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中旅集团的旅游产品
谈谈你对中国旅游发展的认识?
国内旅游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仅要面对旅游产业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时代,同时旅游消费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化的态势已完全呈现
谈谈你对中国旅游发展的认识?
国内旅游市场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我们不仅要面对旅游产业愈来愈受到重视的时代,同时旅游消费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化的态势已完全呈现出来,而且城市之间旅游产品同质化趋势非常严重,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唯一的选择就是差异化,而定位正是在战略上达到差异化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经营城市与经营企业一样,应有品牌意识和名牌战略打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要求突出重点、规模适度、增强特色、强化功能,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状况、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文化历史背景,确立有利于城市的独特发展战略。
构筑城市旅游品牌形象理念,是城市旅游品牌建设的中心问题,它的作用是整合城市旅游形象因子,将城市旅游形象信息综合地表现出来,呈现在受众面前,使目标受众对城市旅游产生清晰、明确的印象,引起目标受众注意,并产生美好联想。
由此,引起目标受众对城市进行深入了解、深度感知、深度参与的欲望,从而导致对城市的心理情结。
城市经营将为城市旅游创造出独特的品牌资产,使城市拥有了一种垄断性旅游资源,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对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旅游品牌的重视,是城市旅游营销的开始,也是城市旅游发展定位和未来战略的宣示。
城市旅游品牌一经形成,对城市旅游发展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延续性等特点。
此外,城市旅游品牌的作用更多的是通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城市的旅游产业和城市的加速发展、城市旅游品位提高等方面表现出来,因此对城市旅游品牌不仅要建设,更要进行强有力的管理。
...
现在中国的旅游产品状况怎样
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国秀网 作者:孙玉波 2005-12-28 2005年,中国旅游业一片繁荣。
前11个月,入境旅游人数已突破1亿人次,出境旅游、国内旅游同时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旅游市场将从入境旅游为重心转向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
发展模式与众不同 与大多数旅游发达国家不同,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是先发展入境旅游,后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出境旅游。
谈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说,新中国诞生不久就成立了办理国际业务的旅行社,开始入境旅游接待业务。
改革开放后,加快经济发展成为重要目标。
为了赚取外汇支持现代化建设,开始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为了刺激消费开始鼓励国内旅游;为了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始逐渐放开公民出境旅游。
“中国的旅游产业是以入境旅游为主体,以主要旅游城市为依托,以团队路线产品为运行方式,以获取旅游外汇为目的建立旅游产业体系”,对于这种发展模式,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张辉认为,在这一体系的支撑下,市场得到了发育,产业得到了培育,旅游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旅游业实现了由接待事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旅游体制、旅游经营管理不断创新,旅游商务支撑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旅游业的全面起飞提供了基础。
三大市场并驾齐驱 1988年,作为我国旅游业加快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泰国成为中国公民对外开放的第一个旅游目的地国家。
此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迅速增加。
目前,正式开展中国公民出境组团旅游业务的国家和地区已达76个。
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已达到2885万人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交通条件的改善,我国国内旅游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不提倡,到90年代的大力发展,特别是1998年提出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后,旅游业开始全面发展。
以假日旅游为重要支撑,国内旅游进入了大众化的消费阶段。
2004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数达到11.02亿人次。
对于目前三大市场共同发展的格局,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院长杜江认为,旅游产业具有经济、社会、文化功能。
过去更多地强调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特别是创汇功能。
现在出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发展,则与旅游的终极目标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发展经济保持一致。
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认为,出境旅游的发展有力地提升了中国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形象,有助于整合入境旅游市场,以出境旅游促进入境旅游,实现良性互动,资源整合。
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开始迈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的进程,中国旅游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出境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
”中国康辉旅行社总裁助理王新军说,“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旅游者将选择中近程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作为出游的主要目的地。
同时,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远程目的地将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 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分析认为,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提升,这是旅游业持续兴旺发展的动力。
同时,随着我国经济、文化、政治进一步崛起和国际交往的发展,国际旅游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际旅游产品及行业管理将逐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对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思路,国家旅游局提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这一市场开发战略。
业内专家认为,调整后的市场开发战略,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体现旅游业发展的导向,对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起到重要作用。
谈谈对中国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看法
据报道,1月8日在厦门举行的全国旅游工作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旅游业作为对国民经济、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中国旅游将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优质发展阶段。
报道称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优质旅游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
优质旅游是更加安全的旅游、更加文明的旅游、更加便利的旅游、更加快乐的旅游,是旅游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未来中国旅游产品结构未来将极大优化,以邮轮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低空旅游为代表的“海陆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不断丰富,体育游、文化游、康养游、研学游等融合产品层出不穷。
中国将大力实施“优质旅游”品牌战略,推出若干中国旅游品牌强省,擦亮5A、4A级景区金字招牌,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塑造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品牌,优化星级饭店、精品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旅游民宿品牌等,在国际上树立中国旅游品牌优质形象。
到2020年,中国旅游市场总规模达到67亿人次,旅游投资总额2万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
希望更多人可以来中国旅游!...
