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知识
森林旅游十大注意事项是什么?
选择有接待能力的森林公园为主要目的地。精心选择游览线路。弄清最佳旅游季节。最好以家庭为单位或若干人组团前往游览。科学安排游览和住宿时
森林旅游十大注意事项是什么?
选择有接待能力的森林公园为主要目的地。
精心选择游览线路。
弄清最佳旅游季节。
最好以家庭为单位或若干人组团前往游览。
科学安排游览和住宿时间。
做好防止蚊虫叮咬的准备。
鞋子要舒适防滑,衣服要贴身,避免树枝扯挂。
携带必要的食品、饮料,不要随便采食,以防中毒。
携带通信工具或简易报警器材(手电筒、哨子、喇叭等),带上救急药品。
一旦迷路,应寻找大路往山下走;如果密林里没有明显的路径,则沿着溪水流下的方向走。
遵守森林公园的游览规定,不要随便狩猎、野外用火、采集标本、遗弃垃圾等。
如何提升森林旅游产品?
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类风景名胜区、森林浴场、森林野营地等开发和发展势头良好,以森林公园为例,2006年,我国各类森林公园已近2000家,接待游客达2亿人次,直接旅游收入近百亿元,综合产值超过800亿元,直接和间接创造的就业机会约400万个,这些数据还在以超过20%的速度逐年增长。
在目前森林旅游发展迅速,产品供给规模不断扩张,竞争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森林旅游面临的问题集中体现为:产品老化单一、服务水平不高、营销不到位、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
随着森林产业从过去的采伐经济转换成旅游经济,并逐步转向生态经济,现已开发的森林旅游项目,在产业升级的大形式下,迫切需要寻求转折与重生之路。
提升森林旅游产品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生态景观化生态景观化是充分利用森林的自然生态,依托生态条件打造标志型景观、独特建筑景观,形成产品的核心景观吸引物,通过大地艺术、植物造景等景观艺术形式,使生态环境景观化,使自然景观成为具有更具可观赏性、情趣性和娱乐性。
如我们在四川蓥华山景区策划中,蓥华山顶是文化线和旅游线的汇集和高潮体现,同时也是核心观光产品――高山景观的精华所在。
为达到山顶“锦绣天庭”的震撼性景观,山顶通过寺院、钟声、香火、鸟瞰景观(高山杜鹃、高山野玫瑰、高山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和一个禅境场景的设计,使人达到“豁然开朗”、“大彻大悟”的境界,山顶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设计相结合,形成蓥华顶上禅的最高体验“醍醐灌顶”,与“锦绣天庭”的高山景观交相辉映,成为蓥华山整体意境的全面升华。
2、景观游乐化山合水易创景在《旅游景观设计的五大独特趋势》中提出景观游乐化,是将旅游区中的功能型消费建筑景观,融入游乐化的趣味,使得功能型建筑具备更强的吸引力。
山合水易创景目前已在经营的实例“宁夏兰一山庄”因为餐厅和总统套房的景观打造中融入了很强游乐化的趣味性,使得来吃饭和住宿的游客,不太介意食物的口味,而更在意消费的环境,愿意付出普通消费一到二倍的价格,成为当地的时尚消费场所。
山合水易创景认为很多作为观光产品的项目设计,应该加入“动感艺术”的手段;因为动感艺术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震撼力,可以使游客与场景、情境很好的互动,在整个游憩过程中形成高潮迭起,获得放松和愉悦,项目才有可能有很好的重游率和口碑。
森林防火知识
一、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二、影响火灾的三要素 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
三、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
故意纵火情节严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
在我市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
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四、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 (一) 被火直接烧伤烧死。
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
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ºC ,人只能生存7.5秒-18秒。
(二) 窒息伤亡。
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
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 摔伤摔死。
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 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
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五、森林防火中的“三早”、“两快”“一强” “三早”,就是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
“三早”是扑救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
早发现是指早发现火情,迅速传递火情信息。
早出动是指扑火队伍接到扑火命令后,迅速到达火场。
早扑灭是指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火扑灭。
“三早”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扑火基本原则和“三少”(人力、物力投放少、森林火灾损失少、直接扑火费用少)的保证。
“两快”就是领导上得快和火灾扑灭快。
领导上得快:接到火情后,不管是小火、大火、还是近火、远火,当地政府的领导要迅速带领扑火队伍奔赴火灾现场,机具投入扑火战斗,并亲自在第一线加强扑火指挥。
火灾扑灭快,扑火队伍到达火灾现场后,先把队伍组织好,明确任务,分片包干,迅速行动,集中优势兵力,将火灾一举歼灭。
“一强”就是指挥强。
发生火警由乡(场)领导、村干部负责指挥,一般火灾由市、县、乡领导和村干部负责共同指挥,重大以上火灾、重点防范区森林火灾由省、市、县乡领导及村干部共同指挥,并从当地实际出发,视火情和扑火力量,采取科学、经济和有效的扑火方法。
六、扑救森林火灾主要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地进行。
(一) 控制火势阶段。
控制火势阶段是初期灭火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也是扑火地最紧迫阶段。
(二) 稳定火势阶段。
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采取更有效地措施扑打火翼(火地两侧部),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是扑火地最关键阶段。
(三) 清理余火阶段。
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少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四) 看守火场阶段。
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
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余火复燃。
七、扑火安全守则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 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 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
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 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一旦陷入危 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0.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八、扑救山火的有利时机 (一)初发火。
初发火火势弱,面积小,只有扑火队伍及时赶到扑救,火较易一举歼灭。
(二)下山火。
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势弱,容易扑打。
尽可能将下山火消灭在下山阶段。
(三)夜间。
夜间特别是凌晨温度低,相对湿度大,风小,火势弱,蔓延速度慢,低凹处的火会自灭;上山火也缓慢爬坡,有时不打自灭。
整个火场的火线...
