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商务旅行的特点

关于商务客人的特点?
从消费特征和档次分析,商务旅游无疑是旅游的高端产品。与观光旅游者相比,商务旅游者具有消费能力强、消费倾向明显、重访率高、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不受

商务旅行的特点

关于商务客人的特点?

从消费特征和档次分析,商务旅游无疑是旅游的高端产品。

与观光旅游者相比,商务旅游者具有消费能力强、消费倾向明显、重访率高、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不受季节影响、停留时间较长等特征。

一是消费能力强,重质不重价。

商务旅游者的交通和住宿餐饮等费用由公司支付,加上他们一般都是收入较高的阶层,因而商务旅游者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据调查,商务客人与观光客人的消费比约为2.5∶1)。

较强的消费能力使得商务旅游者不太关注消费服务的价格,而更注重消费所带来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和服务质量,更注重服务的效率、品质、个性化及完善程度,更看重物有所值。

来华参加商务、会议活动的海外客人的人均天消费,比观光客人的人均天消费高出20%以上。

另外,国内商务客人的消费水平也比其他游客高,据北京市旅游局2001年进行的国内旅游调查,来京从事商务活动的国内旅游者的人均花费为1327.4元,比观光客人的人均消费高出42.2%。

二是消费倾向明显。

资料表明,商务旅游者的消费项目中,住宿、餐饮、交通、会议、宴会、通讯等费用的支出比较稳定并占有较大比例。

观光游览、购物和娱乐等消费则依商务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商务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

三是重访率高。

2003年,中国境外游客中,商务游客只占9.8%,但4次以上来华的就高达72.1%,远远高出观光客的33.9%;来北京的境内商务客人中,4次以上来京客人的所占比例比境外商务客人更高。

四是时间观念强,对商务配套设施需求大。

商务游客旅行日程安排紧凑,强调效率,因此,他们希望旅行公司提供的商旅服务能统筹安排,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近些年来,商务游客越来越追求快捷便利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据有关方面调查,10个国际商务客人中就有6人携带笔记本电脑,他们在酒店中使用传真比例高达97%,有超过50%的国际商务客人在差旅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因此,他们往往对办公地和住宿房间是否有宽带网比较计较。

另外,商务客人对电子信箱、电传、国际直播电话等使用频率也较高。

五是散客为主,受季节影响小。

统计表明,商务客人中散客居多,他们的主体是公司或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者。

商务客人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商务活动,完成商业目标。

因此,旅行时间、旅行方式和目的地等在出行之前基本上已经确定。

对商务客人来说,旅行意味着工作。

进行商务旅行是一种公务,不受季节和气温影响。

这些就意味着商务客人在旅行过程中和在目的地期间,需要较多的"管家式服务",以减少旅行过程中非工作本身所带来的麻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商务客人停留的时间较长。

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调查,来华海外商务客人在华停留超过15天者达15%,而观光客人停留15天以上的仅有5.8%,文体交流客人停留15天以上者达21.4%,远远高于观光客人的停留时间。

国内游客中的商务客人的停留时间也明显多于观光客人和其他类型的游客。

在北京的国内游客中,停留时间最长的是文体交流客人(15.1天),从事商务活动的客人停留时间为7.4天,均比休闲游览(4.8天)停留的时间长。

关于酒店商务客人的特点?

从消费特征和档次分析,商务旅游无疑是旅游的高端产品。

与观光旅游者相比,商务旅游者具有消费能力强、消费倾向明显、重访率高、对配套设施要求较高、不受季节影响、停留时间较长等特征。

一是消费能力强,重质不重价。

商务旅游者的交通和住宿餐饮等费用由公司支付,加上他们一般都是收入较高的阶层,因而商务旅游者拥有较强的消费能力(据调查,商务客人与观光客人的消费比约为2.5∶1)。

较强的消费能力使得商务旅游者不太关注消费服务的价格,而更注重消费所带来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利性和服务质量,更注重服务的效率、品质、个性化及完善程度,更看重物有所值。

