揭下了薛绍的面具,明媚的像一首优美的诗。
我爱这部电视剧,有三点理由。一是服饰美工好看,二是演员选得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我爱极了它的台词设计,每一段都像是舞台剧的独白和倾吐,如泣如诉,萦绕着一层轻烟薄雾似的沧桑之感。
人物身上轻如薄翼的衣衫裙裾,宫殿里被风鼓荡的巨大帷幔,英俊男儿垂下乌黑油亮的秀发,魏国夫人舞弄玉手留下惊艳的美貌。周公子饰演的小太平无忧无虑,鬼灵精怪,享受着世界上最大帝国的统治者的所有宠爱。陈红饰演长大后的太平,面如满月,目似横波,绛唇一点,半露脖颈,无言含笑,不怒自威。在陈红之前,我对大唐公主并无具体的形象,陈红之后,我对大唐公主再无别的想象。
有评论说这是一部披着历史外衣的女性剧,多处不符史实。好吧,从正剧角度看这样的指摘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我们对那段历史太熟稔了,我们知道那座通宵不眠的长安城里,有位野心勃勃的皇后,蚕食着她孱弱的皇帝丈夫的权力,我们知道那是万国来贺的盛世,市集上,波斯商人把玩着玻璃珠子,胡姬压酒劝客尝,女人们盘起重重的发髻,额头点缀着金钿,脸上涂满了朱泥胭脂。可我们还不知道,那气势恢宏的大明宫里的爱恨情仇,我们好奇着王公贵族们的感情生活。我们需要《大明王朝1566》或者《雍正王朝》这样的正剧,也接受历史的另一种讲述方式。恰巧,《大明宫词》的讲述方式正好戳中了我。它的语言如此瑰丽,铺陈的形容,堆叠的词藻,连成长久的排比,像极了唐朝应有的气象。
有关贺兰氏的戏份集中在前几集,但她的美,就像一副惊艳的仕女图,看过一眼再难忘怀。
“对面款款地划来一只船,船上有伞,魏国夫人坐在伞下。船头旁有几个健美的娈童在为其吹乐助兴。她穿一件露肩的衣服,头发被风轻轻撩起,浑身上下每一寸肌肤似乎都荡漾着风情,两船相错时,她做作地甩过一个眼神,一丝笑意挂在嘴角,仿佛美仅仅是她买断的专利”。
贺兰氏是个自知美丽的女人,也是个自以为美丽就能征服一切的女人。她的张扬早早将她推入死亡的深潭,像朵紫白色的百合一般,短暂地开完了自己美而无果的一生。
“野花迎风飘摆,好像是在倾诉衷肠,绿草凄凄抖动,无尽的缠绵依恋。初绿的柳枝坠入悠悠碧水,搅乱了芳心柔情荡漾。为什么春天每年都如期而至,而我远行的丈夫却年年不见音讯。”
“你的错误就是美若天仙,婀娜的身姿让我的手不听使唤,蓬松的身发涨满了我的眼帘,看不见道路山川,只是漆黑一片;你明艳的面颊让我胯下的这头畜生倾倒,竟忘记他的主人是多么的威严。”
这段是《采桑女》皮影戏的台词。少妇不识出征多年后返乡的丈夫,感慨着春天比爱情更守信诺。丈夫挡住妻子的道路,用言语调戏她。爱情最美的时候是发生在春天的挑逗。春风摇曳着情思,春水漫过了河岸,春草绵延至远方,春光莫辜负了佳人公子。画外音是老去的太平沧桑的语调,再美也带着一团化不开的哀愁。
“这世界没有爱太不好了,而太想爱了,反而会令你更失望”
正如歌词唱到的--“放不开,那命运钦定的爱情;躲不开,那注定凄艳的荣幸;逃不开,那疲惫过后最终的远行”,太平的爱情悲剧是场躲不开的命中注定。她的第一次出城,成为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旅行。在那次,她初次邂逅了薛绍,明媚而深沉的男子。那张英俊温柔的脸,像是藏着无数的柔情蜜意,就连隔着电视屏幕的我也被深深震撼。对着这样的男子,哪个少女不会突然产生像一个真正的女人那样甜蜜的心情呢。
“我爱这座城市,因为他的存在。我望着窗外长安城的车水马龙,彻底地将灵魂交与了它。”爱情是爱屋及乌的,但更应是两心相悦的。爱情始于一见钟情,却无法终于长相守的誓言。
“爱情,意味着长相守,意味着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就像峭壁上两棵纠缠在一起的常春藤,共同生长繁茂,共同经受风雨最恶意的袭击,共同领略阳光最温存的爱抚,共同枯烂腐败,化做坠入深潭的一缕缕烟尘。它的崇贵需要两股庞大的激情,两颗炽烈的心灵。真正的爱情是无坚不摧的,不论是天上的神明还是地狱的命官,都不能让他们屈服,因为它本身就是天堂,代表着生命最崇高最健全的境界。”
可惜,太平的婚姻是一场疲惫后无果的凄艳。长相守的誓言被皇权所逼,置换了女主角,无力反抗的薛绍消极地用羞辱太平的爱情祭奠死去的原配,帝国最受宠的公主,带着飞蛾扑火的莽撞憧憬着幸福的未来,却在不爱自己的丈夫面前,再怎么卑微贤淑也求不得琴瑟相谐。
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人物说着说着就唱起了黄梅戏,倒也不觉得迷之尴尬,反而听着柔美婉转,像烟雨江南的样子。《大明宫词》大篇幅非日常对话的台词,像莎翁的舞台剧,别开生面,也没觉得怎么突兀。大概20多岁是个矫揉造作的年龄,“为赋新词强说愁”,刻意将单调空白的生活分割成支离迷乱的世界,自个儿扮成沧桑的过来人,云淡风轻地讲述着过往的岁月。
这也无妨,曾经有一部电视剧陪我度过多情的少女时代,想起来真好。
(全文完)
本文作者“慕荣”,现居威海,目前已发表了18篇原创文字,至今活跃在豆瓣社区。下载豆瓣App搜索用户“慕荣”关注Ta。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