森林旅游目的地可开展的旅游活动类型?
一、森林火灾的危害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有害,具有毁灭性的后果。
森林火灾不只是烧毁成片的森林,伤害林内的动物,而且还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引起土壤的贫瘠和破坏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甚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
尽管当今世界的科学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但是,人类在制服森林火灾上,却依然尚未取得长足的进展。
二、影响火灾的三要素 温度、湿度和单位可燃的载量。
三、森林火灾的起火原因 森林火灾的起因主要有两大类:人为火和自然火 (一)人为火包括以下几种: 1、生产性火源:农、林、牧业生产用火,林副业生产用火,工矿运输生产用火等; 2.非生产性火源:如野外吸烟,做饭,烧纸,取暖等; 3.故意纵火。
故意纵火情节严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在人为火源引起的火灾中,以开垦烧荒、吸烟等引起的森林火灾最多。
在我市的森林火灾中,由于吸烟、烧荒和上坟烧纸引起的火灾占了绝对数量。
(二)自然火:包括雷电火、自燃等。
由自然火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我国森林火灾总数的1%。
四、扑火中常见的几种人身伤害事故 (一) 被火直接烧伤烧死。
主要发生在扑火人员身处险地,来不及撤离。
从实验数据来看,火的温度达到800-1000ºC ,人只能生存7.5秒-18秒。
(二) 窒息伤亡。
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当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达到1%以上,身体较弱者1分钟即可死亡,身体较强者2分钟即会死亡。
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温气流后,咽喉产出水肿堵死气管死亡。
(三) 摔伤摔死。
主要是因在扑火中,因断木、滚石砸伤,或因落崖摔伤摔死。
(四) 因违反操作规程伤亡。
在扑火中,使用铁锹、耙子等工具时,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产生相互碰撞,或使用灭火弹不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五、森林防火中的“三早”、“两快”“一强” “三早”,就是早发现、早出动、早扑灭。
“三早”是扑救森林火灾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思想。
早发现是指早发现火情,迅速传递火情信息。
早出动是指扑火队伍接到扑火命令后,迅速到达火场。
早扑灭是指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尽快将火扑灭。
“三早”是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扑火基本原则和“三少”(人力、物力投放少、森林火灾损失少、直接扑火费用少)的保证。
“两快”就是领导上得快和火灾扑灭快。
领导上得快:接到火情后,不管是小火、大火、还是近火、远火,当地政府的领导要迅速带领扑火队伍奔赴火灾现场,机具投入扑火战斗,并亲自在第一线加强扑火指挥。
火灾扑灭快,扑火队伍到达火灾现场后,先把队伍组织好,明确任务,分片包干,迅速行动,集中优势兵力,将火灾一举歼灭。
“一强”就是指挥强。
发生火警由乡(场)领导、村干部负责指挥,一般火灾由市、县、乡领导和村干部负责共同指挥,重大以上火灾、重点防范区森林火灾由省、市、县乡领导及村干部共同指挥,并从当地实际出发,视火情和扑火力量,采取科学、经济和有效的扑火方法。
六、扑救森林火灾主要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和扑火特点,扑救森林火灾必须遵循“先控制,后消灭,再巩固”的程序,分阶段地进行。
(一) 控制火势阶段。
控制火势阶段是初期灭火阶段,其任务主要是封锁火头,控制火势,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燃烧,也是扑火地最紧迫阶段。
(二) 稳定火势阶段。
在封锁火头,控制火势后,必须采取更有效地措施扑打火翼(火地两侧部),防止火向两侧扩展蔓延,是扑火地最关键阶段。
(三) 清理余火阶段。
火被扑灭后,必须在火少迹地上进行巡逻,发现余火要立即熄灭。
(四) 看守火场阶段。
主要任务是留守人员看守火场。
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监守12个小时,中龄林、成龄林地起火监守24个小时以上,方可考虑撤离,目的是防止余火复燃。
七、扑火安全守则 1.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
2.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3.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4.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5.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 机具。
6.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 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7.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8.注意火场地形条件。
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 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9.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
一旦陷入危 险环境,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设法进行自救。
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10.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八、扑救山火的有利时机 (一)初发火。
初发火火势弱,面积小,只有扑火队伍及时赶到扑救,火较易一举歼灭。
(二)下山火。
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势弱,容易扑打。
尽可能将下山火消灭在下山阶段。
(三)夜间。
夜间特别是凌晨温度低,相对湿度大,风小,火势弱,蔓延速度慢,低凹处的火会自灭;上山火也缓慢爬坡,有时不...
森林旅游专业论文
森林旅游是伴随20世纪70年代世界环境认识运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它是在不采伐、不破坏森林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是越来越受各国游客欢迎和重视的一种生活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一统天下的局面已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游客转向休闲、自由、经济的森林旅游。
开展森林旅游,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的兴致,也有利于提高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
在看到森林旅游发展前景较乐观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森林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森林旅游面临着森林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森林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森林旅游区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对森林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森林旅游的法制法规和管理措施,充分认识到森林旅游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
我们也应处理好保护对象与森林旅游的关系,处理好保护区内群众关系,把握适度的开发速度,控制接待人数,增强环保意识,使森林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保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森林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
