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 音乐
10月30日,由太合音乐集团联手P2联合创业办公社、飞行者音乐科技共同打造的THouse音乐文化空间在北京正式揭牌,郑钧、老狼、高旗、叶蓓、陈楚生、郝云、梁龙、旅行团乐队、宋柯
10月30日,由太合音乐集团联手P2联合创业办公社、飞行者音乐科技共同打造的THouse音乐文化空间在北京正式揭牌,郑钧、老狼、高旗、叶蓓、陈楚生、郝云、梁龙、旅行团乐队、宋柯、梁欢、黄觉、王学兵、苏芒等音乐时尚圈大咖及众多企业家云集现场,宣布全国首家集线上社交互动、线下音乐沉浸式体验、自主IP产出为一体的多元化音乐文化空间——THouse正式运营。
郑钧
据了解,此次太合音乐集团整合了联合办公行业的翘楚P2、拥有丰富音乐产业运营经验的飞行者音乐科技,三方将导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最大化的线上线下联动,以全新的产业思维和运营体系,解决传统LiveHouse的市场痛点,致力打造全新的“IP+众创”的模式,提供更多元的沉浸式音乐体验,充分满足消费者的娱乐新需求,继而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
THouse CEO 李戈
发布会上,太合音乐集团还宣布,此次还战略投资飞行者音乐科技。飞行者音乐科技创建于2006年,旗下拥有扭曲机器、窒息、九宝、NOVAHEART、Shao、荷尔蒙小姐、耳蜗等众多知名音乐人及乐队,并在音乐唱片、艺人经纪、整合营销、音乐教育等领域发展迅猛。作为类型化音乐的领军厂牌,飞行者音乐科技既能完善太合音乐集团“为音乐人服务”的生态布局,又能借助太合音乐的全产业链延展优势。飞行者音乐科技联合创始人李戈出任THouseCEO、飞行者音乐科技联合创始人曾宇出任THouse音乐总监。李戈介绍:“THouse音乐空间的成立,意味着这将打破传统音乐现场、录音棚、排练室的点状模式,将产业的上下游有机串联,不断深挖和拓宽音乐产业的深度和跨界,创新‘会员制’的消费模式,北京THouse是太合音乐集团在音乐众创领域的新探索,未来还将向全国输出成功经验,引领音乐时尚的消费方式。”
一米观察
LIVE HOUSE的商业和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
炫目的灯光照不清周围人的脸庞,却把人与人的距离拉到最近,涌向最前排的观众几乎能用头撞到台上同样嗨翻的乐手、歌手——这是Live House独有的现场感,它的音乐互动性极强,周华健就曾在Live House演出后发出感慨:“我在台上,都能看到第一排观众的毛孔。这种零距离的演出现场,完全是体育场无法比拟的。”
Live House 最早起源于日本,每场演出仅能容纳几百人,最多不过千人。与普通的酒吧驻唱不同,Live House演出的专业门槛很高,不仅要求场地的音响配置等硬件设施必须达到专业水准,还要求组织者具有演出资质,演出活动也需要进行文化报批,并要求其能够提供高水平的原创音乐产品等。
这种演出方式,为独立音乐人、乐队培养了忠实的乐迷,是他们实现“从0到1,从1到10”阶梯式上升的基石,如,陈粒、李志、赵雷、谢天笑、好妹妹乐队、鹿先森乐队等,这些炙手可热的音乐人、乐队都是通过一场场Live House的巡演,通过Live House的运作才真正走入演艺界和大众视野的。
数据来源:道略音乐产业
从数千万元到数亿元,点燃中国Live House票房燎原之势的火种是什么?答案是观众数量。据道略音乐产业数据显示,近几年,年龄在22—40岁的年轻音乐消费人群对于Live House的现场演出体验日益增高。2012年Live House的观众数为56万人次;到了2016年,观演规模已经突破90万人次。
在这个发展进程中,Live House的弄潮者开始探索业态运营多元化和品牌连锁化。比如摩登天空计划未来三年开 20 家 ModernSky Lab;太合音乐集团则与P2联手打造新型音乐空间THouse,计划落子北京国贸、中关村、望京,上海静安、徐家汇、黄浦、长宁,深圳福田、南山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黄金商圈;此外滚石的中央车站、树音乐的后山艺术空间等都在探索多点布局Live House。
摘自《音乐财经》的数据
比如此次高调公布的THouse,商业模式方面,飞行者CEO李戈透露,T-house将创新实行“会员制”的商业思路及消费模式。颠覆原有的音乐现场、录音棚、排练室的经营模式,根据会员不同层级的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在今日举办的揭牌仪式上,李戈也介绍了T-house的收费标准,会员标价分为99元/月、499元/半年、899元/年三档,缴纳了会员费的用户每月可以免费观看2场演出,免费使用录音室和排练室各1小时。T-house的场地也还将提供一些额外服务,例如帮助音乐人将每次排练及演出的过程记录下来,便于更好地提升自己等等。此外,未来T-house也将设置高级VIP,具体的服务项目现阶段仍在筹划中。但其实THouse这些业务其实更多还是针对TO C的音乐人(顾客),并没有接入飞行者科技目前成熟的整合营销和商业营销的客户资源。THouse作为LIVE HOUSE的容量和销售额毕竟有限,除非复制这个场地和销售模式,以快资本布局全国形成规模效应,否则很难在商业有有突破。
资本推动Live House进行规模化建设虽是大势所趋,落地到选址等执行环节却不容易。如果没有足够量的音乐人、乐队入驻,缺乏足够丰富、优质的演出内容来支撑,那么Live House的回报周期会拉长,投资风险也会加大。
所以说,中国Live House向产业化方向发展,需要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协同作战,形成良性的市场体系,并深度参与音乐行业的发展。
一米观察
以上内容为原创,作者:一米,主任编辑:一米,本文由一米观察团队编辑整理,文章不代表一米观察立场及观点,若有任何疑问请联系:allen_wangyi@qq.co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