中国旅游品牌的优质形象应如何树立?
据报道,日前举行的全国旅游工作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旅游业作为对国民经济、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未来还需要持续树立中国旅游品牌优质形象。
报道称,优质旅游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的旅游。
优质旅游是更加安全的旅游、更加文明的旅游、更加便利的旅游、更加快乐的旅游,是旅游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中国将大力实施“优质旅游”品牌战略,推出若干中国旅游品牌强省,擦亮5A、4A级景区金字招牌,提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品牌,塑造中国旅游休闲示范城市品牌,优化星级饭店、精品旅游饭店、文化主题旅游饭店、旅游民宿品牌等,在国际上树立中国旅游品牌优质形象。
此外,中国旅游今年将全面深化国际合作,深化“一带一路”旅游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旅游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全面提升中国旅游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希望中国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会持续增强!...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旅行社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近十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经营体制不断创新,经营环境不断改善,旅行社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渠道的重要的服务行业之一。
一、行业发展为就业提供了巨大空间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十年间得到了飞速发展,也为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共有旅行社10716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19家,国内旅行社9397家),比1991年底增加了9155家,扩大了近7倍,年均增长21.24%;全国旅行社直接从业人员为19.24万人,比1991年底增加了13.72万人,年均增长13.30%。
如按国际经验,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人员,将间接增加5个人就业来计算,相当于提供了96.20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未来十年,如旅行社的直接从业人员按年均增长15%计算,将为全社会提供间接就业机会292.96万个,成为巨大的就业空间。
导游人员作为旅游业的形象大使,十年间从业人员的数量也有大幅度增长。
1994年起,导游人员的资格考试对社会开放,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取得导游资格证书的人数已达到15万,比1991年底增加了13.2万多人,扩大了近8倍,年均增长23.62%,相当于提供了75万个间接就业机会。
预计今年年底取得全国导游资格证书的人员数量将达到20万。
除此之外,临时导游和景区(点)的导游人员数量也增长较快,导游已经成为一项社会热门职业。
据了解,仅北京市2001年报考导游的人数就达到13800人。
二、为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国的旅行社是从有组织地接待国际入境旅游者的发展模式开始的,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特别是每年增加了三个“黄金周”的假期,国内旅游异军突起,旅行社组织国内旅游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发展。
另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对出境游政策的调整,我国出境旅游的发展也很快,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也成为了一个亮点。
旅行社在旅游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日益显现,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在扩大内需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据统计,2001年度,在国内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团和接待达9410.56万人次,占国内旅游人数的12%,旅行社组织的国内旅游业务收入为331.33亿元,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9.41%。
在入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453.64万人次,占全年入境旅游者总数的16.33%,旅行社组织入境旅游业务收入为150亿元,约占全部国际旅游收入的10.16%。
在出境旅游方面,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9.53万人次,占中国公民出境人数的30.45%。
二是旅行社的投资对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
旅行社是综合性比较强的行业,具有较强的关联带动作用。
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
2001年底全国旅行社资产总额达到415.47亿元,同比增长13.55%;负债总额为199.08亿元,同比增长2.07%;所有者权益总额为216.39亿元,同比增长26.64%;注册资本金额为130.63亿元,同比增长15.39%。
三是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
2001年,全国旅行社营业收入为589.80亿元,占旅游业总收入4995亿元的11.8%,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61%,但旅行社营业收入的增长为25.51%,远远大于全国GDP的增长速度,可以预见,旅行社行业在GDP中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四是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
2001年度,全国旅行社实缴税金为7.63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16371亿元的0.0466%,结汇7.85亿美元,同比增长38.94%,占旅游外汇收入的4.4%。
旅行社对财政收入的贡献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收入主要在旅游经营企业和个人手中,第二个阶段地方财政开始增加,第三阶段中央财政开始增加,目前我国旅行社还处于第一阶段,随着我国旅行社行业的发展,对各级财政的贡献将越来越大。