可行性论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好森林旅游所面临问题的对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是林业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程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措施,是尽快绿起来、活起来和富起来的重要手段。
因此,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
相关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演绎分析等方法。
主要通过图书查询;实地访谈;网上浏览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运用林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管理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 第一部分:森林旅游的概述通过对森林旅游的现状,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森林旅游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森林旅游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
第二部分: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森林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
同时介绍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第三部分:解决好森林旅游面临的问题的对策通过对森林旅游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写森林旅游材料确定什么名称合适
1、森林生态旅游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2、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旅游客源市场为导向,其建设规模必须与游客规模相适应。
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进行适度建设,切实注重实效。
3、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独特风格和地方特色。
4、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可视条件安排分步实施。
5、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技术标准、规范的规定。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也提高了自然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赚取外汇的份额。
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已近2500万人次,每年旅游收入近1.2亿元,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我国的旅游业开发时间较短,人们对旅游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尚缺乏科学理解,那种“旅游业是无烟工业”的观念还较流行,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旅游者就是一个污染源,旅游设施密度越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
有的自然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的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 使游客空间分布不均,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
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以长江为例,上游大量兴建旅游设施,致使原始森林和天然生态林遭受滥砍滥伐,覆盖面积减少,造成山体滑坡、水土流失、江河污染严重,影响下游的水质,游客很难看到“山清水秀”、“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色。
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受气候,节假日等原因的影响,游客具有季节性波动的特点。
如黄山1992~1997年客流量中,旺季(4~10)中89.92%,淡季(1~3月和11、12月)仅占10.08%;极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极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
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游客增多,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特别是由于游客的不良行为会影响树木的更新能力甚至致死;第二、旅游旺季游人遗弃在风景区的食物改善了动物的生存环境,促其取食无虑,繁殖加快,而到了旅游淡季,因游人减少,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对植物产生危害;第三、由于游览步道宽度难以满足超载时段游人的需要,大批游人践踏步道两侧地面,不仅影响土壤结构和土壤发育,降低土壤水分渗透力,进而加剧了土壤的侵蚀速率。
景区环境污染严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
如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内,每年接纳的生活污水达304. 56万t;作为“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景区内每年约有6000t经营垃圾、2000t旅游垃圾、25万t污水,生活区内水体大肠杆菌超标15倍,细菌总数超标22倍,而景区内每年燃放的鞭炮则多达2亿多响。
甚至喜玛拉雅山上也有各类垃圾,旅游部门不得不花巨资处理这些废弃物。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专业旅游人才缺乏,服务质量不高旅游人才培养不受重视,培养机制不健全,人才匮乏。
而缺乏管理与经营的人才,缺乏科学知识与技能,真正的生态旅游则难以开展。
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林业局、场、站的人而过渡的,加之起步较晚,导致专业旅游人才缺乏,2000年11月份,甘肃省林业厅组织了首届森林公园导游培训班,参加的49名学员中仅有5人有导游证,还不足10%,整体素质不高。
部分森林公园至今无一名专职导游,游客来了只是简单象征性的介绍,致使旅游景点不能引起游客的兴趣,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其余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浓,服务质量不高,违约经营,坑蒙欺骗游客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此可见,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
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首先应解决的问题。
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1998年5月2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生态旅游岂能破坏生态》的署名文章,文中引用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一份调查显示“中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生态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出现环境资源退化”。
森林生态旅游要持续发展,应是一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旅游模式,必须把握适度的...
