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哈尔滨 带车司机 招聘 旅行

【本报特约记者编译报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到海外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很多人的现实。而一衣带水的中国和俄罗斯,近年来随着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不少中国人来到俄罗斯生活,也

【本报特约记者编译报道】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到海外生活是很多人的梦想,也是很多人的现实。而一衣带水的中国和俄罗斯,近年来随着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不少中国人来到俄罗斯生活,也有很多俄罗斯人选择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寻求机会。这些在中国生活的俄罗斯人看到的中国是怎样的呢?他们讲述的中国故事是否客观呢?俄罗斯纽带新闻网在一档介绍海外俄罗斯人生活现状的专栏“海外俄罗斯人”刊登了在北京生活的俄罗斯人——德米特里的故事。

决定去中国碰碰运气:语言障碍没什么可怕的

德米特里是三个孩子的爸爸,来自与中国紧邻的俄罗斯边境城市布拉戈维申斯克,大学时曾接受过与翻译相关的学科教育,但在俄罗斯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他决定前往与故乡一江之隔的中国发展。这是他在北京生活的故事和他眼中的中国:2000年,我从阿穆尔国立大学毕业了,在学校里我的专业是语言学,我学过英语和汉语。毕业后,我无法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只得到处打些零工。在第三个孩子出生后,我开始开出租车。与此同时,我大学的同学们则选择去了不同的国家。

2007年春天,我的一个同学提供给我一个在北京教英语的机会。中国离俄罗斯不算太远,阿穆尔河对岸几百米处就是,布拉戈维申斯克人常常在周末去中国消遣。语言障碍也没什么可怕,大学时学过的几百个汉字还刻印在我的脑中。我就这么决定了去中国碰碰运气。

在中国的边境城市黑河海关,我们全家只花了五分钟就拿到了旅游签证,而后来我也拿到了商务签证。那时候中国签证一点都不难拿,我想似乎是在2008年奥运会后中国签证才相对难拿了些。

我对中国最初的想象其实都来自于自己在黑河的经验:吵闹脏乱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在讨价还价,但是那里有全世界最好吃的中餐。除此之外,关于中国的真实情况我都是听住在北京、广州、上海的同学们描述的。在他们的眼中,中国代表了一种前进着的文明,是会付高额工资的地方,外国人很容易生活。但诚实地说,我那时渴望的不是什么财富,只是想要养活我的孩子。

在北京的最开始几天过得非常神奇,我对这里有了全新的印象:一个有着古老历史和干净地铁的巨大城市,对我孩子的数量感到惊奇却很友善的当地人,超市里物价低廉,还有海洋馆的豪华北京动物园。

我住的第一个公寓是通过俄罗斯朋友的帮助租到的。刚到中国找工作那会儿,我还能看懂不少路上的招牌,但是文化的“冲突”无法避免,比如在吃饭的问题上。我们基本上是自己在家做饭,但还是有些难以适应,比如说这里的肉似乎味道也和俄罗斯的不同,我们过了很久才适应。但那时最让我开心的是,你只需要花100卢布(当时的汇率是1人民币兑换3.5卢布)就能在早市上买到几大把新鲜蔬菜。

刚到中国的那几年工作机会很多,我把自己的简历放到招聘网站上,就会有人打电话让我去。我选择了一份在地铁朝阳门附近的培训中心的工作,月薪10000元(人民币,下同)。刚开始的时候要回想起在大学里学的那些中文句子其实还挺困难的,但我也厌倦了什么事都要给朋友打电话求助。培训中心的学生帮我克服了最初的这些困难,他们告诉我怎么买东西,还陪我去过几次医院。

刚到北京时,首先令人印象深刻的其实是周围人的热情。那时候北京的外国人还不多。当我们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出现在北京的任何地方时,人们总是非常热情。上了年纪的中国人总是想要摸摸我们的孩子,我们排队时还有人给我们让位子。我们经历过的唯一的“歧视”大概只来自出租车司机,我们一家五口打车的时候,出租车总是不愿意停下来载我们。

