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到北戴河的旅行团
中国近代旅游业中国近代旅游业发端于 19 世纪中叶,当时,随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及远洋航运业务的发展,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纷纷来到中国,一些人在中国修筑别墅。

中国近代旅游业




中国近代旅游业发端于 19 世纪中叶,当时,随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及远洋航运业务的发展,西方的商人、传教士、学者和一些冒险家纷纷来到中国,一些人在中国修筑别墅。外国来华的人数逐年上升,于是,英美通济隆(Travelex)旅行部和捷运旅行社在 20 世纪初首先进入上海,日本的国际观光局也打入中国的沿海城市,设立代办机构。

注:日本国际观光局新京支社,也称“新京观光协会”、“满洲观光协会”,位于新京站(长春站)东边。建于伪满初期,俗称“小白楼”,是当时长春旅游观光的策划地,也是众多“旅游巴士”的起止点。解放后曾为铁路售票处和军事代表处。1990 年代拆除。
1923
第一家旅行社
8月,经当时交通部批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在其银行内创办了旅行部。负责办理旅游业务,这是第一家由中国人经营的旅行社,并开展短途旅游业务。旅行社于 1924 年春组织了第一批出国赴日本旅行的观樱花团。

1927
成立中国旅行社
随着业务的发展,到 1927 年 7 月,该旅行部从银行中分离出来,正式成立了以“发扬国光,服务行旅”为主旨的中国旅行社。从成立直至 1953 年宣告结束,以其近 30 年的不凡旅程,为后人留下了服务社会的宝贵理念和丰富经验,值得后人借鉴与仿效。


1927
第一本旅行杂志
1927 年春,陈光甫先生又策划并创办中国第一本旅行杂志--《旅行杂志》,该刊以“提倡旅游、服务旅游”为宗旨,显著特点是撰稿人均为民国时期享誉文坛的新闻界、小说界乃至政界的重要人物;文章内容多以旅游散文、随笔为主。其中有小说家郁达夫的《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小说家张恨水的《滕王阁渺不可寻》等。由于战事原因后又迁至桂林、重庆出版,1954 年在北京终刊。



1931
自建旅馆和饭店
1931 年,中国旅行社开始自建旅馆,开创了我国旅游旅馆的先例。
近代饭店是在清朝末期和民国时期发展起来的,主要有外资经营的西式饭店和铁路沿线的招商饭店及公寓等,如北京 1901 年建成的北京饭店、1912 年建成的长安春饭店等。

中国现代旅游业
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
但在高度计划经济时期,工业是“宠儿”,服务业是“弃子”,旅游业在当时还没有产业概念与经济属性;况且,那时能填饱肚子尚属不易,被视作资本主义贪图享乐生活方式的旅游,未能萌芽。
1949
厦门华侨服务社
即便如此,1949 年 11 月 19 日,新中国诞生的第 50 天,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了。这是新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为海内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国际友人提供旅游服务是它当时的主要业务,尽管它仅有 4 人。但是,新中国的旅游业确乎从这里起步了。

1954
中国国际旅行总社
1954 年 4 月,中国国际旅行总社(国旅)成立,这是我国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第一家全国性旅行社。它的主要职责是接待国家或部门请来的客人。

1957
中国华侨旅行服务总社
与国旅“主外”、接待外宾相对应,成立于 1957 年 4 月的中国华侨旅行服务总社(中旅)“主内”,负责接待回家探亲的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统一领导和协调华侨及港澳同胞的探亲旅游。

1964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
从成立之时到 1970 年代末期的 20 多年间,国旅和中旅两家旅行社支撑着中国对外民间交往的门面。1964 年,一个专管旅游的国家机构诞生,它有着一个拗口的名称: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合署办公,而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的前身。

1959 年,我国共接待外国旅游者 8172 名,到 1969 年,就已经达到了 4.5 万人了。
然而,突如其来的“文革”狂潮,让刚刚起步的旅游业陷入停顿状态。
1978
香港同胞回国观光
1978 年夏,300 多名香港青少年经过深圳罗湖桥口岸,踏上祖国的土地,迎接他们的是当时团中央旅游部的导游和鲜花,这是“文革”以后第一个以夏令营名义回国观光的香港青少年团队。

注:著名的罗湖桥是一座宽敞的双层行人桥,跨过深圳河,连接着深圳、香港两地。目前,通过罗湖桥的日均旅客流量为 25 万人次,最高峰时达到 39.5 万人次。
1979
邓小平号召世界旅行者来华旅游
在 1979 年 1 月到 7 月间,邓小平连续发表了多篇讲话,“旅游事业大有文章可做,要突出地搞,加快地搞。”邓小平带着浓重四川口音的话语为世界旅游者打开了一扇门。“到中国去!”成为国际上的时髦声音和世界性冲动,四海宾朋蜂拥而至。讲话发表的当年,美国就有 17 万人申请来华旅游,日本的年轻人,每 4 个人中就有 3 个想到中国旅游。