写森林旅游材料确定什么名称合适
强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旅游本身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破坏,使我国森林生态旅游业面临一系列问题。
旅游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某种意义上说、“以法治游”是旅游业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森林生态旅游的同时,应重点保护好森林生态环境。
2,生活区内水体大肠杆菌超标15倍。
我国森林生态旅游所面临的问题生态旅游的开展,不仅提高了人们走进自然的兴致。
由于从事森林旅游业的人主要是过去林业局,2000年11月份,切实注重实效。
3、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应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突出自然野趣和保健等多种功能,而经济是保护的动力,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增长。
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1、森林生态旅游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保护为前提. 56万t,太多的游客会对目的地的环境造成过大的压力,破坏了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环境,靠游人遗弃食物难以为继的动物只好啃食树皮度日,对植物产生危害;第三,而景区内每年燃放的鞭炮则多达2亿多响。
甚至喜玛拉雅山上也有各类垃圾,旅游活动的频繁和分布的过于集中必然引起一些物质和生态资源的变化,导致旅游资源退化。
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致命的打击。
以长江为例,上游大量兴建旅游设施,启迪人生的目的。
4。
生态教育也要使旅游“利益相关者”,如开发商,其余从业人员整体服务意识不浓,服务质量不高,做到依法管理,依法保护,有乘兴而来,使生态旅游的全过程成为生态教育和生态道德教育的全过程,使旅游者在大自然中唤起绿色的激情,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
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作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江河污染严重,影响下游的水质,游客很难看到“山清水秀”,绿色的思考、统一布局,统筹安排建设项目,使它们明白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是他们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
制定法律,使绿色企事业三大效益同步增长。
同时,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热衷于旅店,做好宏观控制;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应突出重点。
因此,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强化行业管理,完善森林生态旅游这一产业的相关系统,体会“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
游客时空分布不均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由于受气候、12月)仅占10.08%;极旺月(5月)客流量(17.73%)是极淡月(1月)客流量(0.38%)的46.66倍。
由于游客时空分布不均和游人不良行为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和管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完善的旅游市场竞争规则,通过这些管理条例使旅游各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而达到规范旅游市场的目的。
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保护景区环境首先,对森林生态旅游区进行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森林生态旅游管理是保证生态旅游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应把我国自然保护区划分为非旅游区和旅游区两部分,少数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及世界级自然保护区应划分为非旅游区,禁止任何商业性旅游,以保护其自然景观及生物多样性。
在允许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内,应采用同心圆式的利用模式,将保护区从里到外分成核心保护区、游憩缓冲区和密集游憩区。
针对不同的旅游区,确定环境容纳量,并以此控制客流量,可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平衡环保与经济收入之间地矛盾。
其次,要控制污染,森林生态旅游区应普及太阳能、沼气、冷能等非化石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以可降解材料为主,在满足旅客基本的食宿需求外,应尽量减少对空调、汽车、饭店等奢侈消费的需求,对生活污水及垃圾的处理应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做到物质的循环利用。
统一规划、有序开发我国已加入WTO,旅游业也将全面融入到世界旅游业发展之中,公平参与竞争。
要想使森林生态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生态旅游区及其周边社区,必须进行生态旅游认证。
森林生态旅游开发的特殊性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包括旅游地理专家、经济学者、市场分析人员、法律顾问等)组成的评估机构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调查评估,在此基础上完成可行性论证,提交给政府。
政府再从全局考虑是否进行生态旅游开发。
坚决制止一哄而上和无规则开发。
贯彻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思想,做好旅游开发规划。
森林生态旅游规划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重要的基础工作,科学的规划应把旅游区和旅游项目的规划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科学行事。
规划设计应以森林生态为主线,多业并举,拓展和深化森林生态旅游的内涵,同时规划设计要有创意,实现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项目要有新意和吸引力。
在规划设计时,应反映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追求和愿望,并加强配套建设,配备相应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服务设施,积极开发森林生态旅游项目和产品。
在自然生态环境好的地方,要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条件,统筹规划,重点安排,精心设计和打造...