来华参加商务、会议活动的海外客人的人均天消费,比观光客人的人均天消费高出20%以上。

另外,国内商务客人的消费水平也比其他游客高,据北京市旅游局2001年进行的国内旅游调查,来京从事商务活动的国内旅游者的人均花费为1327.4元,比观光客人的人均消费高出42.2%。

二是消费倾向明显。

资料表明,商务旅游者的消费项目中,住宿、餐饮、交通、会议、宴会、通讯等费用的支出比较稳定并占有较大比例。

观光游览、购物和娱乐等消费则依商务旅游者的停留时间、商务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配套设施完善程度和服务质量的不同而呈现较大的差异。

三是重访率高。

2003年,中国境外游客中,商务游客只占9.8%,但4次以上来华的就高达72.1%,远远高出观光客的33.9%;来北京的境内商务客人中,4次以上来京客人的所占比例比境外商务客人更高。

四是时间观念强,对商务配套设施需求大。

商务游客旅行日程安排紧凑,强调效率,因此,他们希望旅行公司提供的商旅服务能统筹安排,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近些年来,商务游客越来越追求快捷便利的现代化办公设施,据有关方面调查,10个国际商务客人中就有6人携带笔记本电脑,他们在酒店中使用传真比例高达97%,有超过50%的国际商务客人在差旅过程中使用互联网,因此,他们往往对办公地和住宿房间是否有宽带网比较计较。

另外,商务客人对电子信箱、电传、国际直播电话等使用频率也较高。

五是散客为主,受季节影响小。

统计表明,商务客人中散客居多,他们的主体是公司或机构的中高层管理者。

商务客人旅行的主要目的是从事商务活动,完成商业目标。

因此,旅行时间、旅行方式和目的地等在出行之前基本上已经确定。

对商务客人来说,旅行意味着工作。

进行商务旅行是一种公务,不受季节和气温影响。

这些就意味着商务客人在旅行过程中和在目的地期间,需要较多的"管家式服务",以减少旅行过程中非工作本身所带来的麻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六是商务客人停留的时间较长。

据国家旅游局2002年调查,来华海外商务客人在华停留超过15天者达15%,而观光客人停留15天以上的仅有5.8%,文体交流客人停留15天以上者达21.4%,远远高于观光客人的停留时间。

国内游客中的商务客人的停留时间也明显多于观光客人和其他类型的游客。

在北京的国内游客中,停留时间最长的是文体交流客人(15.1天),从事商务活动的客人停留时间为7.4天,均比休闲游览(4.8天)停留的时间长。

什么是商务旅游?

商务旅行 〔business travel)又称 公干、出差 等。

是旅游行业中细分出来的一个概念。

主要涉及到交通,迁移,住宿,体育赛事,文化或者饮食活动和饭店行业的宴会。

工作期间的程序是很明确的和会议室、商务中心的安排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些必备设施:纸张,投影仪,屏幕,互联网接口等。

商务旅行是一个接待城市很重要的一个指标。

相对于平均165个游客一天的话,它的预算是260个一天〔欧洲数据〕。

食宿消费通常是由企业或者别的单位公费支付,那么,个人游客则可以在购物和消遣上花费更多的钱。

近年来,商务旅游是发展最快的旅游项目之一,从其规模和发展看,已成为世界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统计,全球每年旅游业收入的35000亿美元中,有4200亿美元属于企业的商旅支出,占全部旅游收入的12%,并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一比例仍会提高。

目前全球商务旅游人数约占旅游者总数的1/3,国际上许多著名的连锁饭店通过调查发现,商务客人已占全球住房游客的53%,占连锁饭店的60%。

近年来由于许多新兴的旅游项目也推动了商务旅游的发展,例如增长最快的奖励旅游,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1亿人~18亿人次进行奖励旅游。

同样发展很快的还有国际会议市场。

国际会议自70年代中期以来就以其广泛的影响、高额的利润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注意。

据专家估计,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全世界每年的会议收入将达到2200亿美元之上,且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长。

全世界商务旅游的发展都呈现出良好态势。

在欧洲,由于统一大市场已经形成,企业国际化加快,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良好。

在亚太地区,商务旅游发展也非常迅速并具有持续发展之势,尤其是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

此外,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中国大陆均已崛起,使亚太地区商务旅游市场又注入了新的血液。

