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旅行摄影
老天能赋予人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呢?颜值、聪明还是某种天赋?这个问题我心目中的答案是“乐观”。那种天生的乐观,无论生活出什么坎,都可以嘻嘻一笑,大大咧咧迈过去,迈不过去就再想
老天能赋予人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呢?颜值、聪明还是某种天赋?这个问题我心目中的答案是“乐观”。那种天生的乐观,无论生活出什么坎,都可以嘻嘻一笑,大大咧咧迈过去,迈不过去就再想辙的乐观。
我自己的性格中没这种“因子”,但我有些朋友身上有,金杜就是。她说自己有着一句话可以说明白的人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南方报业十五年,从财经记者到媒体运营,她与文字相伴见证了报业的黄金年代。2014年,她离开媒体依循爱旅行的天性创办了自己的民宿品牌“宛若故里”,那之后,她自称“故里小姐”,要用最美的民宿治愈现代人心里的乡愁。
在她的状态里始终充满着奇妙的冲突和协调。既有媒体人的浪漫情怀,又有经营者的条分缕析,我猜想,除了她摩羯女的天性,或许也和财经记者的出身有关。
记得第一次见面,她说自己是天生的产品经理,是生活方式体验的研究控。在后续的交往中,我果然见证了她蓬勃的“学习委员”特性,每次谈话之后她都会贴出谈话心得纪要让我汗颜。
翻阅她的公号文章,常见她定期把所思所想整理成10个逻辑若干原则。而这样的人儿,也会在办公室里挂上灰麻的壁毯,用上钩花的靠垫,透出女人独有的柔美心思。
2016年的时候,她给宛若故里定了“五个一”目标,“一个故乡人+一座美宿+一个私旅行+一个物产+一个故里客社群”,要在中国12个最美的地方开12家美宿。
我问她,依然是这样的目标么?她笑着说:目标修正啦,我要在广州附近先开12家,我发现大家不再迷恋去更多的远行,而是期望离居住城市不远就能找到精神可以真正放松的地方。她会充满想象力地描绘,也会基于现实及时地修正。

▲故里珠三角首店
她从小到大生活在大家庭里,除了哥哥,她和姐姐妹妹是三胞胎。养孩子的负担重,只能选择一个孩子上大学,父母让她和妹妹先去读中专。
我问她当时心里会难过么,她依然是乐呵呵说:我爸妈说我成绩好,最终肯定能保送,还是会上大学。后来,果然,我不但上了大学,陪着男朋友考研自己还顺道考上了研究生。
现在她的家里依然是大家庭,除了丈夫孩子,还有婆婆和大姑子。旁人往往难于平衡的家庭关系在她这里,全然不是问题。
“你看,奶奶负责家里起居饮食,姑姑负责送孩子上学,爸爸负责检查作业,我负责孩子的兴趣爱好,上什么课程,当好家里学习委员的角色”,在她看来大家庭里相处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儿。
“故里没有层级,只有伙伴;故里没有老板,人人都是主人”,在她给团队定下的调子里,我又看到了她打小儿磨练出的能力:懂得照顾好一个大家庭。
她很女人,在乎做事的意义,会努力打拼挣钱,却也不放弃内心的梦和情怀。在她心中排序第一的目标仍然是“成为最好的自己”,生活于她才是最珍贵的体验。
如同她给自己民宿品牌拟定的Slogan“走过大江大海,终将抵达故里”,不管我们手中拥有怎样的生活,愿热情不熄,陪我们过江过海,找到最好的自己。
尘埃落定后,方能为自己而活
L:你做民宿之前的主要经历就是做媒体,你是一个从小心里有媒体梦的女孩吗?
J:我小时候住在新华书店和电影院旁边,从小的梦想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以,自然而然地认为以后会选择跟写字、旅行有关的职业。我很幸运,在职场的前15年选了跟文字有关的职业,后来又进了旅行相关的民宿行业。

▲南都报业时期的金杜
L:你生长在多子女的大家庭里,这种经历在80、90后里面都非常稀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对你有怎样的影响?
J:我上面有一个哥哥,我们三姐妹是三胞胎。70年代资源匮乏,家里孩子多,父母理所当然的要做资源的配置,把更多的资源放在优势的孩子身上。
湖南有一句土话“三只为贵”,父母觉得我们三姐妹里面培养一个读书人就够了,其他的应该早早出来工作,所以初三以后,我和妹妹去读了中专,但是最后我也被保送上了大学。后来男朋友要考研究生,我也想跟着试一试,结果最后他没考上,我反而考上了。所以我读书的经历就是父母本来没打算让我读多少书,但是我一直是顺应着命运的召唤,清楚地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读书的期间就开始在报业实习,一路顺风顺水,感觉人生平淡到一句话就可以讲清楚。
L:所以你出来创业就是想摔打一下自己?
