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怎么旅行?
点击“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可以订阅哦!“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安排了地球科学观测及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及探测、应用新技术等领域的十余项高精尖的任务,这些实验有的是在探索宇
点击“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可以订阅哦!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安排了地球科学观测及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及探测、应用新技术等领域的十余项高精尖的任务,这些实验有的是在探索宇宙最深处的奥秘,有的是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海洋和大气,有的甚至是在解决将来星际旅行时食物的问题……

图1 天宫二号在轨飞行示意图(图来源于“了不起的中国制造”官方微博)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为我们探索空间植物生物学提供了良好的在轨研究平台,使得我们能够直接观察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太空中从萌发、生长、开花到结籽的全过程,得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未来太空农业发展的可能。

图2 天宫二号高等植物培养实验海报
两种具有不同生长特性的植物——拟南芥(长日照植物)和水稻(短日照植物),幸运地作为“植物宇航员”,搭载“天宫二号”飞船开启了一次不平凡的太空之旅。
小小的太空“温室”中,生长盒区域是植物生长的空间,由透明材料制成,光源从顶部照射,相机从侧面拍摄成像。

图3 天宫二号上的“现代迷你太空温室”,左侧为拟南芥,右侧为水稻(图来源于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所)
在生长盒上贴有透气膜,用来保障植物与温室内有一定的气体交换,而液态水不会从透气膜中逸出,以此来保障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水分。
借助实时成像技术,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微重力条件下,拟南芥和水稻从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开花发育全过程。

图4 拟南芥和水稻在天宫二号中度过的一生(图来源于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视频右侧展示的就是拟南芥在高等植物培养箱中,由短日照(2016年10月至12月)转变为长日照(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后的图像。
我们可以将它与地面对照进行比较。地面对照在同样条件下,于2017年1月30日完成全部生长周期后,枯萎死亡;而空间中的拟南芥则多活了7个多月,还抽出了大量的花薹,说明空间拟南芥虽然生长较慢,但是寿命显著延长,整体生长量也极大增加。
视频左侧展示的是水稻的整个生长周期,包括种子在空间的萌发、叶片的生长与展开。
在空间生长的水稻叶片不能像地面生长水稻那样向上伸展,而是多向性,这是因为失去了重力引导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不少有趣的现象,其中有一些是之前从未观察到的。
1. 空间的水不能有效得回到土壤中

图5 在天宫二号中生长的水稻(图来源于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水稻的根压作用将土壤中的水分通过叶分泌出来,但由于没有重量,不能有效地回到土中,水分不能有效循环,这是我们天宫二号实验首次发现的。

图6 水稻在天宫二号和在地面生长的对比图(图来源于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上图中,A、B、C是水稻在“天宫二号”生长的影像,叶尖有大量水珠;D、E、F是在水稻在地面生长的影像,叶尖没有水珠。
2.空间扎根困难,迂回寻找土壤

图7 这张荧光照片展示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根的运动(图来源于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在空间微重力条件下,根失去了向重力性生长,表现为自由生长状态,呈现螺旋状攀附生长,并保有寻找土壤的能力,这也是我们首次发现的。

图8 地球上植物根的生长(图片来源于网络)
而在地球上,植物的向重性使得植物根能够向下生长至土壤中,保证植物能够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与矿质营养。
这些研究为解析微重力条件下高等植物形态建成,以及从种子萌发、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过程的调控机理提供了新的知识,对植物栽培和品种选育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 科学大院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微信公众订阅号(ID:nssc1958)
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进入空间 发现科学 公益服务 科学传播
ID:nssc1958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