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过程中 提前醒过来
写在前面:印象中,这是第一次独自与外婆一起旅行。虽有受母亲之托的原因,但在孙子辈中,我跟外婆最亲,所以也很乐意向外婆展示一下中国大陆的风光。与老人一起旅行,跟平时的旅行很不
写在前面:
印象中,这是第一次独自与外婆一起旅行。虽有受母亲之托的原因,但在孙子辈中,我跟外婆最亲,所以也很乐意向外婆展示一下中国大陆的风光。
与老人一起旅行,跟平时的旅行很不同,需要担心和照顾的地方非常多,而且在这次行程中最高海拔达3800米左右。外婆今年81岁,身体硬朗,没有大毛病,平时比年轻人还能走,所以我们才放心的带她来到了云南,主要目的地为丽江和中甸。她是台湾人,现长住澳洲,这是她第一次走进中国的山里。
之所以走这条线,是因为外婆一直想去西藏。我们担心她高反,所以先到丽江待两天。若无问题,就进迪庆藏区。若再无问题,下次就可以正式去西藏了。
“消失的地平线”这一带地方,大家应该都很熟悉,想看五彩高清图的话网上到处都有,所以本文就凭个人喜好做成黑白照片了,反正天气一般,蓝天不多。这次照片大多随手拍的,游记也是随手写的,看者也就随意看看吧。
一、丽江
仅仅时隔半年,丽江的商业化氛围又有了变化,越发浓厚,几乎让人窒息。不过感谢小z这次的贴心安排,小z威号dxj7375.
我与外婆的二人旅程也正式开始,母亲提醒我多帮外婆拍点照片。我心想……难道将来的遗照会从这当中选吗?
————————————————————
“呸呸呸!”
“人不会因为我们说什么而死,更不会因为我们说什么而不死……”
测相机,随手拍的
丽江古城
看门外
丽江古城
五一街沿路
丽江古城
赶上了午饭时间,先带外婆去古城边缘的入迷餐吧吃饭。旺季团购需提前一日预订,只好随便点了,这样一来价格就略高。
丽江这地方好吃的实在是比较少,来之前就一直很纠结这一点,而且大部分特色菜都不合外婆口味。吃饭这个问题在此次行程中占用了我很多的思考时间,究其根本还是外婆的口味不仅挑剔,而且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经常我觉得正常时她觉得咸,她觉得正常时我觉得咸。
入迷餐吧这个地方,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但是位置太偏,需要走很远,刚好又赶上天气较热,实在是不应该带外婆来这家的。但是环境不错,果汁不错,总体而言她还是满意的。
入迷的灯
丽江古城
入迷餐吧的室外座位
丽江古城
四方街上
丽江古城
凭栏望远
丽江古城
休息一下
丽江古城
想匆匆带外婆上山看个丽江全景,然后古城的游览就可以到此为止了。丽江的海拔有两千出头,外婆爬起山来还是略感吃力,虽没高反,但在山腰处就忍不住找了一家店坐下休息。
今天早晨的飞机比较早,她的睡眠肯定也不足,在这山腰的咖啡厅小憩一会,我们便继续上行。
丽江古城
来到一个足够看全景的高度,找了个咖啡厅坐下,这地方叫“三只小熊”,位置还可以,咖啡竟然也还不错,蛋糕一般般,但在这种地方也没人在意这些吧。倒是隔壁那家“东巴星象台”看起来视野似乎更好。
店里有只猫,只想静静的休息,后上来的客人讲话大声,猫就跑到我身边来睡觉了。
看到全景的外婆,最大的感慨就是:“这里的人为什么房子要盖那么密?”
