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儿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摄影名言我之所以喜欢摄影师是因为你们不提问罗纳德·里根本期正文今天“六一儿童节”,祝所有的朋友节日快乐!注意呦!我说的是所有朋友,上至50后还往上,下至60后、70后、80后、90
摄影名言
我之所以喜欢摄影师
是因为你们不提问
罗纳德·里根
本期正文
今天“六一儿童节”,
祝所有的朋友节日快乐!
注意呦!我说的是所有朋友,
上至50后还往上,
下至60后、
70后、80后、90后、00后...
祝愿所有看到的人,
永远童心未泯!
先来看看,
今天打开朋友圈的欢乐感——
说起每个人最难忘的日子,
那一定就是童年时光,
在今天,
每个人都可以换个名字——
他们叫“张六一”、
“王六一”、“李六一”、
“赵六一”或者“陈六一”...
因为我们都希望童心永在。
50后的童年往事
翻花绳是50年代的孩子们,
玩儿的最溜的游戏。
手指不停的勾、拉、套,
几个动作下来,
翻出面条、大桥、
饼干、降落伞等造型。
50年代男孩子们喜欢冬天,
坐在自制的冰车上,
想象成将出征的战队,
在冰面上打闹很有气势。
安静的女孩子们,
更喜欢坐在收音机前,
按时收听“小喇叭广播”,
孙敬修爷爷讲的每个故事,
都牢记在心。
60后的童年往事
推铁环是60年代男孩子的最爱,
夏天的胡同里,
看着他们奔跑的身影,
伴随着哗啦啦的声响,
像是吹来一股凉风。
他们在炎热的夏日,
脱光了上衣来一场拔河赛,
带着一身臭汗回家,
能吃上一块冰镇的西瓜,
那是再痛快不过的事了。
冬天里,女孩儿穿上毛窝,
依旧能轻巧的跳皮筋,
各种花样儿,
一级级向上升,
可以一直跳到天黑,
都舍不得回家写作业去。
丢手绢是幼儿园孩子,
最常做的游戏,
现在都能记起:
“丢啊丢啊丢手绢,
轻轻地地放在小朋友的后边”...
弹球在当时,
是男孩子们心中的“国球”,
每个人的小黑手儿上,
都长着长长的倒刺儿,
那也要天天玩儿不落空。
那时开始增加了一个难忘的记忆,
就是动画片——
《神笔马良》所有60后,
都会记忆犹新。
60后们最早接触的动画片,
都是在电影院里,
放电影前会先放动画电影或者纪录片,
电影叫正片,
动画片则叫夹片儿,
现在发展成了贴片广告。
另一部难忘的动画片——
《没头脑和不高兴》,
改变了多少60年代的孩子,
做事丢三落四的毛病,
也让他们学会和小伙伴相处,
不再别别扭扭。
木偶片《阿凡提》故事,
有趣的阿凡提大叔、
巴依老爷、小毛驴,
都是采用真实的造型,
成为当年孩子们最喜爱的电影。
聊起动画片,
60后随口而出的还有,
《熊猫商店》、《渔童》...
70后的童年往事
70年代的小孩,
玩具逐渐多了起来,
学会走路后就有车骑,
当然,那是一辆小小的三轮车。
玩压板(也叫跷跷板),
每次翘起,
都随着一串欢乐的笑声飞扬...
玩跳山羊或许是,
最能培养男子汉气概的游戏,
转着圈儿排队、跳跃,
每个人脸上的表情,
都是认真脸。
暑期里去田间捉蜻蜓,
都晒的黑黑的,
把蜻蜓带回家,
放在纱窗上,
看着它透明的翅膀舞动,
就是一幅童年的梦幻剧,
仔细回忆,
那纱窗上或许还有,
抓来的“花老道”和七星瓢虫、
蚂蚱什么的各种小动物...
70年代物质渐渐丰富起来,
很多玩具,
也是童年记忆的一部分,
比如——铁皮青蛙。
外面是铁皮,
一拧发条就可以跳起来,
虽然很简易,
但很多人都把它保留到今天。
70年代电视机开始进入百姓生活,
孩子们可以在家里看动画片了。
《大闹天宫》大放异彩,
可以说几乎代表了,
当时中国动画的最高成就,
也达到了中国动画的巅峰。
开动小脑筋,
和大人们斗智斗勇看动画片,
是每个孩子都有的经历。
《铁臂阿童木》带有科幻色彩,
这个像小超人一样的机器人,
正直、善良、勇敢,
还具有超能力,
如此新奇的设定,
让许多小朋友喜爱和着迷。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其中冒险的故事情节,
曾让无数小观众,
每周定时定点,
坐在电视机前苦等...
