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碳纤维公路车旅行

文章转至美骑网原文标题《林中猎豹PardusUragano全地形公路车评测》,文章内容及标题有所修改在之前,我们已经为大家测试过Pardus瑞豹的Super 5公路车,最近,又一款Pardus的公路车

文章转至美骑网原文标题《林中猎豹PardusUragano全地形公路车评测》,文章内容及标题有所修改

在之前,我们已经为大家测试过Pardus瑞豹的Super 5公路车,最近,又一款Pardus的公路车来到了我们美骑评测中心,这就是今年十分流行的Gravel Bike(全地形公路车)Uragano。Uragano(乌利加诺)在意大利语中是飓风的意思,Pardus Uragano是研发团队历经一年以上开发出来的一款全新全地形公路车,有着非常不错的的工业设计和产品性能,一车多用,三种模式涵盖了大部分使用场景,能满足大部分骑手的骑行需求。

Uragano或许是国内第一款轮径可变的公路车,丰富的轮径和强大的轮胎兼容性为骑手提供了三种不同的骑乘模式:砾石模式/背包客模式/通勤模式,也就是越野、旅行、公路,一车三用让你在不同角色,不同骑行场景中自由转换。

由于全地形公路车不用参与UCI管理的赛事,在设计上不受UCI限制,可以让设计师自由发挥。Uragano的下管管型十分夸张,使用非常宽的Kamm-tail管型,虽然全地形公路车不太讲究气动性能,但如此夸张的管径还是能提供优秀的车架刚性,非常硬派。以至于许多小伙伴儿一看到这辆车,第一句都是问本小编这是不是E-bike……值得一提的是车架的功能拓展性非常好,在下管下方有第三个水壶架位,也可以用于携带工具壶。

作为一辆正经的全地形公路车,前叉自然是非常粗壮的,提供优秀刚性的同时,还可以提供超大的轮胎间隙。近期几乎成为碟刹公路车标配的油管内走线自然不会缺席,并且预留有前货架安装孔。

叉肩部位使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整合式叉肩,增加车架整体感并带有一定气动效果。在提高车架整体感的同时仍未忘记全地形公路车所需的拓展性,挖空了叉肩后方来预留挡泥板安装孔,细节上要给个好评。

Uragano车架使用全线管内走线设计,设计非常科学,在颠簸路况下并没有线管撞击车架的异响。可拆卸的尼龙入线口可以切换成电线入线口兼容电子变速,十分方便。

上管同样为Kamm -Tail管型,带有一定弧度,造型具有一定美感。最大的优势还是在坐上管休息时没这么硌屁股。

车架涂装比较丰富,带有一定“照骗”属性。肉眼观看,低调素雅的钛色珠光漆搭配热血的橙色和灰色,让人有闷骚的感觉;但没想到的是拍出来的照片更能体现钛色珠光漆的质感。

你们一定想问那个类似某加拿大自行车品牌的Logo是什么,其实这个是瑞豹的车架一体成型技术logo,这一技术的使用,可使车辆各部位极低误差精密相连,避免了材料对接不充分导致的结构性弱点,以此保证车架结构整体稳定性。车架还搭配EPS内模技术,使车架管壁内外均平整光滑,提高车架性能。

车架三通部位使用整合式座管夹设计,在提升车架整体感的同时,可以令座管外露部分更长,增加形变量提高舒适性。作为一款拓展性较强的车架,后上叉上面自然是配有货架孔和挡泥板孔的。

充裕的轮胎间隙赋予Uragano三种骑行模式

模式一:越野模式(700*45C)

Pardus Uragano在700C轮径模式下可以允许使用45c的超宽齿胎,轻松驾驭砾石路面和石头路路面,骑手可以在糟糕路面上享受公路车的几何和轻量化的车身。12mm的桶轴设计增强了刚性和安全性,140mm/160mm两种碟片规格的兼容性提供了良好的制动力,即使恶劣如有北方地狱之称的巴黎-鲁贝般的鹅卵路面一样应付自如。

模式二:旅行模式(27.5x2.1)

背包客也叫做单车客,英文写作Bike Packing或者Bike Touring前者侧重短途旅行,后者侧重长途。 毫无疑问单车客是北美地区当下最流行的旅行方式。Pardus Uragano在27.5寸轮径的模式下允许安装最大2.1英寸粗的外胎,支持前后挡泥板和前后旅行货架的安装,车架支持最高三个水壶架和5-6个车包的安装,满足你对露营和旅行的一切幻想。

模式三:公路模式(700*32C)

Pardus Uragano在公路模式下采用700*32C的外胎,该模式是专为骑车通勤或参与耐力赛的用户设计,32C的外胎不仅能过滤几乎所有城市路面的震动,也拥有较低的滚阻,较轻的重量,较快的启动响应。前后挡泥板和前后货架的设计也提供了良好的扩展性,满足各种气候下的通勤、耐力赛需求。