我:“不知道……邻里之间串门方便吧。”
外婆:“空间那么小很难受啊。”
我:“古代人交通也没那么方便,盖宽敞了从城东到城西就太远了……”
外婆:“但这样一着火不就完蛋了,房子全是木头的。”
我:“是啊,没办法。”
大研古城
丽江古城
喵跑到我旁边休息了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
在山上看风景,和外婆聊天,不知不觉就傍晚了。我们下山后绕道木府回客栈,外婆想先回酒店休息一下。第一次到高海拔的地方,第一天就走了这么路,肯定是很累的。
晚上订了大研纳西古乐会的票,希望外婆能够欣赏,她的音乐品味也是比较难以捉摸的。坐我的车多了,她也喜欢听陈奕迅,我觉得从这一点来看,她的接受能力还是很强的。
丽江处处都有类似“food court”一样的地方,里面的小吃全是天南地北大杂烩。我们途经某家门口在卖大肠包小肠的,外婆忍不住想吃,我们就一人买了一份。在这种地方吃台湾小吃,那诡异感觉已无法形容。
丽江古城
木府前
丽江古城
“文艺”
丽江古城
晚上如约来到了大研纳西古乐会,这是我的第三次。与十年前的盛况相比,自然是冷清到门可罗雀,但与半年前淡季相比,这次还是多了两排人的。
观众中三分之二都是老外,坐第一排的中国观众则总是不忘录视频和发朋友圈。
三次来,曲目都略有不同,这次来最大的亮点就是多了一首以前没听过的一个老头三弦独奏独唱《无情无义小阿妹》。全程无尿点从头笑到尾!老头又演又唱又弹,演到入戏极深,凭空虚吻,各种帅到没朋友。一曲唱完,我是真信他年轻时候万人迷。
有关大研纳西古乐会的详细介绍,我在上次的游记《慢游云桂》中已经写过,在此就不多做赘述了。总之,来丽江,如果晚上想看个表演,首推这里。不止是因为古乐会在文化和音乐水平都完爆其他演出几条街,也因为再过些年也许就再也听不到了。
宣科和大研纳西古乐会
印象丽江
次日一大早,出发往玉龙雪山。
之前就一直有听说印象系列值得一看,果然相当不错。实景演出加人海战术,本身在气势上就已经足够压倒你了。较难得的是每一个演员都全情演出,十分投入。舞蹈、剧情、音乐的编排也都是恰到好处,该热血时热血、该感人时感人,节奏把握的很好。舞台的搭建和利用都很认真,各种骑马绕观众席一周和演员走上观众席,确实是值得一看的演出。
观众席上的演员
印象丽江
小伙子
印象丽江
起来嗨
印象丽江
密集恐惧症慎入
印象丽江
骑马绕场
印象丽江
殉情前与家人告别
印象丽江
奉天承运……
印象丽江
印象丽江
跳起来谢幕
虎跳峡
二、中甸
连续两日的丽江之行,外婆都没有高原反应。其中包括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蓝月谷上下楼梯、观看印象丽江和暴晒太阳。所以我就比较放心的带她继续往高处走了,和小z报了个香格里拉两日游的团,
“香格里拉”这个名字的由来,跟张家界的“哈利路亚山”一样,源自一部成功的外国作品。中国人用外国作品中的虚构替换传统地名还是有点熟练的。区别仅在于,“香格里拉”确实比“哈利路亚”好听一些。
原本决定外婆若有高反,我们就去大理。不过十年前就已经非常商业化的大理,在《心花路放》大火之后应该更加没法去了吧。尤其是那首歌爆红之后,城里人一个个都争先恐后的要“去大理”了……
长江第一弯附近
虎跳峡
往中甸走的路上,在经过拉市海之后,“长江第一湾”是第一站,这里有个小休息站,可以看景和解手。比较让人无语的是这里的商家十八弯,这里的小店九连环……为了走去厕所,必须在一个大房间内绕上九曲十八弯再下两层楼梯,而所谓的观景台也不过如此。
