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酒旅行怎么样?
11月28日,全国工业旅游创新发展大会将在湖北黄石召开。日前,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议代表实地考察了黄石新冶钢、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等工业旅游区,被黄石悠久的工业文明史和丰
华新水泥博物馆是黄石市保护利用工业遗址的事例之一。
华新水泥厂旧址座落在黄石市中心,长江边上。对于这个地处繁华市中心、占地600余亩的老厂区,当时不少人提出,一拆了之,腾笼换鸟。“这是黄石工业文明的重要代表,我们要留住文明的根、工业的魂。”黄石市委、市政府果断放弃价值十多亿元的商业开发,连同厂房、设备一同保护了下来。
2008年,湖北省文物专家对华新水泥厂旧址进行了考察,认为它整体保存完整,见证了中国民族工业从萌芽、发展到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是重要的工业遗产。2013年,华新水泥厂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黄石投入巨资对遗址修缮改造,将建成中国一流的水泥博物馆。
“大冶铁矿是张之洞创办洋务企业唯一保留下来、至今仍在正常运作的一家企业,是中国最早聘请外国专家运用地质科学勘探发现的一个大型铜铁矿床……”在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东方日出广场,导游小王向游客介绍这个矿山的光辉历史。广场后,就是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的黄石露天采矿坑。
位于黄石大冶市西南3公里处的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保存最完整、开采时间久远、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古铜矿遗址。遗址面积近6平方公里,铜绿山里有前后两个时期的采铜和冶铜遗址,前期属春秋时期或稍早,后期属战国至汉代。铜绿山遗址博物馆,将帮助游客了解中国的冶炼史,见证华夏文明的辉煌。
在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简称新冶钢)内,仍保留着当年张之洞创办的汉冶萍煤铁厂的高塔和厂房残壁,立有张之洞大理石塑像的广场是每一位新冶钢人上班的必经之路。新冶钢如今是具有钢铁文化特色的工业旅游景区。
“黄石的工业遗址在时间上有连续性,3000余年矿冶炉火生生不息;空间上的密集性,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矿“四大工业遗产”集中于17平方公里的区域;品类上的多样性,一个城市内包含矿产的采、选、冶以及水泥制造等遗产和多种矿冶技术。”黄石市商务委员会(旅游局、招商局)主任毛甲艳说,“发展工业旅游,让这些资源实现了新价值,焕发了新活力。”
“光灰”城市到旅游新城“半城山色半城湖”应该是黄石的本来面目。但长期大规模、高强度的开采让黄石欠下了巨大的生态债、资源债,与之伴生的产业模式也愈显窘迫,黄石走向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刻不容缓。旅游业,被推上了城市转型发展的前沿。
为把“资源废矿变旅游富矿”,黄石市委、市政府深度挖掘工业遗址的文化旅游价值,在保护中积极推动申遗工作,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铜录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同时,对废弃厂矿进行清理修复,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按工业旅游标准进行开发打造。梳理多条地矿科考和科普线路,联结全域矿山和工业遗址,建设地矿科考与科普基地,打造地矿科普展会平台,引领科普、文创、旅游、服务等多元产业发展和宜居乡村建设。
据了解,为摘掉“光灰”的帽子,实现“城市旧貌换新颜”,黄石持续推进“绿满黄石”行动,实施工矿废弃地复垦项目71个、复垦面积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6.1%。
近年来,黄石通过举办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推动矿冶文化传承和创新,促进了黄石经济文化深度融合。通过文化旅游发展,将潜在的文化影响力转化为现实的城市竞争力。
工业旅游成城市名片“今天的参观者就是明天的消费者。”基于这样的认知,黄石劲牌酒业公司早在2003年就开展了“跟着劲酒去旅行”等消费者体验活动。
2015年8月,劲牌公司成为湖北省第一家荣获“湖北省四星级工业旅游景区”的企业。与此同时,该公司积极开展消费者体验活动,以推进工业旅游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公司及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对于“劲酒”来说,发展工业旅游是“锦上添花”的重要一笔。
“2007年到矿山公园工作,内心忐忑,角色转换不适应。后来才慢慢接受了新的工作状态。到矿山公园10年,从矿工变为旅游从业者,角色转换、工作范围不同,眼界有了很大开阔,既是锻炼也是成长。”原大冶铁矿矿工、现矿山公园工作人员李师傅说。
目前,黄石国家矿山公园以“矿冶大峡谷”为中心,向周边延伸发展。先后建成“天坑飞索”“井下探幽”“激情滑草”等项目。矿山公园的游客量从最初的一年两万人次增长到现在20万左右。旅游业让矿区人看到新希望。
楚天香谷四面环山,地处北纬30度附近,特别适合芳香植物的生长。玫瑰、郁金香、刺槐,百花盛开,蝴蝶自来。伴随着蝴蝶一起到来的,还有四面八方的游客。昔日的荒山变成花海,过去的采矿人变成采花人。楚天香谷芳香文化博览园将芳香植物种植、工业生产、旅游服务创新融合,打造了一个以“芳香”为主题的工业旅游基地。
黄石通过工业游与生态游的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以工业文化旅游为主题,黄石先后举办两届国际矿业文化旅游节、两届矿博会。11月1日至5日举办的中国(黄石)地矿科普大会,推出8条精品旅游路线,迎来游客11万人次,旅游收入2.2亿元。以历史文化和工矿遗址为依托,以项目为载体,黄石已着手实施特色青铜文化小镇项目。东钢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园、铁山矿冶文化旅游小镇等30个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旅游项目呼之欲出。
今年前三季度,黄石全市接待游客1887.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5.4亿元。“中国最美工业旅游城市”已成为黄石新的名片。
“借助资源谋转型,跳出资源谋发展。”黄石市委书记马旭明说,工业文化是黄石的根脉和灵魂,也是推进转型升级的财富和源泉。黄石将不断创新模式,打响工业文化品牌,以工业旅游新发展为全国同类老工业城市树标杆、作示范。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