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背后的问题
“养蛙儿子不耗时间,画面好看,而且让人有期待感。”
从日版到“国产”,玩家小静称,游戏里的中国元素让她体会到了亲切感。5月21日,《旅行青蛙·中国之旅》阿里鱼商业合作发布会
“养蛙儿子不耗时间,画面好看,而且让人有期待感。”
从日版到“国产”,玩家小静称,游戏里的中国元素让她体会到了亲切感。5月21日,《旅行青蛙·中国之旅》阿里鱼商业合作发布会召开。《旅行青蛙》正式启动,“蛙儿子”也开启了它的中国之旅。
业内人士称,国内游戏公司在引入海外游戏IP时常担心“水土不服”。授权费用高昂、如何把握改编方向及力度等问题,一直是海外游戏IP落地前要克服的难题。
今年4月初,阿里巴巴官方发文称与日本游戏公司Hit-Point达成合作,将获得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发行旗下现象级手游《旅行青蛙》的授权。
5月初,“旅行青蛙”正式登陆中国。
玩家小静在体验过淘宝内测版《旅行青蛙》后表示,体验比预期好,中国元素带来了亲切感。“青蛙的住所变成中国风了,窗子是中国传统的圆窗,还挺有意思的。食物也变了,有中国特色小食。”
在游戏传递的文化认同方面,小静认为,开发方对亲切感的把握十分重要。过重会降低玩家期待,过轻可能达不到效果。“例如《旅行青蛙》、《猫咪后院》等游戏,都比较适当地注入了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如果大篇幅改成中国风也不好玩,旅行青蛙就应该到处旅行嘛,要去一些我没去过的地方才有意思。”
对于国内的游戏公司而言,引入IP后如何使其精准落地也值得思考。
通常,在获得境外授权方的确认后,国内游戏商可在游戏框架、情节、场景、形象等方面进行调整或重新构建。
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国内游戏公司引入海外游戏IP时常担心“水土不服”。“海外游戏IP的授权费用通常很高,即便这款游戏在国外很火,或它原本改编自好莱坞大片,国内玩家还是有可能不感冒。例如,西方的超人英雄题材,可能电影票房很高,但改编游戏的热度可能比不过一个改编自仙侠小说的游戏。”
仙侠题材的游戏一直受到国内玩家的欢迎。图片来自网络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8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5%。
《中国游戏出海全景观察白皮书》中指出,游戏出海面临着复杂而多样的挑战。游戏出海带来的不仅是经济增长,更具深远意义的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考虑到不同出海区域的“文化折扣”,同样需对文化背后所折射的本地化因素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例如,意识形态的底线遵循、语言翻译的产品设计、题材和类型的甄选甚至收费形式的考虑等。
换句话说,要克服“水土不服”就必须学会用当地人的方式讲故事,而“听得懂”和“觉得好玩”也不是一回事。
蜗牛数字副总裁时涛分享了该团队的创作经历。他说,“众所周知,要做一款东西方玩家都认可的魔幻游戏并不简单。由于文化差异,如果做东方题材,外国玩家不一定看得懂,做西方题材又很难被认可。面对这样的难题,我们选择和美国团队共同开发,让老外从他们的角度指出我们在题材和艺术上的不足。”时涛表示,改变玩法,如增加体素游戏独特的地形破坏、自由创造元素,降低硬件配置等,也可以很好地提高游戏的可玩性,获得用户认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