还好这地方只是稍事休息,接下来就直奔第一个真正的景点,虎跳峡。
囍轿
虎跳峡
早晨出门前,客栈老板曲阿姨一边帮我们准备炸酱面,一边一再叮嘱,去虎跳峡要让外婆乘轿子,因为下午还要爬松赞林寺,一定要节省体力。
若非曲阿姨特意叮嘱过,外婆肯定不会想到要搭轿子的。几天前母亲带她上峨眉山时,她还探头对正在坐轿子的年轻人说:“很舒服厚?” 那位一身名牌的年轻人面色铁青,没有回答。
虎跳峡的海拔在2900米上下,跟峨眉山顶峰的海拔很接近,所以在这里上下坡确实比较危险。
虎跳峡两岸都有游览入口,我们下峡谷的这边只有楼梯,可以直接下去观看湍急的河流,过来的路上可以看见对面山崖上的茶马古道。对岸需要沿着峡谷河畔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河流最湍急的地方,但走在茶马古道下方的感觉一定也很不错吧。
下坡
虎跳峡
看河
虎跳峡
来到峡谷底端,河流之急和汹涌让外婆叹为观止。
“大陆真美。”
她一再感慨着。
“好壮观。”
虎跳峡
峡谷
虎跳峡
替换高清大图
风迎面吹
虎跳峡
山脚,或者说峡谷底端,是一大片观景平台。有一部分区域是透明的地板。外婆起初不敢踏上去,在我的一再怂恿之下,终究还是走上去了。
在这里来回走动,感受着河流和风,太阳虽大,但温度适中,相当舒服。
两位轿夫放下外婆之后便去上山处等着我们。我们在平台上拍拍照片,等外婆看够河流之后便返程往上走。
“我顶着大太阳……”
虎跳峡
上山的路对于老人而言实在是不太好走,连天天走惯了这条路的轿夫都停下来歇了四五次。太阳很大,我走的汗流浃背,轿夫竟然还穿着外套。
我问:“不热吗?”
回答:“早上很冷。”
外婆倒是坐的很开心,一直说:“还好坐轿子了,还好坐轿子了。”
我气喘吁吁的紧跟着他们的步伐,也算是一口气回到了山顶。
虎跳峡
香格里拉
虎跳峡之后先吃了个午饭。午饭期间,我们与同行的另外四人聊了起来,互相认识了一下。
是两对夫妻,一对从加拿大回国旅游的华裔和一对较年轻的常州夫妻。四个人都非常好相处,大家相谈甚欢。在接下来的一路都相处的很愉快,大家也都十分照顾我外婆和替她着想。
外婆耳朵不太好,大部分时候都只是安静高冷的吃着饭,然后时不时夸一下这里的蘑菇真好吃。
简单的午饭之后,我们来到一个哈巴雪山观景台,在此下车吹风。因为是阴天,看不到远处的雪山,但是延绵不绝的大山和山上的一处处村庄还是构成了一副山间美景,让外婆大饱眼福。
同行的常州小哥三年前来过,给我们看了一些这里晴天时的照片,确实非常美。
远眺
香格里拉
村落
香格里拉
另一边的村落
香格里拉
外婆与牦牛
香格里拉
观景平台上可以喝免费的苦荞茶,还有一只牦牛供游客付费骑乘合照。
这是外婆第一次见到真实的牦牛,看了很久。
外婆:“看起来跟普通的牛差不多啊。”
我:“对啊,就是毛长一点。”
外婆:“那味道呢?”
我:“略有不同吧,牦牛奶的油脂会多一些。”
之前外婆一直不敢吃牦牛肉,原来是因为她一直以为牦牛和牛是相差较大的物种,此次一见,不知回去之后会不会想尝试牦牛肉。
香格里拉
松赞林寺
接下来的旅途中海拔直升,导游建议我们不要睡觉,免得醒过来时无法适应或是在睡眠中发生高反。
车子进入藏区,沿途全是藏族风格的建筑和村落,萌萌的黑色藏香猪满地跑,阴沉的天气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外婆一直目不转睛的盯着车窗外。
我:“挺美的吧?”
外婆:“嗯,这里是西藏吗?”
