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mowa旅行箱 信用卡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活了一生,还没想过要改变。”1在帝都打拼的小张,他对自己25岁的这份工作感到满意。985本科,海龟研究僧,一毕业就拿到了四大的Offer,看到合同上四个0的月薪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活了一生,还没想过要改变。”
1
在帝都打拼的小张,他对自己25岁的这份工作感到满意。
985本科,海龟研究僧,一毕业就拿到了四大的Offer,看到合同上四个0的月薪后,他知道自己离财务自由已经不远。
“工作的新鲜感还在的那段时间,理想和现实还是能很好的平衡的。”三个月转正后,他叫上了三两老同学,到屯里的机电大院挨个儿喝了一轮,还跑到了工体北嗨到了后半夜。
他第一次尝到了挥霍的滋味,虽然当他拿到服务员递来的账单后手还是有点颤抖,但用信用卡划卡的那一瞬间,他跟我说,当时借着酒精,还是挺刺激的。
当然,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不久后他就会为他的挥霍而买单。
四环loft,工业风设计,电视音响热水器洗衣机空调空气净化器样样有,和他一起住的室友是独立策展人,听起来每月8K的房租足矣让他眼中的low货吓跑,而对他则“还好“。
跟风办了张健身卡,虽然没日没夜的加班,实际去运动的时间屈指可数。但好在朋友圈晒健身的时候,总是能贡献照片的健身会所,让他的社交维护起来绰绰有余。每当他在办公室待到10点以后,他总会幻想自己的考核评分节节上升,干劲总会充满他的脑里,抛下一切世俗思想,继续奋斗。
今年的生日,小张过了一周,他都有点觉得自己太“飙”了,不同的局不同的人,生日蛋糕火锅红酒日本寿司,周一和英国研究僧同窗,周二和北漂兄弟,周三和公司同事一起,周四周五周六周日留给了不同的暧昧对象……这一周的日程堪比中关村各种咖啡店里的创业者,沉迷于每一次酒桌旁的欢愉,对未来无尽美好的幻想……
醒来的时候他躺在医院,急性肠胃炎,医生如是说。他躺在医院床单,痛苦的点滴让他突然清醒:
“我想了很久,我突然特别害怕,我怕死。”
“我想起了我的爸妈,想起刚工作时候我跟他们说,几年后要养他们,现在觉得自己十分可笑。”
2
小K 也是活在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她的运气好太多了。
二十多岁的时候,她嫁给了现在的老公,婚后他俩蜗居在一所小公寓里,继续为了梦想中的“家”而努力着。
小K老公的工作还不错,但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在地铁上,婆家的条件其实已经可以在老家买房了,本来回去工作也没有什么不行的,可两人总想要更好的发展。无奈小K没学历,总是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每次升职都没她什么事。
后来,小K做起了微商,心想老实工作赚不到什么钱,不如做点生意补贴些家用。刚做的时候,全家都以为他搞传销,各种劝说都没用。做了半年的微商,她发现每个月赚的钱可以不用再去打工的时候,她二话不说辞了工作,专心做生意,余下的时间还报了个班,考了几个证和学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打前同事的脸。
两年后,小K已经成为了某综艺节目的赞助商,还经常能去录节目大谈特谈,买了台lambo两人轮流开,天天朋友圈炫富,老公也帮她开起了公司,实现了财务自由。她从村姑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线城市的富婆。
抱歉,我实在不想拿钱说事,但我们究竟要存够多少钱,才能在北上广深,过上安逸而又有底气的生活?
