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研学旅行感悟寄语

近日,来自浙江、江苏、河南、内蒙古、江西、四川、陕西、重庆等地的1700余名师生分别前往华北、华东地区,开展深度研学之旅。他们在夫子庙的摇曳灯光中流连、感受南京城的人文

近日,来自浙江、江苏、河南、内蒙古、江西、四川、陕西、重庆等地的1700余名师生分别前往华北、华东地区,开展深度研学之旅。他们在夫子庙的摇曳灯光中流连、感受南京城的人文历史,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和平钟下庄严宣誓、体悟“少年强则国强”的爱国壮怀;他们在迪士尼乐园经历童真梦幻、了解迪士尼的奇妙历史,在黄浦江畔注目外滩繁华光影、体会这座城市自开埠以来海纳百川的图景;他们在清北文化里追寻梦想的足迹、亲历学术风景的滋养,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观察抗战的历史足迹、对中华民族百年复兴有更深刻的思考……活动由学校和国内知名研学旅行教育机构、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企业世纪明德共同组织,根据校情、学情、实际育人目标等,结合《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等政策要求设计研发,通过任务制、碎片时间、研学课堂等不断深化落地,,以行前、行中、行后贯通式培养方式,积极促进校内校外教育融合,让孩子们在行走的课堂中发现自己、认知自己、挑战自己,实践成长,从而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

世纪明德齐鲁研学营·小记者在行动

“曲院风荷的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花,花港观鱼里戏水的游鱼……到处都有我们研学的足迹。在这样的风景中,有些感悟脱口而出,好像原本就长在那里似的。”沪杭迪士尼营的小营员赏西湖,游乌镇,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们沪杭营的第一天,在杭州的酷暑中圆满落幕。记得《朗读者》里有一集,叫遇见。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见东,有了岁月;天遇见地,有了永恒;人遇见人,有了生命。而我们在这个夏天,遇见了彼此,朋友给予我们动力,也让我成长。”

研学旅行是在21世纪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方式的创新,将课堂与实践充分结合,打破校园与社会、与自然的界限,旨在让孩子们建立起学习与生活的有机联系。据了解,世纪明德教研中心在研学实践课程研发过程中一直坚持:研学教育的闭环逻辑构建是研学产品设计、课程研发及过程实施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要求。“闭环”呈金字塔状,体现在三个层面:顶端为研学教育理论构建闭环,含理论框架,教育目标,研学规划;中间层为研学教育课程研发构建闭环,含课程目标确认、产品定制设计、实践课程研究(行前课程,行中实践,行后评估);底层为研学教育实施构建闭环,含最初一公里(出发说明)、研学实践(过程执行)、最后一公里(评估总结)。

世纪明德京蒙营·探寻故宫千年记忆

“第一天,我们从陌生到熟悉;第一天,我们从害羞到主动,这点点的改变,我们都看在眼里,甜在心里,相信你们也慢慢地接纳我们。看着你们的笑脸,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青春洋溢,热情可爱,就像璞玉一样单纯美好。我们一起感受幽致雅静,虽然烈日炎炎,但相信你们对大学的初印象更为珍贵。愿它能成为一粒种子,埋藏在你的心底,三年之后,终将孕育成林,那时你将走进属于你的大学。” 辅导员记录下对孩子们的寄语。

“研学旅行对孩子们而言,是一种更有趣的体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万卷书是万里路的支撑,而万里路是万卷书的营养。知行合一,让孩子们发现学习的乐趣,发现自己和朋友、老师们身上不同的一面,每个人从自然中求知,从自己和他人中求知。小记者们采访游客,采访同学,认真撰写采访笔记;小安全员们时时提醒同学安全第一,系安全带、学安全知识、看安全视频……我被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感动,被他们的责任和爱心感动,我想,这也是研学的意义。”一位研学导师在明德在线APP上写道。

在教育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世纪明德关注教育的多元形式,为不同的教育风景欢呼;坚持研学教育的独特价值,致力于让每个孩子至少有一次研学经历。同时依托“研学教育共同体“、“研学智库”、“千导计划”、研学课程设计大赛等,通过区域交流、课题研究、落地推介、教材编写、研学导师专职培训、项目孵化等多种形式,联动全国研学教育资源,培育研学教育中坚力量,世纪明德旨在联动全国研学教育资源,培育研学教育中坚力量,推动研学旅行在中国的内涵化、创新化、品质化为整个素质教育领域建立塑造一种标准,一种理想,推动素质教育在中国的最终实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