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青蛙更新ba
蛙蛙最近,绿容君的朋友圈被那只来自日本的青蛙刷屏了!养蛙、呱儿子、明信片……朋友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自的蛙以及养蛙的趣事,不玩游戏的绿容君觉得自己已经out了,马上去恶补

蛙蛙

最近,绿容君的朋友圈被那只来自日本的青蛙刷屏了!
养蛙、呱儿子、明信片……朋友们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各自的蛙以及养蛙的趣事,不玩游戏的绿容君觉得自己已经out了,马上去恶补了大神们的几篇科普文,大神们把游戏里的青蛙本尊、庭院里的植物、旅行中的朋友等等都扒了个底朝天。
这款日本出的游戏,青蛙本尊当然应该是日本的蛙,据SnakeSeeker齐硕大神分析可能是日本雨蛙(Dryophytes japonicus)。


■ ■■■■
“日本雨蛙又称东北雨蛙、远东雨蛙等,它们的外形与哈氏雨蛙相似,但在眼鼻之间、颞部及体侧具有较明显的黑褐色斑纹,体色也更为多变,除了常见的草绿色外,还有深绿色、灰褐色、蓝灰色等多种色型,部分个体的体背会显现出深色的斑纹。
日本雨蛙的分布范围很广,日本国四大岛及其周边岛屿多有分布,这使它成为这款游戏最有可能的“原型”。它还分布于朝鲜、韩国、蒙古东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我国的东北三省,如果这个游戏更新2.0版本的话,甚至可以呱来个出境游。”
(本段文字摘自果壳网《旅行的青蛙,真身是谁?如何成为一个现充的呱妈?》)

日本雨蛙,呱儿最可能的真身
拍摄者:池田正樹 来源:果壳网
对于大神们的专(ba)研(gua)精神,绿容君只能送上2个字:佩服!
绿容君虽然不认识大家的呱儿子,但认识上海的呱呱呀!上海有5种常见的呱,咱们也来扒一扒吧!
金线侧褶蛙(金线蛙)
金线蛙是上海优势蛙种,适应性强、分布广。成蛙身体较肥硕,体长可达5.0-7.0cm,一般雌蛙大于雄蛙。身体多绿色,两侧各有一道较宽的黄色褶线,故名金线蛙。雄蛙有一对咽侧内鸣囊,较善鸣叫,但声音较小。

吕林拍摄
金线蛙素来被誉为游泳能手,可以长时间潜水,不用游出水面换气,甚至还能在水下发出闷声闷气的叫声。它们还是陆地上的跳远健将,一纵腿就能跳出一米开外,特别是在岸边受惊时,常以优美的“花式跳水”跃入水中,追捕者只能驻足岸上,望池兴叹!
黑斑侧褶蛙(黑斑蛙)
黑斑蛙与金线蛙较相似,成蛙体长一般为5.0-9.0厘米,体重一般50-60克,最大个体重达100克。一般黑斑蛙的雌蛙比雄蛙大。雄蛙有一对颈侧外声囊,鸣叫声音较大;雌蛙无声囊,但也会鸣叫,但比雄蛙鸣声小得多。

赵莺莺拍摄
黑斑蛙背部呈深绿色、黄绿色或棕灰色,具有不规则的黑斑,背部中间有一条宽窄不一的浅色纵脊线。雄蛙第一指基部有婚垫,有利于在繁殖期间和雌蛙抱对。黑斑蛙喜群居,常常几只或几十只栖息在一起。
蝌蚪体型肥大,体绿色且散有不规则的深色小斑纹。
泽陆蛙(泽蛙)
泽蛙体型略小,体长约4.0-5.0cm。头长略大于头宽或相等,吻端钝尖,上下唇有牙齿般的6-8条黑纵纹;两眼间有“V”形斑,肩部一般有“W”形斑,背面灰橄榄色、深灰色或棕褐色。雄蛙比雌蛙略小;蝌蚪体肥,橄榄绿色上有棕褐麻点。