我:“不算是西藏,这里还是云南,但是是藏区,这里大部分都是藏族人。”
外婆:“西藏人的房子怎么那么奇怪,是斜的。”
我:“可能是这样牢固一点,万一地震或刮大风也不会倒吧?”
外婆:“诶,古代的人好聪明。”
我们一路穿过中甸城区,来到了松赞林寺。
初见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是云南最大的藏传寺庙,号称小布达拉宫。对于一直想去西藏的外婆来说,这可是很重要的一站。
天下着小雨,常州夫妻将伞借给了我们用,他们自己套着羽绒服上的连衣帽就出发了。
我随身带着氧气瓶以备不时之需,但是外婆完全不需要,到最后离开中甸时氧气瓶都没有动过。
从入口又要坐一段大巴车进入景区,不记得从何时起反感“景区”这个字眼。小时候出来旅游时,寺就是寺,山就是山,林就是林,水就是水,窟就是窟。在欧洲和日本旅游时,也不见各景点将自己周围的一大片地画为“景区”领地。
不知从什么时候流行起这种画地为王的风气,在距离景点还很远的地方围起一片墙,盖一个气势恢宏的“入口”,收着高价入场费,然后让游客搭乘“环保车”或步行甚远。一些景区还会在漫长的出口路上放置一条商店街,让人眼花缭乱。
屋顶
松赞林寺
合影
松赞林寺
不管怎么说,松赞林寺的氛围还是不错的。跟我以前去过的藏传寺庙相似,寺庙周围的建筑群是僧人居住之所。许多僧人进进出出,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景点解说是一位帅气的藏族小伙子,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路上行。在这3300米的海拔,爬147级台阶,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比较辛苦的事情。解说巧妙的将内容分成数段讲解,走走停停,时而停下介绍天葬,时而停下介绍寺庙结构。游客们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就能完成这段看起来相当渗人的高台阶。
解说:“大家猜猜这里一共有多少级台阶?”
某游客:“108!”
解说:“很多游客都会猜108,可惜不是。”
某游客:“999!”
解说回头看了一眼楼梯,然后淡定的看着那位游客:“你以为这楼梯是要带你上西天的吗?”
阴天
松赞林寺
近照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大殿附近有一家小商店,在卖一些开过光的念珠,有喇嘛驻店。以我对这种藏传寺庙的认识,在这种地方买东西还是比较靠谱的,起码比汉地的绝大多数寺庙商店要靠谱的多。
我们一个一个大殿参观过去,解说的小伙子一直都很风趣幽默,让阴雨的天气都显得不那么沉重。
解说:“大家知道这个是谁的舍利子吗?我在上一个殿里说过的。”
一片安静之后,某游客:“释迦牟尼?”
解说一脸无语:“还能不能愉快的聊天了。”
松赞林寺
另一面墙
松赞林寺
某个大殿之中,有位喇嘛一直在念经,身旁放着一小箱木制念珠和一个小功德箱。过往游人随喜功德,无论多少,他都会递一串念珠送你。
我之所以知道这位喇嘛是不论捐款下限,都会送人念珠结缘,是因为我非常实验性的只给了他1元,然后也拿到了念珠……
外婆当然没我这脸皮和实验性的精神,给的还是正常人出于礼貌会给的数目。
我很市井的瞄了一眼功德箱,给钱者也是给两位数的居多。
总之,这种结缘和捐功德的方式让人感到轻松。解说也一再说这里不烧香,有心者供一盏酥油灯便可。所以根本不会出现三六九等的阶级香。
乌鸦
松赞林寺
水管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主殿
松赞林寺
最大的主殿,正门不对游客开放,只有做早课时僧人进出才开。殿内壁画非常精美,佛像众多。旁边的游客中有两个小孩,一直吵吵闹闹无法消停。但是在这主殿中,一旦静下心来感受殿内的事物,周围嘈杂的声音仿佛都在另一个声道上,而自己的心则会进入一种宁静状态。
之前去过稻城桑堆乡的蚌普寺和乡城的纳谷寺,都是进入主殿就能感受到一种特殊的宁静。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气场”,可能也只有在这些每日都有僧人做功课的寺庙内才能感受到吧。
西藏的僧人绝非汉地那些知名寺庙僧人可比,即使游客量这么大,他们依然能恪守本心,静心修佛。来来往往花花绿绿的老少男女,在他们眼中似乎都只是凡世中的烟尘,转瞬即逝。
题外话:很多人对佛教、藏传佛教,尤其是“转世”,也许都抱有很多疑问和怀疑。在此强烈推荐一本书《僧侣与哲学家》,以西方哲学科学对话东方佛学,专业性较强,是一对父子间长达十天的对话,“迷信”与“科学”正面交锋,探讨的问题范围非常广,中文版由赖声川翻译。感兴趣者自行百度,也许能解开你心中的不少疑问。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沧桑的庙宇
松赞林寺
从古龙……到金庸?