因此,可以用“东西方共发展”来形容世界商务旅游的格局。

(二)、中国商务旅游的发展概况 中国宏观经济和政局的稳定发展为商务活动的活跃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当中国的旅游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商务旅游作为旅游高端市场的主力军日趋显现出优势和潜力,商务旅游正成为一块利润丰厚的蛋糕,且极具成长性。

美国运通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惊人,规模已经达到法国、德国等欧洲主要国家的水平,如果保持目前的增长幅度,将在今后5年内翻一番,成为世界第三大商务旅游市场。

总的来看中国商务旅游市场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 市场规模逐年增大 专家预测,如果全国4000万商务人士按每人每年平均出行三次计算,全年商务旅游总量可达1.2亿人次左右。

国家旅游局2003年的一份资料显示,中国每年国际商务旅游支出超过357亿元,占亚洲商务旅游市场的17%,目前我国因公出境包括公务和商务考察的人数已占出国人数的53.3%;中国国内商务旅游支出则高达1700亿美元,约占国内整个旅游市场的30.5%,并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

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消息,从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结构中分析,商务及会议旅游共占39.9%,已接近或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近年来,中国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与中国通航的国家越来越多,航线越来越长。

中国相对齐备的涉外旅游服务系统也为商务旅游提供了便利。

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在中国境内的各项展览、会议等都成为吸引商务旅游人士的重要磁石。

据国际会议协会预测:“中国有可能成为二十一世纪国际会奖旅游(会展旅游和奖励旅游的合称)首要目的地”,而中国加入 WTO、2008 年奥运会及 2010 年世博会的申办成功更为中国商务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2、收入稳定 由于商务旅游是以商务或者其他特定的活动目的为导向,因此通常商务旅游的时间随意性低,事前计划性强,而且活动具有重复性(尤其是年会、大型活动都有固定的时间或者预先设定的时间,经过一定固定的时间间隔就会再次举行)。

这就形成了商务旅游的稳定性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时间固定,一般来讲它不会受到气候条件或者一些不利条件(如交通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是旅游市场中最稳定的一个细分市场。

另一方面,商务活动的重复性使商务旅游能够产生稳定的旅游客流和收入,而没有其他旅游项目的明显的季节性和淡旺季的差异。

3、 利润丰厚 商务旅游的消费者构成的特点决定了其中自费的比重不大,并且通常商务旅游者所产生的费用是依照所在组织的内部规定或者商务活动的级别标准而确定,价格因素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因此相对于休闲旅游而言,商务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更高。

从两种类型旅游的目的上来看,商务旅行者更看中的是服务质量、效率和便利性。

据统计,商务客人的人均日消费额比观光客人要高出23%。

此外,商务旅游者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也相对较长。

所以,一般来说商务旅游的利润率高达20%~30%,远远高于一般休闲旅游的利润。

3、 市场形成期,专业性匮乏 从市场周期角度对于国内商务旅游市场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市场正...

散客旅游的特点是什么?

散客旅游的特点:(一)批量小由于散客旅游多为旅游者本人外出或与其家人、朋友结伴而行,因此与团体旅游相比,其人数规模小得多。

对旅行社而言,接待散客旅游的批量比接待团队旅游的批量小很多。

(二)批次多散客要求旅行社提供的服务不是一次性的,有时同一散客多次要求旅行社为其提供服务,增加了旅行社的工作量。

(三)预定期短由于散客旅游要求旅行社提供的不是全套旅游服务,因此要求旅行社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其提供有关的旅游服务。

(四)要求多散客中有大量的公务和商务旅客,由于他们的旅行费用多有公司承担,所以他们在旅游中的应酬及商务、公务活动,不仅要求水平高,且对服务的要求也较多、较高。

(五)变化多散客往往由于旅游经验较欠缺,在出游前对其旅游计划缺乏周密安排,会出现很多临时变化情况。

这些特征是时常发生:(1)求自主,反包办;(2)求自由,反干预;(3)警惕性高,提防心重;(4)对价格敏感;(5)偏爱特色旅游产品的消费。

...