快速在华生活:我们有个“老乡”微信群

就像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当你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优厚的收入,你就可以买到必要的食品、下馆子、安排度假。

此外,我到现在还会对市场里有超级新鲜的蔬菜、水果、肉和鱼感到惊讶。有一种所有的当地人都能吃得起这些东西的感觉。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小餐馆,很多地方你花十块钱就能吃顿不错的午饭。当然也有很多高级的餐馆。同样是北京烤鸭,有的店只需要花50元就能吃到,有的店则要800元才够。但总的来说,西餐是最贵的,人们只有特别的情况下才会去光顾。我们一家喜欢意大利和德国餐,平均一人的花费得到100元。

在北京租房子需要一下付清5个月的房租费用,房主要求提前交3个月的房租和1个月的房租担保,中介费也相当于1个月的房租。从2009年以来,在比较好的地区带有3个卧室的公寓租金上涨了3到4倍。

总的来说,这里的燃气和电费不算很贵,但有一些不同之处,比如,在一些地区对能源的应用有严格限制:如果规定是每人一个月能使用80千瓦时的电,那超过这个标准就会遭到罚款。(译者注:原文如此)

那些刚从俄罗斯到中国生活不久的人会觉得自己就像在另一个世界。他们买电话卡、租房子、办居留证、购物、逛街都需要别人的帮助。

想要快速地融入到当地生活,最重要的通讯工具是微信,通过微信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日常事务。在北京有很多俄罗斯老乡的微信群组,为同胞们提供各类建议。其中一个最好的公众号名叫Great Wall News,在那里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中国生活问题的答案。

医疗服务效率高 :在中国看病还得舍得花钱

城市医院的医疗设备都很先进,虽然人口基数庞大,但医疗服务的效率其实很好。检查结果一般15至20分钟就会出来。当然了,有很少的一些医院会有说英语的医生。但你必须要舍得花钱,这里很少有免费的医疗,一次挂号费平均达到50至100元。药也不便宜,特别是传统中药。照一次X光的费用大概是80元。割除阑尾得花10000元,而钱需要在手术进行前付清。当然了,你可以购买医疗保险,能够覆盖一部分看诊费用和手术费用。外国人的医疗保险一年需要花4000至5000元(译者注:原文如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建议是——不要生病。

中国人对俄罗斯态度很友善 想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在俄教育学生

从2007年到现在,当地人对俄罗斯人的态度其实没有太大改变。年老的中国人对俄罗斯、普京的评价都很友善,他们还会用俄语打招呼。而被中国人赞扬最多的是俄罗斯姑娘的美丽和小伙的强壮。我们被称为“战斗民族”。很多俄罗斯电影在这里也卖得不错,像《斯大林格勒》就曾打破过当地的外国电影票房记录(译者注:原文如此)。《太空救援》也表现不错。

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说俄罗斯实在太冷了,甚至比中国城市哈尔滨还冷。

很多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也随着时间消逝了。比如,一个广为流传的“神话”——他们都很穷,但是在城市里几乎所有居民的生活都是有保障的。大多数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最大笔的开销就是孩子的教育。这里人们并不担心一些类似物食物或房子等基本生活物件,人们花很多钱让孩子上课外班,请英语家教和参加课外活动。除了节假日期间,中国的机票价格也很便宜,很多家庭都乐于到中国各地或海外旅行。

在我最近的规划中,我打算让我即将出生的第四个孩子在中国接受优质教育。至于更远的未来,我还没有什么计划。我喜欢在这里工作,中国菜也很可口。这里能买到俄罗斯食物,但已经不重要了。我当然很想念俄罗斯,想念雪,想念便宜的酸奶渣,想念用桦树枝条抽打身体的真正的俄罗斯浴。我一年回俄罗斯探亲两次,了解一下重大事件也参加选举。我也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亲身经验在俄罗斯教育学生。

原文链接:http://lenta.ru/articles/2018/05/07/china/

(编辑:黄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