松赞林寺
时间比较晚了,已经来不及去大佛寺看大转经筒。我们团的导游打电话提醒我们尽快出去集合吃饭,晚上还要看演出。
跟团的话,这种演出想必无法避免。我个人是兴趣不大,但是外婆对西藏歌舞似乎很有兴趣。
下楼梯的路好走很多,外婆几乎是一口气完成。
楼梯上听见一个正在往上走的大姐,抓住一个看似解说的藏族小伙子就问:“你是解说吗?”
小伙子:“是,但我下班了。”
大姐:“你给我讲讲嘛。”
小伙子脸色有点为难:“但是我下班了。”
时近六点,确实不早了。
大姐:“给我讲完再下班嘛,来,告诉我一下这个庙的来历。”
小伙子:“这个……”
我听了良久终于忍不住插嘴:“你自己百度一下不就知道了。”
大姐瞪了我一眼,我跟她擦肩而过。
围墙
松赞林寺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
松赞林寺
外婆与松赞林寺
松赞林寺
下山,搭“环保车”回大门处。小雨断断续续,但大部分时间都下着。
同行的两对夫妻都很好,我外婆走路较慢,他们会放慢速度等我们。
大家在小雨中一起赶回正门,上了我们团的车。
松赞林寺与阴天
松赞林寺
香格里拉
导游带我们来到一条餐厅较多的路,让我们自己挑餐厅。我们让他推荐一下,他坚决不推荐。想来这个旅行团也是有明令要求的。
因时间关系,我们就挑了个看起来比较简单的,每人一份面或粥,很快就能吃完。
吃完饭还有一点时间,我们就提早来到晚上演出地点的门外,离吃饭的地方很近。
门口有一大片广场,至少有数百人在一起跳广场舞。虽说是“广场舞”,但是比汉地公园里的那些要有意思的多。音乐不用入脑魔音,而是用具有民族风情的音乐。动作不那么死板僵硬,而且大家是绕着圈,边跳边走。更像是从篝火晚会演变而来的集体舞,看起来自然随和很多。我们在这里看人跳广场舞,不知不觉看了很久,直到演出即将开始。
广场舞
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次日上午的行程安排是普达措森林公园,也是我倍感期待的地方,之前没来过。
天空又下起小雨,天气很冷。外婆前一夜穿旅行团发的羽绒服,脖子起了点小疹子,加之羽绒服太臭,她也不想再穿。同行的常州妹子就将她的羽绒服和伞都让给了外婆用,她自己则穿上冲锋衣和旅行团的羽绒服。实在是太感谢他们了,进去这一路上,羽绒服确实很重要。虽然太阳出来时挺温暖的,但是天气只要一阴一雨,马上就凉了。
外婆一再说:“下次再来就有经验了,知道要带什么。”
进入“景区”的大门,果然跟众景区一样,先经过蜿蜒盘曲的商店小街,然后乘上不环保的“环保车”大巴,直奔第一站,属都湖。
这不是属都湖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同行的常州小哥之前来过,比较有经验,所以我们就根据他安排的行程,第一个属都湖不搭船,在最后的碧塔海搭船。
因为属都湖徒步的路程短,碧塔海路程长。两个湖都可选择搭或不搭船,搭船要加付船费50元。事后我也觉得常州小哥这个安排非常合理,碧塔海的徒步要一个多小时,非常远,而且风景单一,没有太多变化。搭船的话也要走一段,但是最美的地方都能看到。属都湖路程短,走起来轻松,全段走下来还能看见很多动物,呼吸新鲜空气,很舒服。
我们一下环保大巴,就感受到这里整个氛围的不一样,放眼全是绿色。四面环山、错落有致的小湖、大片草地、时而出现的风马旗、木栈道,还有一地的牛粪马粪。
我:“好美啊。”
外婆:“嗯,澳洲没有这么美的地方。”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外婆是有严重洁癖的人,平时在超市里会随手帮超市把货架上的东西摆整齐,在外面也会随手用纸巾擦擦车子的里外。
这一路都在唠叨:“哎呀,地上好多大便。”
我:“所以才修了木栈道,我们不会踩到。”
外婆:“怎么会有这么多大便。”
我:“可能是为了保持这里‘原生态’的状态,所以不打扫吧,粪便不是还能化成肥料吗?”
外婆:“那要很多年啊。”
她可能是非常想下去帮他们打扫吧。