旅游电子商务的特点

旅游电子商务,是指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务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

我国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从 1996年开始出现,目前,具有一定旅游资讯能力的网站已有5000多家。

其中专业旅游网站300余家,主要包括地区性网站、专业网站和门户网站的旅游频道三大类。

虽然电子商务运用于旅游业仅有数年的时间,但是其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旅游交易的新模式。

这个社会分工日益明细的社会,专业不仅表现在技术上,在市场布局也是一样。

就像“国美电器”及一些大型超市一样,形成了一大批强大的专业买场,并打出了品牌、赢得了口碑。

从而形成了人流量,带动了销售,这就是专业市场的最大好处。

旅游电子商务就为广大旅游业同行提供了一个互联网的平台。

旅游门市最为专业的旅游买卖交易场,汇聚了大量的游客客源,旅游企业及旅游相关行业企业,将旅游行业进行了细分,精致打造,为游客提供了专业的旅游服务。

其强大的资源数据库、交易平台及多种游客出游必备的查询功能,成为客人出游的专业指导网站,每天巨大的客流,是您在网上开店展示、宣传及销售的最佳窗口。

旅游大卖场一个免费的旅游广告发布场所,汇聚了大量的旅游业同行和出游者,每天发布旅游咨询,询价信息, 线路报价信息,寻找合作伙伴,等旅游相关信息。

旅游社区,驴友的 集结地,聚集所有出游者。

旅游电子商务的特征及特性

首先,产品和价格信息最受关注,居民出游前最希望获取的信息主要是旅游核心产品及价格信息,包括旅游目的地与旅游线路、景区、住宿与交通价格的信息,包括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关联产业的信息和服务质量情况 。

其次,游客的散客化趋势进一步明晰,居民出游前希望通过参加旅行社或自己组织团队的形式较多,通过单位组织出游的比例相对较低。

第三,互联网已成为当前绝大部分居民出游前了解相关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亲朋好友对旅游目的地的评价也是居民出游的重要信息渠道。

1、聚合性;2、有形性;(网络多媒体给旅游产品提供另外身临其境的展示机会,使无形的旅游产品慢慢变得有形起来)3、服务性;4、便捷性;5、优惠性;6、个性化。

图" class="ikqb_img_alink">

旅游电子商务的特点

(一)先秦时期的旅行和旅游: 此阶段从传说的尧、舜、禹原始公社到封建社会秦朝的建立。

其中包括了整个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等。

1.旅游交通条件:开拓交通路线,是旅游发展的基本前提之一。

我国先秦时代首先面临的问题是打开各疆域之间的闭塞性,研制各种交通工具,为天子巡行、商务旅行和外交游说准备条件。

据目前考古发现,我国在距今7000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就已发明了船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船桨就是证据)。

公元前2033~1066年的夏商,已有了车,当时车的种类很多,有搞运货的牛车、乘坐的马车、作战的戎车、狩猎的田车。

孙子还喜欢“乘殷之辂”。

道路的修建,在西周时,已有水路,分为沟、洫、浍、川。

陆路有遂、径、畛、涂。

道路修的不仅平坦,而且植有行道树,建立维修制度。

邮递主要靠驿站。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在大路上每隔一定距离置邮、传舍与馆舍,以供游客住宿之用。

2.旅游类型主要有巡狩、游畋、观光、游娱、托志、泻忧等。

①天子和诸侯巡游、巡狩:君主到其统治的地区巡视和游玩,具有政治和享乐两结合的性质。

西周的周穆王(公元前1001~952年)是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家。

《左传》云:昭公十二年“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

”晋代从战国魏王墓中发现的先秦古书《汲冢书》之一的《穆天子传》,前五卷以神话传奇的色彩,描绘了他驾八骏出游西域的路线和故事。

传说他在天山的瑶池(今天池)和西王母见面宴乐。

有人认为他到过波斯(今伊朗)。

总之,周穆王是个极爱旅游的人,他走遍了西北、华北等许多地区,甚至造成“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史记·秦本纪》)。