3
什么是财务自由,随便网上一搜就很明白了:财务自由的标志就是,被动收入大于主动收入。
主动收入就是指,靠主动的工作换来的收入,即为了钱工作而获得的收入。而被动收入,当然就和主动收入相反,不必主动工作,就能获得的收入就叫被动收入,即钱为你工作所带来的收入。
俗一点,那就是当你能躺着赚钱的时候,你就财务自由了。
这对于多少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啊,当然包括我。
要获得自由,必须先要有自由的心态,但这种心态不是大多数人所理解的“我想要赚大钱,我想开法拉利。”财务自由的核心不是财务,而是“自由”二字。财务自由的最终导向是要将财务对我们的约束力降到最低,从而获得个人与身心的最大自由。
而对于“自由”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些人认为不再需要为了钱,而去做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愿意做的事的时候,就是财务自由。有些人眼中的自由,则是拥有永远花不完的钱,买几个RIMOWA的旅行箱,里面都装满钱,随时都能拿出来用的自由,这样的人,欲望应该很强吧。
所以说,财务自由最核心的一点应该是:在实现财务平衡的基础上,有计划地通过理财增加自己的财富,慢慢获得自由的一个过程。一味盲目地赚钱,努力扩大自己的财富,并且挥霍无度,花钱如天女散花,这不是自由,是毁灭。
4
说到欲望,就不得不讲花钱了。
前面说了,只有平衡自己的财务,通过理财才能获得更多财富。但人啊,总有欲望的时候,你穷的时候少花点,富的时候多花点,这样的思想最终还是会害了你。90后不喜欢买买买的人,应该都是禁欲系患者,要不就是没钱,但如果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消费欲望,就很难产生盈余,财务自由当然就离我们越来越远。
所以赚多少花多少的思想,必须是不对的,钱必须要控制住,留着给自己进行投资。如果你每月收入8K,支出6K,那么这2K,你可以存着,你也可以选择更聪明的方式,把他放进某种理财服务中,让你的2K变成3,变成4,变成5……
我这里提供了3种应该存在的账户,供你参考:
①
紧急账户
这部分的钱主要用来应对一些紧急情况,如小K遇到的急性肠胃炎,或者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变故。我推荐这部分钱每月是固定且稳步上升的,大概在2个月的总支出之和为宜,举个例子,每个月花费6K,那么这个账户里的钱应该就是6K*2=12K。万一你突然没了工作,那还有两个月的缓冲期够你进行变动,当然,这里面的钱上不封顶,多多益善,还可以存着用来结婚。
②
投资账户
这部分的投资指的不是拿去理财,而是拿来投资自己。一线城市活着的我们早不是三段式人生,每个时期都需要不停的对自己投资,从而应对社会的各种快速变化。如果我们要在工作两年后选择继续进修,这笔资金就显得非常的重要。我有个朋友就是因为没有存够读研究生的钱,现在考上了边工作边读书,活得非常累,甚至一度想要放弃,还好她家里有钱,不然真的撑不下去。
③
享受账户
欲望是头狮子,我们不能经常把它关在牢笼里,时不时我们还是要把狮子放出来,捋捋毛放飞下自我什么的。设立这个账户的目的是为了警醒自己,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完全可支配的开支,而不是每个月都会因为盲目消费而带来的财务黑洞。这个账户的预算,丰俭由人,但最好不要超过收入的50%。
5
90后会不会投资到底重不重要?
在一份PP助手和UC联合发布的移动金融大数据报告中,90后已成为移动金融用户的一股“新势力”,也就是说,网上天花乱坠的理财软件,其主要使用者,还是集中在年轻人的群体中。80后老鸟自然对理财有自己的见解,90后也开始步上了他们的后尘,玩起了钱。
可能许多人看到这里的时候,肯定会diss我的众多想法。其实20多岁没存款什么的都没关系,没车没房没朋友都没关系,生活没有绝对的可比性,毕竟每个人家境都不一样,唯一公平的可能就是后天每个人对学习,对挣钱的渴望。
想要早一点实现财务自由,在我看来,投资大脑比任何经济行为都靠谱。《三体》让我了解到了自身的渺小,我不是罗辑,即使给我整个世界,我可能下一秒就会开始毁灭,更何况是金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