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摩洛哥旅行穿着

摩洛哥,重彩迷城40多年前,三毛把撒哈拉的故事和摩洛哥这个遥远的国度带进中国人的视野,地中海式的阿拉伯、神秘的柏柏尔人、欧洲的嬉皮士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烙印。它身在非洲,当

摩洛哥,重彩迷城

40多年前,三毛把撒哈拉的故事和摩洛哥这个遥远的国度带进中国人的视野,地中海式的阿拉伯、神秘的柏柏尔人、欧洲的嬉皮士都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烙印。它身在非洲,当地人却从不自称非洲人,与欧洲的关系相爱相杀,保留传统的中世纪生活方式,这些文化和视觉上的反差,让这座有着超高饱和度的彩色迷域一直对中国旅行者有着致命的吸引力。终于在2016年6月,摩洛哥正式对中国人实行免签,摩洛哥旅游局最近发布的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赴摩洛哥游客人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6倍,它正在赶超埃及成为非洲第一大目的地。当然,我们也不避讳去谈美好的另一面 :无处不在的骗子,随时等待揩油的交警,缠着你要小费的孩童,也让旅行者对摩洛哥又爱又恨。本期《旅行家》就为你还原一个“升温中”的北非花园。

混血城池

拉巴特 ● 摩洛哥的皇城根儿

马拉喀什 城里城外

梅克内斯 ●黄粱一梦 

菲斯 一眼千年  

白色的拉巴特、红色的马拉喀什、黑色的梅克内斯以及蓝色的菲斯,共同组成了摩洛哥著名的四大皇城——它们都曾在历史上做过摩洛哥的首都。在四大古城之间辗转往复的路上,可以领略到太多的风情:古罗马时代的遗迹、中世纪的阿拉伯风貌、亘古不变的海滨渔村、历尽时光洗礼的显赫城堡和宅院……再加上著名的卡萨布兰卡和撒哈拉沙漠,这些年,摩洛哥在旅行圈被“神化”的原因,与他们和脱不开关系,在一定程度,读懂了这些城市和地区,就是读懂了摩洛哥。

萨布兰卡,看不见的信仰之争

“卡萨布兰卡吗?多少人因为那部电影慕名而来,但是真正去了一定会失望。”我在马拉喀什时,听惯了当地人这样的劝说。所谓的失望,可能是由于这座城市真的“不那么摩洛哥”,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摩洛哥应该都是像马拉喀什、菲斯抑或舍夫沙万那样饱和度超高的城市村庄和地道的柏柏尔人后裔,而为摩洛哥打开知名度的卡萨布兰卡只有单调的白色以及欧化的场景,反而是最不上镜的一个。事实上,这座城市的确在有意和无意地去阿拉伯化,即便伊斯兰世界第三 大清真寺就建在这里,即便它是摩洛哥经济中心和最大城市, “褪不去的欧洲”之感仍会伴随你左右。

撒哈拉,一场天方夜谭梦

撒哈拉——这片世界上最无垠的沙漠,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匣子般,浪漫而神秘。作家三毛,在看到一张《国家地理》上的撒哈拉照片后,便毅然决定来到这个“边缘地带”,接受沙尘洗礼。今日,我们依然能在此看到40多年前风尘仆仆的戈壁小镇,遵循着古老习俗的原住民柏柏尔人,大漠、星空、驼队……时间在这里,仿佛从未流过。

潜入摩洛哥

美食 ● 混搭的沙漠味

自驾● 摩洛哥的公路之旅

酒店 ● 全球最值得一睡的国家

摩洛哥是一个充满对比和反差的国家,极度的市井与极度的高雅并行不悖,你可以在马拉喀什贾玛夫纳 广场的平民大排档里吃到酣畅淋漓,也可以一转身就住进世界上最奢华的RoyalMausour酒店。这是一个女性穿着极度保守的宗教国家,但在当地传统的摩洛哥浴中又可以赤诚相见零距离社交。就连摩洛哥食物味道也充满争议和反差,喜欢的人誉之为北非美味,不喜欢的人则冠之以黑暗料理,吃到怀疑人生。摩洛哥就是这样一个非踏足其上,不足以评论的国家,究竟真相如何,等你来判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