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资讯

旅行青蛙会找媳妇吗

   不知道这两天大家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只萌萌的青蛙刷屏,画风悦目的图片附文:“我蛙天黑了还没回家”、“我蛙看了一下午书,会不会傻的?”、“我蛙吃了两个小时饭了,会不会吃

   不知道这两天大家的朋友圈有没有被一只萌萌的青蛙刷屏,画风悦目的图片附文:“我蛙天黑了还没回家”、“我蛙看了一下午书,会不会傻的?”、“我蛙吃了两个小时饭了,会不会吃撑啊....”“蛙出去这么浪这么久还没回家!!”.......

   乘着这一阵“蛙风”,我今天也打开我的App Store。惊喜发现《旅行青蛙》(旅かえる)——这一款由Hit Point公司出品的手机小游戏App Store的推荐游戏之一,在免费排行高居前三,评分也相当不错。

  点击进入游戏映入眼帘的是绿葱葱的三叶草,三叶草旁是池塘静谧的院子院子十分简朴、清新,散发着一丝孤独感;院子里有间石头造的房子,房子前蹲着一只带着绿色帽子,眨着半月牙状眼睛,神情自若的蛙。池塘、绿蛙、活泼的背景音乐,不由想起俳句家松尾芭蕉的:“闲寂古池旁,青蛙跳进水中央,扑通一声响。”  

   这一只蛙就是游戏的主角,玩家给蛙署名之后,就可以参与它的生活了。蛙不会跟我们互动,从来不跟我们说话,它要么宅在家里做手工、沉迷学习、吃饭;要么哪一天心情好了,就收拾行囊出去看看外面世界,静悄悄地出门,不留一丝音讯。每次的旅行都是兴起而去,兴尽而返。玩家无法预知它什么时候归来,什么时候离开。它偶尔会往家捎点手信,写几张明信片。

                    

 

     玩家每天做的操作是,割三叶草赚钱给蛙买旅途中吃的用的,进入房间,瞅瞅它回家没有,偶尔招待一下蛙的蜜蜂、蜗牛等小伙伴。

     操作十分简单,而且日复一日,周而复始。。。。

  这样操作简单,又有点无聊的游戏,为什么却会在短短的时间里把大家的心俘获了?

 

对蛙的缕缕思念,是远距离而导致道不清的男女情怀

   恋爱或者婚姻中的男女,有一方要出远门,有一方可能就要留下来。出远门的是蛙,留下来的人是我们。辛苦劳作赚得盘缠,精心打点行囊,换来了出门前的无声道别,旅途中牵挂,到最后直等到一封明信片。“望夫处,江悠悠。化为愁,不回头”再无“我想你”,“等我回来”这种思念会让孤独感上升,最后会渐行渐淡。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今车马很快,微信很易,见一面却很难。

  学习或者工作需要,异地的情侣和婚姻日渐普遍,即使科技进步为这段距离提供了便捷的通讯设备,但是这种距离,是心的距离,它使我们无从知晓我们的亲爱的在同一时刻对多少个亲爱的说”我爱你、我想你能够一生只爱一人就会变得很难。

    最后再无“共剪西窗烛”只剩下“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彼此有距离”

    分开的时候会思念,一起的时候会厌倦

    同样的道理:关掉游戏的时候才是真正地玩游戏,而打开游戏是为了更好地把游戏关掉

对蛙的丝丝牵挂,是高压社交疲劳下的孤独诉求

  这个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是我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尔虞我诈,功利、拜金,这会让大家尤为想念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生活,可是生活所迫,我们无法随心所欲。《旅行青蛙》的出现,恰好让大家找到了孤独诉求的途径,《旅行青蛙》清新脱俗,略显“佛系”,不需要打怪升级,没有成功和失败,我们只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青蛙的静谧小庭院中,割草,购买青蛙的出行用品,在小小的游戏中感受脱离世俗的悠然和惬意。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出现社交困难,就如同张靓颖歌词中所说的:“到了某个年纪,你就会知道,一个人的日子真的难熬,渐渐开始尝到孤单的味道...过了某个路口,你就会感觉到,彻夜陪你长谈的越来也少”,朋友越来越多,能走心的越来越少;每次聚会,要么炫车、炫房、炫老婆(老公)或者炫孩子,要么各自拿着手机玩自己的,这种高压的社交,会让我们觉得内心十分孤独。《旅行青蛙》恰好相反,它会带我们脱离了社交,进入单机状态,我们无需再跟别人做任何人做比较成功得失。青蛙的每一趟出行都是说走就走,沿途还能交友,给我们一种远方、确幸、恬淡的体验,这些都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都向往这种轻松、休闲、不需要进行标准判断的生活,这一只青蛙恰巧出现,让我们从功利场中脱身,放下“对比”的执念,去体会内心“孤独感”带来的平静和舒适。  

  这一只青蛙让我们无意中发现身后后有一块自由自在,心生向往净土。

  可能这个游戏恰到好处表达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诉求,也是游戏的魅力所在。

   那么,为什么日本的《旅行青蛙》做的这么成功,而我国却鲜有这类游戏呢??