送测的这辆Uragano则装配为最具骑行乐趣的越野模式。

粗壮的全碳五通提供充足的踩踏刚性,并且考虑到全地形公路车可能会面对恶劣的环境选择使用简单可靠易维护的BSA英规螺纹中轴,点个赞。

后爪钩使用全碳纤维结构,并搭配全地形公路车标配的12mm桶轴,车架上预留有配合桶轴螺母的花键。

后叉造型同样硬派,后上叉使用Kamm-tail截面、后下叉则使用粗壮的长方形截面,侧向刚性和力传递效率“拔群”。

前后桶轴使用分体螺母+快拆手柄结构,由于手柄不能调节方向,所以只能像FOX前叉那样依靠旋转花键螺母来整手柄方向,并且由于螺母不是固定的,每次拆装轮组后都要调半天,实际使用不如固定式螺母来的方便。

Uragano车架49cm-58cm共5个尺寸,SRT(Stack与Reach的比值)值范围从1.45-1.49,属于非常舒适友好的耐力型几何设定。据厂商最新消息,该款车即将推出47cm车架,这真可以说是考虑的面面俱到了。

这辆入门款的Uragano配备可靠耐用的Shimano 105 5800套件,牙盘为50/34T压缩盘,飞轮则为11-28T。齿比设定面对一般的爬坡和轻度越野完全够用,但如果想挑战一些技术位的话还是会觉得需要一个中腿后拨+32T飞轮。

手变方面配备了入门级液压机械手变头RS-505,虽然大家经常吐槽它块头太大、太丑,但根据小编最近骑碟刹公路的经验来说,发现液压机械手变头的握感还是这个最丑的手变头最好……而且变速的手感也要优于5800手变。

前后均使用目前主流的平装式碟刹夹器,重量更轻,手感更线性。前后均标配140mm碟片,在铺装路面骑行刹车力完全够用,但如果要玩些技术型越野路段还是把前碟片换成160mm比较靠谱。

轮组配备了一对Vuelta Speed One XLR 33成品轮组,使用前二后四培林的直拉花鼓,前24后28根辐条均使用2X编法。25mm高加上内宽十分大的轮圈让人感觉这是直接使用了29er山地轮圈,视觉冲击很强,同时具有十分高的强度,在一般XC路面使用甚至飞个小包什么的完全不成问题。

外胎配备了一对WTB Riddler 37c外胎,适用于干燥路况和碎石路面,胎面中央的密齿设定降低滚阻,胎肩较大的胎齿则保证沙土路面过弯时的抓地力。较粗的外胎对整车舒适性有非常大的提升,但加速性能有所降低。舒适和性能始终是一对较难调和的“冤家”,到底如何取舍就要看各位的个人选择了。

把组方面使用UNO把立搭配Pardus瑞豹自家的HB07碳纤维弯把,上把使用等径圆形截面,兼具刚性与握感,小编个人是十分喜欢的。下把则使用带有一定人体工学设计的压缩弯型,同样具有优秀的握感。

座管则也是Pardus瑞豹自家碳纤维制品,型号为SP15,实测垂直形变量较大,在颠簸路况可以提供优秀的减震效果。

小编在接收到Uragano的当天便骑乘在城市中作通勤使用,上车的第一感受就是车架风格确实十分硬派,刚性非常强,发力很直接。但由于37C齿胎的重量与滚阻较大,爬坡时还是能感受到一定的拖脚感。但也是由于配备了37C宽胎,骑行路感很好并无太多的震动传导到身体上,缓震效果非常不错,兔跳上下人行道或者下个小坎什么的根本不用减速,直接“横冲直撞”即可。车架几何设定偏向灵活,穿街过巷十分迅速,不过在非常极限的状态下前轮有可能打脚,需要注意。

作为一辆全地形公路车,自然要将它带到轻度的XC路况试一试。由于无法直接使用27.5山地轮组,小编只能使用原装设定去体验一番。由于配备WTB的密齿胎,在干燥沙土路面滚阻比较优秀,也能提供充足的抓地力。

上一些不太大的短陡坡时,外胎也能牢牢地抓住地面。但小编认为配备中腿后拨以及32T飞轮可以挑战更多地形,提高骑行乐趣。

面对一些较小落差的技术位自然是毫无压力,握持下把善用身体的缓冲动作即可轻松完成。配备的38CM弯把,保障了密林狭窄空间的通过性。

由于小编身边并没有货架、挡泥板、车包这类长途骑行装备,很遗憾没法测试一下Uragano的“全备形态”,不过按照在城市中的骑行感受来说,Uragano确实有当一辆优秀旅行车的潜力。

最后说说价格,这辆105配置的Uragano售价为12800元,小编认为在碳纤维碟刹公路里,性价比已经足够高了,若放到碳纤维全地形公路车(Gravel Bike)中还能说是非常高;增加3000元预算就可以升级到Ultegra套件;增加5000元预算则可升级到更加硬派的Sram Force 1套件,而在三款配置中小编比较推荐的是低配和高配车型。

美骑点评

优点:车架刚性好、拓展性强、富有骑行乐趣

不足:零件规格有待改进

改装建议:准备一对27.5轮组挑战更多路况

面对当前的全地形公路车风潮,许多车友还是在持观望态度,也有一些车友表示不如骑“山马”,但亲身体验过的全地形公路车后,小编认为它确实能够提供与山地车完全不同的骑行体验。加上这辆Uragano的入门价格性价比还是不错的,值得入手体验不同的骑行乐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