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旅行欧洲火车
拍摄背景:1944年,艾伦拉森随第35照相侦查中队从印度来到中国,他得知中队被派往第14航空队——由陈纳德将军领导的、赫赫有名的"飞虎队"。杭州火车站距离空军基地很近,1945年秋
拍摄背景:1944年,艾伦拉森随第35照相侦查中队从印度来到中国,他得知中队被派往第14航空队——由陈纳德将军领导的、赫赫有名的"飞虎队"。

杭州火车站距离空军基地很近,1945年秋,我们有幸获得批准乘火车到几小时路程以外的上海去做一次旅行。我们饶有兴趣地与站台上卖水果的妇女讲价,好买一些在路上吃。(艾伦·拉森 摄)

繁忙的黄浦江景象——老式帆船、驳船、商船和美国海军军舰只公用同一条水路。(艾伦·拉森 摄)(欢迎转发,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欣赏更多)

古老的帆船(艾伦·拉森 摄)

(欢迎转发,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欣赏更多)
黄浦江上一直停泊着来自各国的船只,图片中停泊在江边的是美国太平洋舰队重型巡洋舰"圣保罗号"。(艾伦·拉森 摄)

上海 黄浦江上一直停泊着来自各国的船只。图为黄浦江渡口 。

上海外滩,世界闻名,不仅因为它的名声还有它俯看水陆商贸活动的宏伟建筑物,对第14航空队的士兵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自从离开美国后,我们从没见过如此高 大的建筑。艾伦很幸运地从一栋大楼上拍到了外滩全景。1945年来,还可以看到一些大楼上飘扬着英国国旗。(艾伦·拉森摄)

从宾馆阳台看到的外滩景象。黄包车和轿车、卡车在同一条道上川流不息。(艾伦·拉森摄)

(欢迎转发,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欣赏更多)
上海 沙逊大厦华懋饭店(今和平饭店)的金属标牌。两年前故地重游,我发现这块标牌还留在饭店的墙上。(艾伦·拉森 摄)

从国际饭店眺望上海。大新百货公司大楼(今第一百货大楼的前身)曾是当时那一带很突出的建筑,左下角是二战中印缅战区司令官蒋介石先生的巨幅画像。(艾伦·拉森 摄)

在1945年,除了电车和军用车辆以外,其他车辆除横穿外是不允许在南京东路上行驶的。黄包车在穿着制服的注视下穿越马路……这一刻,他和一个士兵好奇地望着摄影师。这一幕发生在1945年11月,永安百货公司大楼附近。(艾伦·拉森摄

有轨电车在战时及战后的许多年里一直行驶在南京东路上,其模样同美国、欧洲及印度的一些城市里的电车一样。街边那张巨型广告画,上面分别是中国、苏联、英国和美国的旗帜,以及"庆祝抗战胜利,庆祝世界和平"的标语 。

上海 抗战胜利后的大新百货公司大楼(今第一百货大楼)

(欢迎转发,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欣赏更多)
上海国际饭店(艾伦·拉森 摄)不要问这些建筑后来去哪里了

上海。 飞虎队士兵得到特许有机会,在国际饭店顶上眺望上海全貌,感受这座城市的博大。

飞虎队的科吉斯中士在国际饭店楼顶上眺望上海的城市面貌,我们有幸得到特许有机会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博大。(艾伦·拉森摄)。

上海南京路上的国际饭店及其它建筑(威廉·迪柏 摄)

上海 南京路(威廉·迪柏 摄)

上海市中心的高尚住宅区(威廉·迪柏 摄)

投降后日军士兵在拆除街道上的碉堡。(威廉·迪柏 摄)

投降后日军士兵在拆除街道上的碉堡。(威廉·迪柏 摄)

(欢迎转发,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欣赏更多)
上海机场,被中国军队缴获和收编的日军飞机(威廉·迪柏 摄)

上海 南京路跑马厅对面的美国红十字会,美国军人集结准备游览上海市。(威廉·迪柏 摄)

上海 跑马厅赛马俱乐部建筑(威廉·迪柏 摄)

苏州河对我们来说是一段非常特殊的经历。河道上的两侧排列了数百艘大大小小的船只,多数成了船夫的家。对往来黄浦江的船只来说,这里河道水域太狭窄了,不适合航行。(艾伦·拉森摄)

我们沿着河道行走,对周围建筑内发生的一切(包括街边的理发师为顾客刚洗完头发)都感到十分好奇。当我们顺着河道走下去,一幢幢富丽堂皇的有钟楼的大厦赫然映入我们的眼帘……(威廉·迪柏摄)

上海 中国航空公司总部大楼。(艾伦·拉森 摄)

上海 繁忙的苏州河(威廉·迪柏 摄)

上海 苏州河上的渔民小船(威廉·迪柏 摄)

上海 苏州河的小码头(威廉·迪柏 摄)

上海 苏州河,船上的娱乐活动——打麻将(威廉·迪柏 摄)

上海 苏州河边剃头师傅在为客人洗头(艾伦?拉森 摄)

苏州河边蜷缩在大楼门口的流浪儿童(威廉·迪柏 摄)

有一天,我们到了虹口区,诧异地看到了一座大型监狱(即提篮桥监狱),旁边是红砖建筑,类似仓库的房子。(艾伦·拉森 摄)

(欢迎转发,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欣赏更多)
一群犹太人孩子。
我们忽然听到了孩子的声音,他们穿过红砖房旁边的空地向我们走来。他们和我们一样对彼此都充满好奇。他们不是中国孩子,似乎还能听懂一点我们说的话。通过对话,我们知道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人住在红砖房子里。我们访问了那里的几户人家,他们是从欧洲来上海躲避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人。日本人占领上海以后,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住所和产业,被监禁在虹口的仓房中生活,丧失了活动自由。而如今重获自由。拍下这些照片后不久,艾伦和伙伴们从上海起航,踏上了横跨太平洋的回乡之路。(艾伦·拉森 摄)

上海 1945年12月15日,运送美军去美国军舰的车队(威廉·迪柏 摄)

上海 水上商贩在向准备离开中国的美军士兵兜售商品。(威廉·迪柏 摄)

从美国运输舰上看到的外滩和黄浦江景象(威廉·迪柏 摄)。

黄浦江上,在甲板上等待军舰起航的美国士兵。(威廉·迪柏 摄)

(欢迎转发,请在右上角关注我们欣赏更多)
上海。 美国军舰鸣笛起航(威廉·迪柏 摄)

上海。 挤满甲板的美国军人(艾伦·拉森 摄)

美军士兵在军舰甲板上玩扑克(威廉·迪柏 摄)

东中国海上(艾伦·拉森 摄)

从上海起航横跨太平洋前往美国西雅图途中的镜头,永别了,中国。(威廉·迪柏 摄)(欢迎转发,请在右上角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