J:创业这几年是我整个人生的一个颠覆,对于一个在媒体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来讲,也许见多识广,学了很多东西,但是有一个能力很弱,就是行动力。我跟所有女生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直挂在嘴边,但是从来没有实现过。直到2011年生完孩子,我突然有了一种尘埃落定的感觉,就是在感情上不需要体验更多了,我就会觉得剩下的人生就是要为自己而活着。
走过大江大海,终将抵达故里
L:在南方报业16年,你从采编做到总经理,摔破铁饭碗出来创业,内心有过挣扎吗?
J:我父母是老师,整个大家族里,读书人也很多,博士后就有三个,但是从商的从来没有过,所以,家族里的人都是手工艺人的心态,专注的做好一门技艺。我出来创业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匪夷所思。有意思的是,姐姐和我,几乎是在同一时间递的辞呈,她在加拿大,我在广州,她是决定去做亲子摄影师,而我是出来创业。
在南都的十几年里,我正好经历了报业的黄金十年,那个时代媒体人身上都有一股劲儿:我不仅仅是记者,而是时代记录者和开创者,总觉得自己要做一点事情,去证明自己的价值。有些人可能觉得等更多商机或者等到财富自由再做,但是我觉得人生苦短,为什么不能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呢?
L:怎么确定的这件事就是做民宿?
J:2011年,我到了云南,跟几个都很喜欢云南生活方式朋友一拍而合,做民宿客栈成为我们梦想清单上一笔,不管别人怎么打击,我们把这个事情完成了,即使最后没有人来住,我们起码未来十五年都有地方住。后来那个店做的很好,很多人认为是媒体圈的影响力,但是我认为是我们游戏规则设计的好,一群好朋友,从0到1的小型创业,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是真心喜欢这个事情,彼此之间三观是相合的。
L:后来,你给自己的民宿品牌,起名“宛若故里”,有什么寓意?
J:我写过一句slogan“走过大江大海,终将抵达故里”,其实我觉得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最终是要抵达内心的宁静之处,所以取了宛若故里,每个人都有一个故里情节,至于它是什么,可以先从民宿开始。
L:与其他酒店、民宿品牌想比,你觉得宛若故里始终坚持的特色是什么?
J:我喜欢旅行,因为旅行中人是真性情的,就像家人一样。工作的时候,喜欢住的是青年旅馆,朋友比较多很好玩,我很多年还保持着联系的朋友都是在旅行中认识的。生完孩子后,我对住宿的舒适性要求提高了,但是又失去了交朋友的乐趣。
我是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天马行空的想象最终都要落到实处,“宛若故里”是我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找到平衡,在人文与商业之间找到的一条有意思的路,我想把它做成像家一样的存在,有好的设计,好的服务,还能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L:2015年以后,丽江已经从旅游热门跌落,你为什么把第一家店开在丽江?
J: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朋友让帮忙改造他的店,改了几次都没有达到心目中理想的样子,后来他们让我来做。所以我出来创业,很大部分是朋友促成,仿佛是钱都到位了,就等你出来创业了。
做不纠结的决定,过不拧巴的人生
L:创业过程中有遇到过什么压力吗?
J:从小到大在家里当老二,造成我是一个善于妥协的人,但是在创业中需要坚定的立场,需要不断做出决策,所以我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调整,才让自己确定我是老大,不再是老二。我觉得人要经历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个挫败之后,才会真正强大,所以我创业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体验。
L:做了三年后,对于创业这件事还有什么期待?
J:因为以前在报社职位比较高,刚出来创业的时候,别人对我的期待就很高,自己的期望值也很高,种种导致了我对自己要求很高,始终有条弦绷的紧紧的,连带周围的氛围也很紧张,大家都不快乐,事情也做不好。所以我觉得欲速则不达,越期待给投资人一个结果,反而越没结果。
我到现在都认为创业其实没什么了不起的,它就是一种生活状态,人生的一个体验过程,把它当作一辈子的事情,就可以做到不疾不徐。宛若故里就是回到生活最初的模样,就是自己对生活的一个期许,我们想做一个这样子的事情,但是我们都没有活成这样,何谈去感染用户呢?
L:你提过一个目标要在中国12个最美的地方开12个最美的民宿,如今进展到了哪一步?