反观国内,1980 年代前,很多中国人都没有旅游的概念。进入 1980 年代,国内游逐渐兴起,但当时景点不多,北京、西安等名胜古迹多的地方成了少数几个热门的旅游城市。那时能去一次首都北京,在天安门前、长城留个影,是非常了不起的,身边的人都会很羡慕你。


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1982 年 8 月,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更名为国家旅游局。并于 1983 年 2 月首次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国际旅游会议,邀请了来自 45 个国家的 700 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中国旅游界与世界旅游界首次在中国握手。当年 10 月,中国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正式成员。1993 年,国务院决定国家旅游局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1983
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业标志
1983 年 10 月,中国国家旅游局经过对多种方案的比较和研究,最终确定选用东汉的青铜器、国宝级文物“马踏飞燕”作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

“马踏飞燕”其天马行空、无所羁缚的浪漫主义精神,象征着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而且,马是古今旅游的重要工具,奋进的象征,表示旅游者可以在中国尽兴旅游。同时,“马踏飞燕”象征着中国数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显示文明古国的伟大形象,吸引全世界的旅游者。

1983
中国人最早出境游记录
中国人最早的出境游起源于 1983 年,香港、澳门对内地居民开放旅游后,广东地区的“港澳探亲游”成为出境游的开始。
1983 年 11 月 15 日,第一批中国公民共 25 人从广州出发前往香港旅游探亲,香港媒体称之为“新中国第一团(出境旅游团)”
国门打开后,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观念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出现在各地景区“到此一游”的留言,成为国内旅游开始兴起的标志之一(对公民道德素质的讨论也越发成为焦点)。
1990
开放“新马泰”探亲旅游
及公民自费出国游
1990 年 10 月,中国国家旅游局允许公民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探亲旅游。1997 年,中国又陆续批准开放 8 个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的目的地国家。而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发布的《2017 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统计,截止到 2017 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了 1.3 亿人次。



1990
中国首批三家五星级酒店
中国酒店按照星级评定,最高的是五星级,现在中国有众多的五星级酒店,不过 1990 年中国才第一次评定五星级酒店,首批五星级酒店有三家,分别是广州白天鹅宾馆、广州中国大酒店、广州花园酒店。没错,第一批评定的三家五星级酒店都在广州市。


注:白天鹅宾馆是中国第一家五星级宾馆,1983 年由霍英东与广东省政府合资建成开业,营业 30 年间接待过 40 多个国家 150 个元首,邓小平住过 3 次,英国女王也来过。




2007
中国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
2007 年 5 月 22 日,国家旅游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通知公告,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委派的评定小组现场验收,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决定批准北京市故宫博物院等 66 家景区为国家第一批 5A 级旅游景区。截至 2017 年 9 月 2 日,国家旅游局共确定了 249 家国家 5A 级旅游风景区。





2011
开放台湾自由行
自 2011 年 6 月 28 日开放台湾自由行开始,截止到目前一共开放了 47 个城市,具有以上城市户籍的居民以及在开放异地户籍办理的城市,可以办理自由行手续。其中包含北京、上海、厦门、天津等共 47 个城市。自由行在台湾俗称“机加酒”,即机票加酒店,由旅行社安排住宿与交通,但没有导游随行,饮食也由旅客自行安排。与半自助旅游不同的是,旅客在航空公司航班与饭店的选择上均受到限制,但行程安排的弹性与半自助旅游相同。





2018
68个免签或落地签的国家
根据外交、领事部门发布的最新信息,截止2018 年 1 月 18 日,持普通护照中国公民可以免签、落地签前往的国家和地区已经增加到 68 个。
详情请查询中国领事服务网及相关附件:

2018
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
回望上个世纪,从 1980 年代入境旅游的黄金时期、1990年代中后期的国民旅游的兴起,再到评定国家 A 级旅游景区、星级饭店以及审核旅行社的资质,国家旅游局一直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中占据着主要位置。这次国家机构的改革不再保留国家旅游局,标志着一个独立部门主导旅游发展时代的结束,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将进入新的时期。


2018
海南实施59国人员入境免签
中国公安部 4 月 18 日宣布,自 2018 年 5 月 1 日起,在海南省实施59国人员入境免签政策。一直以来,公安部积极支持海南省经济建设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出入境便利政策。经国务院批准,2000 年即同意海南实施 21 国人员团队入境旅游 15 天免签政策,并于 2010 年进行了优化,将免签入境政策适用国家增加至 26 个。现在,政策适用国家名单包括: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挪威等。
如今的中国是世界公认的最具潜力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我们用一百年,重新再次与世界连接。未来,中国旅游行业的“骏马”还会如何继续飞驰?

文献参考:
《人民日报海外版》、维基百科以及相关网络资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