三、不断开发新产品满足旅游者的需求近年来,为了适应旅游者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旅行社加大了市场开发力度,在产品设计、营销手段、客户关系、品牌塑造等方面引入了新理念,实现了新发展。
产品由过去的单一的文化观光产品为主逐步发展到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特种旅游种类齐全、结构完整的格局,满足了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求,促进了旅行社行业的发展。
在观光旅游产品方面,我国的文物古迹、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最能反映东方文明和神州风韵,这类产品具有垄断性,而且内容丰富,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成为我国旅游产品在世界上竞争的长久优势。
适应市场的需求,旅行社大力开发了观光旅游产品,使我国的观光产品有了长足的发展。
一些旅游产品参团人员踊跃、经久不衰、形成了品牌。
如九寨沟之旅、长江三峡游、西部之旅,云南周末团、海南周末团等。
在度假旅游产品方面,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在中国开办12个国家旅游度假区,由此拉开了发展度假旅游产品的序幕。
之后,又有一批省市级旅游度假区开始兴办,加上城市周边的度假地,初步形成了比较适应国际国内多层次需求的度假产品体系,家庭度...
谈谈你对中国旅游业的看法
朋友,你好,针对你说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旅游市场要管,并且一定要想办法管好,要引导旅游经营者,走国外旅游市场的模式,学习国外旅游管理的模式,这样中国的旅游市场才有活力。
不然,中国的旅游市场是没有发展前途的。
第二,中国的旅游市场很大要如何管理好现有的旅游市场,景点,又如何开发新的旅游景点和市场,我认为要与地方一级政府挂勾,与地方政府责任挂勾。
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如期的目的,否则现有的旅游市场要不了多久就会损坏并且更严重。
第三,旅游法规实施以后,要对旅游局,旅游公司,旅游社,(含国际,国内社)要做好基础教育,对员工素质,基础建设,作全面的整顿,提高一个新的面貌,这样对保证旅游法规的实施才有新的保证。
...
中国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实践表明,发展旅游业是推动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领域,是统筹经济社会以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满足人们生活需求、落实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因为旅游直接就是为人服务的,大家也知道,从中国的旅游业,过去不知旅游为何物,到现在认为旅游是高端消费,旅游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人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这个也说明了旅游业的发展是深深植根于民众之中的一种需求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点,是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持续上升、国际影响不断的扩大、市场拓展更加深入,入境旅游持续稳定增长。
第二个表现是国内旅游,国内旅游持续全面增长,国内旅游是旅游量最大、潜力最深、基础性最强的,国内旅游良好的成长性能和强劲的带动功能继续蓬勃发展,居民出游人数持续增长,国内旅游首先是把入境旅游放在首位,应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国内旅游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三个表现是出境旅游,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以及出国旅游目的地不断的增多,我国国民出境旅游,保持快速增长的速度,出游范围更加宽广、出游方式更加灵活、出游规模日益扩大。
从国内旅游来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中国拥有13亿人口,这里把中国旅游业的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
中国旅游业发展趋势: 第一个,从政治上看,当前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国内立足改革与发展,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际立足和平发展,整体塑造文明大国形象,而作为旅游业,从本质上来说是符合构建以人为本、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国策取向,作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的地位也不断的得到提升,从1985年,中央首次明确旅游产业的地位,到1992进一步明确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再到1998年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直到十一五期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大培育,从这个发展的历程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全面优化,地位越来越显得重要。
第二个,从经济环境分析,经济环境表现为强力支撑和转型跃升,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合作进一步加强,这就为中国发展旅游提供了稳定的市场,经济全球化,国际环境越来越宽松,对于入境旅游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经济正在实现向全面小康经济发展转变,按照预测,未来10年将保持7%的稳健增长的态势,国民人均GDP也将大幅度提升,国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总体上得到满足以后,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旅游人口、出游率、旅游花费及结构正处在转型升级的拐点。
而且刚才讲了,旅游从目前来说已经成为国民生活的必要内容之一,这些经济环境将呈现富裕居民出境游、城镇居民休闲游、农村居民观光游三足鼎立的局面,这样我们说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经济环境是强力支撑着转型升级。