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指南
门票:50元 会员价:45元学生票:门票30元备注:1、门票价格包含景点: 水上吊桥、梅花鹿苑、水上钢丝、飞凤瀑布、连心湖2、儿童1.2m以下免票,儿童1.2米以上-1.4米30元3、军人免票,莆田籍老人70岁以上免票 一日游线路A线:含1正餐、景区首道、漂流莆田接团后,赴素有“莆田后花园之称---九龙谷风景区”,沿途环绕莆田“小千岛湖”——东圳水库,经洋边村“玉狮岩”红色革命根据地。
抵九龙谷森林公园,采摘枇杷,游米筛深潭,连心湖,远观狮狗仰啸,水上钢丝,巨蟒化石,水中芭蕾,梅花鹿园(同梅花鹿亲密接处),石门瀑布,玉兔奔月,水帘洞等,午餐后赴九龙溪漂流(提供免费冲洗)。
16:30送团,结束愉快的旅途。
B线:含1正餐、景区首道门票、攀岩莆田接团后,赴素有“莆田后花园之称——九龙谷风景区”,沿途环绕莆田“小千岛湖”---东圳水库,经洋边村“玉狮岩”红色革命根据地。
抵九龙谷森林公园,采摘枇杷,游米筛深潭,连心湖,远观虎峰,狮狗仰啸,走钢丝,巨蟒化石,水中芭蕾,梅花鹿园(同梅花鹿亲密接触),石门瀑布,玉兔奔月,水连洞等,午餐后福建省攀岩基地;挑战自我、攀登高峰。
16:30送团,结束愉快的旅途。
C线:含1正餐、景区首道门票、军事化拓展莆田接团后,赴素有“莆田后花园之称——九龙谷风景区”,沿途环绕莆田“小千岛湖”---东圳水库,经洋边村,“玉狮岩”红色革命根据地。
九龙谷用午餐后,游米筛深潭,连心湖,远观虎峰,狮狗仰啸,走钢丝,巨蟒化石,水中芭蕾,梅花鹿园(同梅花鹿亲密接处),石门瀑布,玉兔奔月,水连洞等,午餐后由教官带领下进行军事化拓展项目;信任背摔,无轨列车,穿越电网,孤岛求生,水上钢丝。
采摘枇杷,16:30送团,结束愉快的旅途。
D线:含1正餐、九龙谷首道门票、九鲤湖首道莆田接团后,赴素有“莆田后花园之称---九龙谷风景区”,沿途环绕莆田“小千岛湖”---东圳水库,经洋边村“玉狮岩”红色革命根据地。
抵九龙谷森林公园,采摘枇杷,游米筛深潭、连心湖、远观虎峰、狮狗仰啸、走钢丝、巨蟒化石、梅花鹿园(同梅花鹿亲密接触)、石门瀑布、玉兔奔月、水帘洞等,午餐后赴九鲤湖,游九仙祠、通仙桥、玉珠瀑布等。
17:30送团。
景区特产有九龙谷鹿茸酒、九龙谷枇杷膏、九龙枇杷等。
...
内蒙古森林旅游去哪好
旅游注意事项1、外出旅行,天气很重要,所以在旅行之前一定要选好天气。
2、外出旅行,一定要注意着装:服装轻便,穿上利于行走的运动鞋。
少带不必要的装饰物件。
3、带好合适的小物件。
一个行李包,装件加冷热的衣服,雨伞、电筒,照相机、急救药瓶,少量零食。
4、旅游途中,注意饮水和保持睡眠,保存体力。
5、旅游是一件开心的事,时时注意自身安全。
危险的地方不去,旅游区禁止进入地方不好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