山丘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看湖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属都湖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此时太阳出来了一会,温度让人很舒服。出发前我因为嫌臭,也没穿羽绒服,此时气温回暖,我终于好受一些了。夏天来况且如此,春秋冬天来的读者一定要注意保暖,据常州小哥所说,越往里会越冷的。
我们在这湖畔拍了拍照片,晒了会太阳,一行六人在此处拍下了唯一的一张合影。因为导游帮我们建了微信群,所以大家后来分别之后,依然还保有联系。出行在外,结交到的朋友都是比较值得珍惜的,不会像城里工作场合交到的朋友那么功利,而且都有着共同的旅游爱好。
晒太阳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外婆与属都湖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大合照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湖畔的马
小松鼠出现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完全不理喂食者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枯树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外婆与树根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小松鼠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属都湖这一段栈道走完的时候,大家在终点处稍事休息,上洗手间。到上环保车时,我们与加拿大来的那对夫妻走散了,四处找寻无果,我们只好继续上路。
第二站是弥里塘牧场的观景台,车上解说一再提醒:“草地是给畜生走的地方,大家不是畜生,不要踩到草地上。”
这是非常有效的提醒,游客们果然非常听话,都是在观景台上拍拍照片,就上车继续前往下一站。
弥里塘牧场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外婆与弥里塘牧场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来到第三站碧塔海的时候,依然没有遇到那对失散的加拿大夫妻,我们只好先继续前行。
在这里要先走一段栈道才能到码头,山和湖都非常美,当时的感受是比国王湖还美,但不知道水源有没有国王湖那么干净。
也许是天气的原因,我感觉属都湖跟碧塔海是一样美的,普达措这一整片森林公园,都像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我们走在栈道上,虽然也走在仙境中,但与仙境始终保持着一种距离。无法走下栈道,就无法完全融入这片仙境。
因日益增加的游客数,这种保护方法也无可厚非。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让很多地方的环境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几乎没有雪的玉龙雪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普达措森林公园的保护还是相当见效的,整个空间都很干净。
外婆与碧塔海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跑松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回望码头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这里海拔较高,但外婆的脚步竟然越走越快,我稍微停下来拍两张照片,她就走到很前面去了,我只能小跑追上。