第三个,从社会环境来讲,因为大家知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中国大力创造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人居环境、民生经济、和谐社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中国作为全球最安全的旅游地国家的形象,以及出境入境旅游的双向互动效应,能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高国民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和提供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汇集全民的基础上,旅游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之一,理应也肯定应当成为人类共享、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休闲旅游消费也正在逐步进入国民生活领域,休闲权、旅游权,如同劳动权和受教育权一样,是人类全面发展应该享受的权利。
这是从中国的旅游发展来看,从传统的观光游正在向休闲、度假发展,所以这样中国发展的社会环境是以人为本、共享成果。
第四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表现为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融大国,大家知道中国文化正在实现伟大的复兴崛起,中国年系列文化生活,以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加上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程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中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的形象。
也就是说中国的旅游业经过30年的发展越来越注重文化内涵,越来越注重文化与旅游的关系,因为文化因旅游而传承,旅游因文化而繁荣,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
所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文化环境是文明大国,文化旅游共同繁荣。
第五个,科教环境,科教兴国创新发展,随着科教兴国方略的实施,信息科技化、装备科技化、交通科技化,在旅游业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运用,这些科教兴国方略实施,科技的增强是促使了旅游业开发的手段、经营方式、发展空间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直接面向世界,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民教育的普及化、国民教育旅游的教育功能,更加有利于提升国民素质、旅游环境和旅游意识,也可以极大的增强游客的旅游品质和旅游创新,因为科教的兴起,旅游业的发展极大的提高了素质,包括产权酒店和分时...
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据报道,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来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报道称,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旅游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紧密,成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著。
未来,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面临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调整,民生基础更加稳固,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
在国家和地方旅游发展战略,以及旅游法制化进程加快等利好政策的影响下,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将更加高涨,资源和要素短缺的矛盾将得到有效的缓解。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速交通体系的完善、信息化在旅游业的普及应用使游客的旅行、居住和相关消费变得更加方便。
希望中国旅游产业可以持续增长!...
中国的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如何?
我认为中国下一阶段房地产发展的主流是旅游地产,而旅游地产发展的主要枝干是城市群房产。
这一解释有些类似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定义,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但是发展的早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我认为,中国旅游地产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资源性房产,旅游地产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城市群房产,它是另一种形式的“农村包围城市”和“以面围点”的新时代房地产开发战略。
而这,就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新的蓝海。
每一轮新的变化,都带来一轮新的行业洗牌,而新的商业模式也在自然孕育的过程之中。
遥想中国房地产业过往历史,其标志性事件分别有:王志纲策划顺德碧桂园事件、奥林匹克花园主题地产事件、广州华南板块大盘时代事件、星河湾打造品质地产事件、北京SOHO现代城任潘争论事件、顺驰与万科领导人海南PK事件、顺驰贱卖路劲事件、汤臣一品天价房事件、万科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事件、钓鱼台8台天价房禁售事件……伴随着一个个房地产企业倒下去,一个个新的房地产企业站起来了,中国房地产商业模式也由此建立,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综合体。
然而,面对新时代的房地产业,你作好了进入旅游地产的准备了吗? 新的时代产生新的机遇,新的构想产生新的商业模式,为此,我们打造了城地中国,已经作好了进入中国旅游地产,开创中国旅游地产新商业模式蓝海的准备! 在我们刚刚进入房地产业的时候,正逢中国房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前夜,我们没有能力也没有愿景去获得新的发展,只能默默学习。
今天,中国房地产业正处于新老交替的转折点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而我们新一代的房地产人,也有能力和机遇去承担更大的时代使命。
对于城地中国的愿景,我希望是——打开一个新世界。
希望更多的朋友和我们一起了解中国旅游地产,投身中国旅游地产,做中国房地产新时代的“弄潮儿”和改革创新者,不拘泥于过往的成功,而是持续创新。
无论是开发创新,还是服务创新,都有利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建设,有利于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和我们一起共同创造一个新的格局,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以上观点,与朋友们共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