旅行青蛙》扣问我国的游戏产业,何去何从?

  《旅行青蛙》的出现大家把李泽言忘了,把王者荣耀放一边去了。蛙蛙去哪儿,才是如今全民关注的话题。这一只青蛙的出现,不仅互换醒了我们内心的情感诉求,这股热潮还给我国手游生产商敲了重重的一锤。

    

   我国的手机游戏当中,不乏热极一时的《恋与制作》、《王者荣耀》、《荒野行动》等等,可是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还不如一款只有日文说明的的《旅行青蛙》受欢迎?国内的手机游戏商家,在开发新的手机游戏的时候,是注重解决产品需求,还是解决更深入的心理或者其他需求呢?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有一款属于中国的《旅行青蛙》呢?

动漫连续剧或者电影制作成手机游戏,抓住原有用户

   众所周知,日本的动漫产业,游戏产业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日本漫画给游戏提供了庞大的原有用户,他们可以把日本大量的日漫IP可以改编成游戏。比如《数码宝贝》、《火影忍者》等都被改编成游戏,这一举措,不仅提高IP的变现能力,还能准确的抓住原有的客户群体,根据原有顾客群体的喜好,设计出更符合用户口味的游戏。

  而国内像《喜洋洋》、《熊出没》这类动漫,目标群体大多为小朋友,受众性太低;画风不够成熟;还缺乏剧情,捉摸不到用户的情感需求。尽管近些年的出现了《大鱼海棠》、《大圣归来》等优秀的动漫,但是将动漫产IP化成游戏却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竞技游戏操作难度大,输赢影响心情

  竞技类游戏,普遍存在的特征是“升级”或者“输赢”,举个例子《王者荣耀》靠打排位赢得“倔强青铜”到“最强王者”段位,最后在好友圈炫耀自己的排名,我们一开始会从这类竞技游戏中获得“胜利”的快感,但是到后期这中感觉会十分符合边际效应递减定律,胜利的喜悦感越来越低,游戏失败更是影响心情。像《旅行青蛙》这种“佛系”游戏,不仅没有“升级”,“输赢”这些竞技的操作,带着牵挂和思念玩游戏,简简单单,开开心心,偶尔的一张明信片更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

 

盈利模式明显,游戏氪金已是我国游戏市场的常态

《王者荣耀》、《阴阳师》、《恋与制作人》等,大部分一开始注册成为玩家的时候,很多“皮肤”都是可以用注册赠送的金币购买的。到了后期,入门级的玩家大部分成为了高级玩家,现有的金币买不起好看的“皮肤”,最后大家就自掏腰包,充值现金兑换金币来购买皮肤。这类游戏一开始给玩家一种“免费”娱乐的错觉,到最后大家会发现游戏只有氪金才能进行下一步操作。氪金游戏在我国游戏市场上是普遍存在的。

  对于《恋与制作人》和《旅行青蛙》有网友笑称:”一个花钱养野男人,一个操心养呱儿子。野男人氪一堆也不一定给你发个发个短信,呱儿子出门最少记得给你寄个卡片。”所以还是养个“儿子”比较好,不用花钱,偶尔还带点旅行手信回家。当然,二者的游戏经营模式从本质上是不一样的虽然如今很多人愿意花钱买“快乐”,但是有种游戏不花钱也能体验到乐趣,谁不会去玩呢?

缺乏创新,一味模仿

 《旅行青蛙》的出现,国内可能会出现多款《旅行青蛙》,又或者会出现《旅行猫咪》、《旅行小猪》等一系列“旅行”游戏。

  我国的“模仿”、“山寨”做到极致,却在很多领域缺乏创新。从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产品光靠“模仿”,是很难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因此,我国在不管是在游戏行业还是在其他行业,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

 

  管“佛系”《旅行青蛙》的生命力是犹如黄河流水滔滔不绝,还是如流星稍纵即逝。我们都应该借此思考国内游戏何去何从,如何革命,让此成为优秀的世界文化产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