除了周穆王游巡外,再早还有黄帝、颛顼、虞舜、夏禹的巡狩和传说。

《史记·五帝本纪》曰:黄帝“按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无常处”。

颛顼所至,东达海岛、西至陇西,南抵交州,北至幽州。

虞舜侧重于柴祭山川,故足迹遍及五岳名山。

夏禹治水居外13载,“疏三江五湖,清之东海”,勘山水地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②商务旅行:在先秦时期尤为活跃。

他们以经商为目的,负货贩运,周游天下。

③外交游说:春秋战国,诸侯割据。

各国之间出现频繁的外交游说活动。

当时的“士”,朝秦暮楚,纵横捭阖,到列国游说,宣扬自己的政治见解,期望得以重用。

例如周游列国的孙子,在外辗转14年,率领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的孟子,“连横”、“合纵”游说诸侯的苏秦、张仪、公孙衍等。

④平民百姓的观光:我国保存最早的诗歌经典《诗经》,曾颂扬了殷商西周时代的民间出游活动。

其中说:“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寝,如有隐忧。

唯我无涵,以教我游。

”可见,远在先秦时期,民间已出现观光活动,其内容包括:观乐、现社、观腊、观祭祀等。

⑤持猎活动:古称“游畋”。

“畋”亦可写作“田”。

意思是打猎、游猎。

如《诗经》中写的畋猎篇“车攻”、“吉日”等就是畋猎的代表。

(二)秦汉时期的旅游: 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后,随着政局的巩固、经济的发展、交通的开拓,旅游活动比先秦时代越来越频繁。

特别是秦始皇修“驰道”和“直道”,统一全国车轨等措施,给帝王、学者、商人出游提供了方便的条件。

主要旅游类型有: 1.帝王外出巡游:据史书记载,秦始皇曾率文武百官五次出巡,周游全国,南至洞庭,北到碣石,东到芝罘、蓬莱,最后在第五次巡游中死去。

汉武帝也曾游历碣石、泰山等全国名山大川。

2.学者墨士外出考察:以西汉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游历最著名。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年)从青年时期起就开始漫游大江南北。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谈到,他“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禹葬会稽山),窥九嶷(舜南巡死处),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

司马迁作郎中官后,又因公事,到西南、洛阳、辽西等地旅游,足迹遍于当时西汉版图疆域。

他“纵观山川形势,考察风光,访问古迹,采集传说”,撰成名垂后世的不朽巨著《史记》。

其中《货殖列传篇》含有丰富的旅游地理内容。

3.“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旅游开辟了有利条件。

汉武帝为联络西域的大月氏共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39年,他率领100多人从陇西出发,历经艰险,历十三年才返抵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先后考察了大宛、康居、月氏、大夏、昆仑山、祁连山等地情况。

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众300人,出使西域,最远到达安息(伊朗)、身毒(印度)等地。

他的两次西行,了解到许多西域的山川、地理和风土民情,打开了长安通往西域(中亚、西亚)的道路,使中国的丝绸、陶瓷等手工产品运往西方,西方的土特产运往中国。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以后一直到十三四世纪,它一直是连接中国和印度、两河流域、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桥梁,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4.海上旅行:秦汉时期,海上交通已相当发达。

我国沿海经商贸易旅行已很频繁,与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的海上往来也越来越多。

如东汉末期,东吴派康泰和朱...

中国自助旅游特点的论文

中国自助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 自助旅游的概念 (一)自助旅游的概念 人们通常用按是否需要通过旅行社等旅游代理机构来划分团队游客与散客 ,但随着旅游服务机构业态的发展以及旅游中介服务项目不断丰富,人们自行安排旅游的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散客市场中有一个群体表现出共同的特征明显地有别于一般散客,人们将这一群体的旅游行为称之为自助旅游 。

自助旅游是一种时尚的旅游方式,可以表述为:以“张扬个性、亲近自然、放松身心”为目标,完全自主选择和安排旅游活动, 且没有全程导游陪同的一种旅游方式。

自助旅游在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目的方面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特征: 首先是旅游活动安排的自主性,包括对旅游目的地和行程的确定、交通方式和食宿标准的选择、游览项目的安排等方面拥有个人自主权。