J:当真正做起来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人的精力始终有限,常年在外面出差,找地方、找项目,即使是工作狂,也无力招架。辛苦而没有结果的事情一定是不对的,所以,去年8月份我做了一个很大的调整,停掉所有线下加盟店,只做直营,保证每一间民宿的独特性,给用户更多的体验。
以前我的诗和远方,全部都在路上,从来不在广州。现在,我开始认真地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寻到一些美,而不一定要靠辽阔的天空、白云,稀缺风景。所以,它慢慢已经不再是在中国最美的地方,而是在人们生活城市周边建最美的民宿。现在我们的目标更明确了,就是成为珠三角颜值最高的亲子和团建胜地。
▲故里设计师考察星空稻田玻璃房
商业是慈善,做影响更多人的生意
L:除了线下民宿业务,你现在也开始涉足线上社群的运营,什么促成这种转变?
J:去年6月份我们卖了一个99的线上课程,当时转化率甚至比一些百万大号还要高,但是,那个时间点我觉得一个做民宿的公司,不应该做太多线上,有很多自己的条条框框。
直到有一天,投资人问我做民宿和做传播,哪个我更得心应手?我说经过刻意练习,都得心应手。他说了一句话对我启发很大:需要刻意练习的事情,你已经在成本上输掉了,你要做的是不用很费力就能做的事情,我觉得你做线上肯定很容易,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所以,我们今年一月份开始做呼啸成长会,三场直播下来,就招募了差不多1000个收费会员,而整个团队只有两个实习生。
L:呼啸成长会做什么呢?
J:我们第一个培训项目是在公司楼下做的理财营,当时现场条件十分有限,但是收到了很好的反馈,发展到最后差不多有300人在收费听直播。所以,成功的项目最重要的是能解决自己和朋友的刚需。3月份,我们还做了一个线上的减脂课,我从三月份到现在瘦了20斤。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带着1000个闺蜜变美变有钱变丰富。
L:线上、线下项目的资源配比是怎样的,更侧重于哪一块?
J:每一个女性都有开书店,开民宿、开花店的梦想,这是女性特质中柔软的一面。我经历了三年后,心智逐步变得成熟,在这个领域,其实不利于规划化,规模化了,它可能就不是民宿了,而是一个有特色的住宿场景而已,所以,在线下模块上,我不再过多的追求规模化,而是力求将每一间民宿都做成赚钱的店。
而线上这块目前是没有边界的,商业就是最大的慈善,一个事情能做大,说明它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人的需要。我的本质是一个媒体人,希望影响更多的人,而线上我在做就是一个影响人的生意。
L:你现在花在家里的时间占比是多少?
J:我们结婚以后跟婆婆,还有老公的姐姐住在一起,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很热络,分工也十分和谐:奶奶负责家里的起居饮食,姑姑负责送孩子上学,爸爸负责检查作业,而我负责孩子的兴趣爱好,挑选课程等,我的角色就是家里的学习委员。所以,我在开始创业的时候跟家里人开玩笑说,我们家有五个人,这么多人带孩子,为避免家庭冲突,所以我出去创业。
L:在孩子教育过程中,你会注重引导他哪方面的能力?
J:第一,挖掘他的内驱力,我经常跟他说你做的是自己的事情,想当画家也好,科学家也好,都是你自己的选择;第二是毅力,能够坚持一件事情,所以他现在学画画、围棋,学得好坏没有关系,但是一个爱好至少要坚持5-10年,围棋从3岁学到现在,我对结果没要求,只要你坚持做一件事情;第三,沟通能力。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和老公经常有很大分歧,比如送孩子上学,我会把车停在门口,让他自己走过去,他爸爸知道之后说,你怎么可以这样,过马路多危险,但是,我会跟孩子解释说妈妈要上班,也很辛苦,他就会表示理解。
下期预告:
她是郜笛斐,非凡仕画廊的创始人,曾为《霸王别姬》《天地英雄》《红樱桃》等多部电影独立创作视觉艺术作品。10年拍卖师生涯,与王朔、姜文合开酒吧,人生大张大合后,她将画廊开在东四环边上的麦田旁,颇有“大隐隐于世”“遗世而独立”的感觉。下期,我们一起去看画展。
@Miss鲁

Hi,你好,我是Miss鲁,我喜爱读书,喜爱和朋友聊天,十几年前我在广州开办了唐宁书店。我一直认为唐宁是一家有温度的书店,因为这间书店陪伴了我的成长,同时也让我结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每次和他们聊天,总能让我受益无穷。Miss鲁的三点一刻就是我和这些朋友的私家聊天,我希望通过这个栏目,将每一次的相遇记录下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