来到码头处,稍微等了一会才上船。外婆坐在船舱内,我与常州夫妻站在船顶上聊天吹风看风景,又下起了小雨,但更增情调。
有很多旅游景点都只适合万里无云的晴朗天气,但是真正美的仙境,总是浓妆淡抹总相宜,无论晴雨都各有韵味。
“仙境”这个词虽已被用滥,但对于城市人来说,放眼望去这么远的空间内都没几个人头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称为仙境了。
远方的终点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树畔的湖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下船之后,还有不短的路程要走。幸好搭了船,否则还要多走一小时以上。
碧塔海的尽头,更像是一片湿地。此时雨渐大,落在湖面上的水草之间,在这镜子般的画布上构成了一副天然的抽象画。让人能摸在手里、闻到气味的一幅画。
越是走在这种地方,越是会想到地球如今所遭受到的破坏。原本自然界的平衡是如此之美,人类偏要闯入,像寄生虫一般大肆破坏和汲取养分,毫无节制。
多少人在城市里浪费了无数水、电、油,然后,找一片仙境,感叹这里好美。
请随意对号入座。
撑伞
途经一个小凉亭,外婆坐下休息了一会。
亭外雨声戚戚,人烟变得稀少。
我们也放慢节奏,边走边聊。在这天地间,一切都好遥远。
看着眼前美景,外婆依然不忘吐槽:“北京就是太脏了。成都好,干净、便宜、空气又好。”
我补刀:“上海也不错,空气、天气都比北京好,也干净。”
外婆:“那便宜吗?”
我:“不便宜,物价跟北京差不多。”
外婆:“那也可以,我下次要去。”
我:“好。”
外婆:“哎,北京太热了啊,夏天热死,冬天冷死。”
我:“嗯,不过北京人都觉得北京很好。”
外婆:“啊为什么?”
我:“上有天堂,下有北京……北京什么都好。”
我们的日常闲聊内容总是这么不着边际。
普达措国家森林公园
离开普达措公园时,距离原定集合时间1点稍晚一些。常州夫妻依然在前方等着我们,一起搭乘大巴回到入口处。加拿大夫妻走在了我们前面,原来他们一直以为我们走在前面,他们掉队了,于是不停的往前赶,我们四人却在后面一直等。于是阴差阳错,距离越拉越远。
中午导游又带我们来到一条餐厅很多的路,并坚持让我们自己选餐厅。我们随便挑了家藏族餐厅,外婆与同行的加拿大夫妻都是第一次喝酥油茶吃青稞粑粑,外婆竟然就爱上了这两样东西。
另外一道煎奶渣,很多人也许都吃不惯,但外婆一直说:“这个也赞,这就是yogurt加cheese吧?做热的,好特别。”
我:“可能……是吧。”
后来离开了藏地,外婆依然念念不忘,总是在唠叨:“酥油茶好喝啊,回去要试试看自己做。”
香格里拉大佛寺
中甸的最终站,是大佛寺的世界第一转经筒。
远远望去,已是气势逼人。
我跟外婆下午四点要赶往机场,于是大家都很迁就我们,吃饭时也是加快速度,到这里游览时也都尽快,最终没有上去大佛寺也没有逛旁边的古城。
不过这个古城去年经受火灾之后,目前仍在修缮中。修好之后就会变成一座全新的古镇。
世界上很多文化遗产就是这样消失又再造,或是消失后再造不回来。所以旅行要趁早,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消失的地方会是哪里。
大佛寺
转经筒
香格里拉大佛寺
转经
离开大转经筒,与同行的四位朋友道别,互有联系方式,将来也许还会在澳洲、加拿大或常州再见。
我与外婆打车来到迪庆机场。距离中甸城区不远,我们还是稍微早到了一会。
先飞去重庆歇一天,之后再回北京。
后记
写完游记的时候,刚好回到墨尔本一天,生活开始回归正轨,但外婆明显已经对旅行上瘾了。
刚回来第一天已经开始在筹划什么时候去马来西亚玩,明年还要去大陆,要去稻城拜访一位与我们相熟的喇嘛,还要去西藏。
我则是腰酸背痛的,只想好好睡一觉。
墨尔本还没进入深冬,已经比当时的普达措还冷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