同时,自助旅游还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在旅途中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临时调整或改变行程; 其次是旅游目的主要以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求知、探险和满足个人特殊爱好等消遗性目的为主; 第三是没有全程领队、导游陪同,在旅途中需要旅游者自已打理一切旅游活动,因此旅游者在拥有自主权的同时,也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旅行经验。

从以上界定可以看出,自助旅游与散客旅游这两个概念有很大程度的交叉,既有重叠,又有明显区别。

从旅行的组织方式上看,两者都是自行设计旅游线路、自行安排相应的旅游活动,但自助旅游并不排除通过包括旅行社在内的中介机构进行预订(尤其是交通及住宿设施)。

但从旅游目的上看,一般散客的旅游目的涵盖广泛,而自助旅游更侧重纯旅游或消遣性的目的,不包括公务、商务和会议旅游以及由接待单位负责安排的旅游活动,但在出差目的地或途中自行安排的休闲消遣型旅游活动也应视为自助旅游。

(二)自助旅游的类型 目前,自助旅游的类型有多种,可按交通方式、旅游目的、旅行距离、消费等级、旅游活动内容等标准进行分类,本文主要侧重按交通方式和旅游目的来划分。

按交通方式可分为:自驾车旅游、自行车旅游、徒步旅游等; 按旅游目的可分为:休闲度假自助游和专业目的自助游两类,而专业目的自助游又包括修学求知自助游、极限探险自助游、特殊兴趣自助游(摄影、登山、滑雪、高尔夫等)等。

(三)自助旅游的特点 自助旅游者追求在旅游中的自主性,或张扬个性、或放松身心;与整体旅游市场相比,他们的出游率较高,旅游已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他们大多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大中城市,受教育程度较高。

他们在旅游过程中表现出如下特点: 1.两种类型的自助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有明显不同 休闲型自助旅游者多以家庭为单位,或流向以海滨为代表的度假型旅游目的地,或流向城市周边的景区(点),而对城市周边游来说,自驾车旅游是比较流行的交通方式;专业型自助旅游者则追求新开发甚至尚未开发的旅游目的地,尤以西部地区更受青睐。

他们在旅游目的地及出游时间的选择上都具有避热倾向,或是避开观光型的热点旅游目的地,或是避开其高峰旅游期、反季节游览热点景观,领略不一般的风景,总之,人头攒动的场面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这个特点客观上对缓解供求矛盾起到一定作用。

2.自助旅游者的参与度高,属于深度旅游。

由于需要自己安排一切,自助旅游者们通常在出行前做充分的准备:收集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当地风土人情等相关信息,设计线路,选定交通工具、查询航班及车次情况,根据预算条件查找相应的住宿设施,进行票务预订,对于自驾车、自行车旅游者来说,必要的装备及路况信息的准备更是必不可少。

这种准备工作使旅游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旅游目的地,而不仅仅是旅游景区(点)的情况。

在旅游过程中,自助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购、娱都更贴近当地人的生活,能更真实地接触当地居民,感受当地的自然、历史、风土人情及社会习俗,其参与度更高。

同时他们还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就某一方面或某一主题对目的地进行深度了解。

而参加常规旅游团似乎总是与当地人隔得很远,旅游者基本上都是在专门接待旅游者的定点饭店、定点餐厅、定点商店之间活动,就连像民族歌舞、婚俗这样的“民俗风情”展示也往往带有很强的表演性,甚至演化成变相收费的项目,极易使旅游者与东道居民互生成见,有悖旅游增进交流与理解的宗旨。

3.与团体旅游相比,自助旅游的出行规模小,同行者志趣相投,更易达成一致;同等规格标准下,比参团旅游花费更高,并体现出特殊的消费心理:一方面陶醉于精打细算、讨价还价,尤其是住宿、当地交通等基本要素,但对一些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却显现出不俗的购买力,对“特色”更是格外偏好,比如特色旅游项目、独特的工艺品、地方美食等等。

此外,尽管自助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费心费力,但满意度依然较高,与之相对应的则是针对旅行社的投诉越来越多,当然,这与自助旅游者投诉无门也有一定关系。

二 自助旅游在中国的发展 (一)中国自助旅游发展的背景 从国际范围来看,20世纪60年代以来,廉价团体旅游和包价旅游是旅行社业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