《花仙子》是所有小女孩的最爱,
“下次同一时间,
请您继续欣赏花仙子续集”,
虽然很招人恨,
但那来自台湾的配音,
柔柔软软的还是第一次听到。
70后孩子的童年记忆,
更离不开五花八门的零食,
北冰洋汽水,
是70后整代人的,
集体难忘回忆。
而麦乳精更是不能不常提起,
因为它干吃、沏水都可以,
甜甜的滋味,
一直存在心里。
虽然这罐头,
常和生病联系在一起,
但只要能吃上一口,
病的滋味一下就被抹去了...
80后的童年往事
貌似80年代的孩子,
都有这种,
不好意思见人的纪念照,
浓妆艳抹地粉墨登场...
只要是有孩子的地方,
就会有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孩子们的尖叫和笑声,
也是不绝于耳。
父母传承下的跳房子游戏,
在80后的童年里,
依旧保持着吸引力,
他们甚至还喜欢“拔根儿”比赛...
当年妈妈们玩的编花篮,
游戏动作没变但配的歌谣,
都是新的词语。
“抽汉奸”这种老游戏,
也依然在孩子们当中受喜爱,
可见童年的记忆多坚定...
《哪吒闹海》是第一部,
宽银幕动画长片,
公映的时候几乎全民观赏,
成为几代人的回忆。
80后的孩子长大后,
特别喜欢用哪吒做微信签名,
美誉度可见一斑。
80年代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出品发行的《黑猫警长》。
主题歌:“眼睛瞪的象铜铃,
射出闪电般的机灵...
啊哈啊啊哈啊黑猫警长!
啊哈啊啊哈啊黑猫警长!!!”
每个80后孩子都会唱。
印象最深的是每集结束的时候,
黑猫警长举起枪,
打出四个字”请看下集“。
帅呆了,酷毙了,
简直无法比喻了。
1986的暑假,
《蓝精灵》在北京电视台播出。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
有一群蓝精灵,
他们活泼又聪明,
他们调皮又灵敏….”
这首插曲至今被改编成,
各种怀旧的歌词在传唱。
80年代的孩子,
还有一个特定表情——
腮帮子鼓鼓的,
嘴上冒大泡儿,
泡泡糖就是他们最得意的零食。
90后的童年往事
90后的孩子们,
上学有了整齐的校服,
集体跳绳就更神气了。
单独的双人跳里,
“我带你”的那个人,
说不定就是一辈子的闺蜜...
“撞拐”快成了传家宝,
或许是爸爸们常讲起的,
他们学的也是有模有样...
还有这“挑冰棍儿棍儿”,
随着年代的进步,
游戏有了专业的用具。
捉迷藏到了90年代,
游戏的范围缩小了,
不可能再像以前,
藏到根本找不到的地方...
90年代的动画片,
也很有时代特色,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讲的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屋里,
住着大头儿子、
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
在他们普普通通的生活中,
总是响起充满欢、乐的笑声。
这是个标准90后的成长家庭,
大头儿子就是那个,
在幸福家庭中长大的独生子。
动画片《哆啦A梦》,
给了90后孩子很多幻想——
“幻想有一个像哆啦A梦一样的口袋,
可以掏出竹蜻蜓,
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
还可以拿出记忆面包,
考试的时候就不怕了……”
蓝胖子已经成为,
一个童年记忆的标志性符号。
对90后来说,
鞠萍姐姐、董浩叔叔、
金龟子等少儿节目主持人,
是童年共同的记忆。
00后的童年记忆
00后的孩子,
被家长寄予更多希望,
看看上下学时的校门口,
里三层外三层的家长接送,
有时会觉得他们的成长很“累”...
但他们赶上的教育改革,
更多的孩子梦想,
有望在校园里实现,
孩子们的体质也在逐步增强。
00后孩子的特长更丰富,
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
儿童艺术领域的表现,
更上升到了新的水准。
00后孩子的社会实践更丰富,
各种行业体验增多,
用成人的话来说:
“孩子已不再像我们小时候,
只会傻玩儿,
寓教于乐的形式多姿多彩。”
但各种升学的门槛儿,
有时也让小小年纪的他们发愁,
但愿随着时代的发展,
孩子们能一直保有童真。
《喜羊羊与灰太狼》,
这部动画片,
让每个00后孩子都成了戏精,
张嘴说上一大段台词,
那都不叫事儿...
《天线宝宝》中,
各位宝宝的名字,
他们记得更是门儿清...
童年记忆最难忘,
童心未泯最宝贵。
无论年纪多大,
我们都可以互相说一声:
“儿童节快乐!”
技术参数介绍
袁艺
相机:Nikon D3
镜头:24-70mm尼康镜头;焦距:70mm
拍摄数据:光圈优先级拍摄;光圈 F6.3;速度 1/800S;ISO 400
………END………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