吕林拍摄
泽蛙一般生活在稻田、沼泽、菜园附近。所以辛弃疾的《西江月》中所写“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多指泽蛙。但因为农药的使用,它们越来越少,所幸上海植物园给蛙类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家。
饰纹姬蛙
饰纹姬蛙体型极小,体长仅2cm左右,身体近似菱形,灰褐色,背部有对称排列的灰棕色斜纹。饰纹姬娃体型虽小,但能量颇大,雄蛙在咽下有单个外声囊,所以它们的叫声非常洪亮,明显超过上海其他几种本土蛙类。饰纹姬娃对水质要求较高,爱聚群,常聚集在水边鸣叫,叫声非常符合大众认知里的“蛙鸣”。

网图
饰纹姬娃的蝌蚪也很小,身体大部分是透明的。它们在水中捕食蚊子的幼虫——孑孓或其它小动物。对控制蚊虫数量有非常大的帮助。
中华大蟾蜍
中华大蟾蜍,俗名癞蛤蟆,后肢跳跃能力不如蛙,但皮肤比蛙干燥、粗糙,耐旱性优于蛙,对干燥的陆地生活适应性更好,所以是两栖动物中较为先进的物种。背部疙瘩是它的毒腺,最大的毒腺位于眼睛后面。毒腺不能喷射毒液,但受大力挤压后,会破裂流出毒液,是一种被动防御手段。癞蛤蟆受到惊扰,在无法逃脱的情况下,会膨胀身体,让自己看起来很大,吓退来犯者。

吕林拍摄
上海传统小吃“熏拉丝”就是用中华大蟾蜍所制,为了自身健康和野生动物保护,一定要“嘴下留情”。另外其毒也可入药,称“蟾酥”。因此蟾蜍在我国可以说是命途多舛。
上海常见的就是以上这5大“呱”——金线蛙、黑斑蛙、泽蛙、饰纹姬蛙、中华大蟾蜍。金线蛙、黑斑蛙、泽蛙、饰纹姬蛙都是正宗的蛙,其中在上海被称为青蛙的主要是金线蛙和黑斑蛙,身体多绿色。而中华大蟾蜍是蟾蜍。

金线蛙、黑斑蛙、泽蛙、饰纹姬蛙、中华大蟾蜍都是野生动物。在上海植物园夏季的“暗访夜精灵”活动中,它们可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呢,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如果想认识它们,那就多参加自然主题的活动吧!
最后,绿容君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咱们的这些呱呱们,可以人工饲养吗?
植物园、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等是动植物的保护机构,这点大家都有共识。但是保护动植物不只是某些机构的工作,需要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支持和努力。在种植或饲养动植物方面,其实不少人不小心就会越界了。对于野生动植物或制品,因为猎奇而去食用,因为喜爱而去收集,不管这些动植物是否已经珍稀濒危,可能都会从最初的无知或初心的保护最终变成了实质的伤害。
有朋友给绿容君分享过一段话:“笼子里面养再多也没有用,丧失了野外生存的能力,丧失了野外的家园,该灭绝,谁也挡不住。”,对于动植物都一样,对于绿容君的工作,也是一种警示!且行且努力!
“这些呱呱们,可以人工饲养吗?”
你的答案呢?
另附大神们的科普文链接:
旅行的青蛙,真身是谁?如何成为一个现充的呱妈?
八一八蛙儿子的朋友圈,原来有这么多小秘密……
青蛙不回家?我们来认认庭院里的植物吧
供稿:市绿化市容局科技信息处
作者:上海植物园 赵莺莺 郭江莉
历史阅读 即点即读
《滨江生态建设见证申城发展》《寒冬,让我们用行动温暖严寒中的坚守者“城市美容师”》《权威发布 | 9条“2017年上海绿化特色道路”》《权威发布│沪上景观照明总体规划出炉!》
《1月公园花讯一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